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中国联通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还有不到20天!
联通冬奥保障团队的小伙伴们
也开始了更加紧张忙碌充实的生活
一起来了解:
2022/1/11
场馆来了新设备
今天是首体通信团队进入小闭环的第二天。从TER上到二楼集中办公区的我,被扎堆的几个大男孩吸引了注意。
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笑的这么开心呢?原来是一台崭新的OT设备(光时域反射仪)抵达了场馆。
“沃!这么新的OT!”
“快打开看看!”
“最新款,我都没见过!”
“以前我们都用的手持的,没这么高级!”
“但是还是希望赛时用不上”。
新到的OT设备,作为国内最先进的光衰检测仪器,可以检测光路长短及质量,大家第一次见到功能这么多的OT设备,纷纷过来围观讨论。

出发,去试试它!
小小窄窄的NER里一下聚集了传输工程师、固话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OIN工程师和好奇的我。我们先是打了100M的程序回TER,果真出现了反馈结果,显示60M。大家激动地说:“真差不多!好准!”。“走!再去试试TER回局”。一波人又齐聚TER,打了回局的5KM程序,回传结果显示3.6KM,且线路均显示正常,跳接的点位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综合布线苗师傅的讲解下,大家不仅熟悉了这台厉害的新设备,又学到了新知识。
这种上进好学的氛围感染着首体冬奥通信保障团队的每一位小伙伴,冬奥保障团队是我们互相学习的良好平台,在这种气氛中,不仅有团队的共同进步,团队每个人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是团队与个人成长的良性循环。首体团队越发强大,迎接更大挑战时,就越充满信心!
——中国联通首都体育馆团队通信副经理 张艺琼
2022/1/11
辅车相依,同舟共济
18:04,收到维护中心江伟发来的好消息,TOC南北区基础设施所有数据点全部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条消息并不觉得什么,可是我知道在它背后是太多人的心血和努力,它有很不平凡的意义,值得被铭记。
随着冬奥日期的临近,TOC建设还未完全施工结束前,维护中心顾大局、讲政治,维护团队提前介入承担维护责任。
从2021年12月24日到今天,仅仅用了11天时间,江伟带病带领维护团队的兄弟姐妹们加班加点,在楼内不停地穿梭,检查设备、核实电力走线图、排查隐患、制定保障预案。当TOC完整的电力运行图完成时,江伟在组委电力团队前介绍了电力维护职责切分界面,所有的相关方都一致通过,没有任何的异议!
今天,他们又实现了全部机房通信基础设施的远程视频监控接入运维系统工作,从这时起,北京联通第一个自主无人化管理局房诞生!电力数字化运维开启冬奥保障新篇章!

现在的我由2021年11月26日初到TOC报到时的担心,到后来的充满信心,再到现在由衷的自豪,只用了46天。这46天的变化,是因为我身后强大的公司做我最坚强的后盾!是我身后默默奉献的团队给予我的支持!江伟对我说:别怕,有我们在!我想说,有你们这样能背靠背并肩作战的兄弟,何其有幸!辅车相依,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
——中国联通TOC设施副经理 李金玉
2022/1/11
时间都去哪了?
【1】
时间都去哪了?
进入冬奥闭环运行整整一周了。这一周过的太晕天黑地了。在场馆里没日没夜的建设、沟通方案、实施、交付,全然没有时间的概念,经常自己认为才吃过午饭也就两三点,偶然穿过连廊发现外面天已经黑了。

今天终于能开心一下了,一是因为OFH(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和CNCC(国家会议中心)里IOC(国际奥委会)的业务已全部完成交付,二是因为今天收到了朋友送来的爱心晚餐。请你们放心,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闭环内的小伙伴,我们一定平安回家!
——中国联通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团队 数据工程师 翟佳麟
【2】
1月11日,天空飘起了雪花,今天距离冬奥会开幕仅剩24天,也是我到达崇礼的第7天。山地新闻中心所有团队成员都斗志昂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冬奥会的到来。
今天我和同事贾鹏莹首先进行了1800设备上联资源的录入。由于山地新闻中心的1800设备上联到冬奥村9600设备,场馆数据工程师姚坤在山地新闻中心TER机房进行资源核查后,与冬奥村进行资源核对。遇到技术上不太清楚的问题我们就请教网络线的同事,姚坤为我们细心的讲解机房设备的连接路径,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我们也请教了厂家很多问题,厂家也进行了耐心的讲解,使资源录入进程顺利了很多。

在资源录入的过程中,我感觉到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且需要及时的沟通,以及耐心细心,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只有勇于克服困难,才能推进工作更好地进行。同时身为一名冬奥保障人员,我也会拿出百分百的热情和努力,全力以赴,为冬奥保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联通山地新闻中心通信服务主管 张琛
2022/1/12
身边有团队 背后有公司 底气是国家
【1】
距离第一批同事进入闭环已过去一周了,这一周的时间,我们闭环外也在争分夺秒,赶在场馆外人员隔离前领取了备件、物资,也清点闭环外所需的数量,积极补充库存。

今天各个专业工程师依旧在进行冬奥资源信息的录入,他们不仅需要跑遍每一个现场点位,还需要坐在电脑前仔细完成每层房间的核对和线路上联的录入,完成这些工作时很有收获和成就感!

在与闭环内同事们的电话沟通中得知,他们除了线路的开通,点位的核查,刚进环时还需要搬运二百多斤的机器,也能听到他们为解决技术问题的争论。当然这只是一些小插曲,希望我们内外齐心,共创佳绩。
——国家游泳中心 传输工程师 任萍
【2】
闭环在即,下午14:00,在全体31位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我们齐心协力,把存放在外环的防疫物资、桌椅设备、仪器仪表等工具通过手推车运送到闭环仓库内、闭环办公区。由于距离长、物资过多,需要绕路运送,每人基本上都来回搬运了三四趟,通过大家共同配合,才把大部分设备设施运送到位。军哥组织大家将闭环内的办公室清扫整洁,把桌椅码放整齐,一切都井然有序。

今天只是在冬奥村日常工作的平常的一天,但是每位师傅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加班加点在机房和各个点位进行巡逻排查,以保障冬奥村通信设备运行通畅。每一个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都少不了团队工程师们在幕后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他们就是守护设备的天使。

临近闭环,技术团队正在争分夺秒进行冬奥村建设工作,每一个人都不敢松懈,精神紧绷。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我深刻感受到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有专业的团队,默契的配合,相信之后的日子我们一定会共同加油,保障好北京冬奥村通信的正常运行。距离闭环还有5天,我们准备好了!
——北京冬奥村 传输工程师 陈静初
【3】
今天IOC(国际奥委会)在首体进行了北京冬奥会“媒体+”网络测试,这次测试的首要任务是验证场馆与MMC网络传输速度。本届冬奥会中国联通为媒体用户提供两种接入方式,可为记者及媒体工作间、带桌媒体席、摄影点位提供有线点位方式接入;其余可使用“媒体+”区域WiFi 实现网络接入,为每个用户提供平均4M 带宽。本次测试进行了OTN有线网络登录验证、赛时WiFi连接验证、网络压力监测、网络测速等相关测试工作,测试结果很好!获得了IOC官员的称赞!

赛场的精彩瞬间都将通过“媒体+”这列“高速列车”传送到主媒体中心,中国联通先进的5G技术和智慧网络正是这趟“高速列车”的基础轨道,保障着100多个国家及地区3000名媒体工作者的新闻发布工作,快速将清晰、精彩的赛场画面传输到千家万户。
——中国联通首都体育馆保障团队 郭荔函
【4】
自1月4日主媒体中心正式进入闭环管理至今,已经9天了。进入闭环,我们就告别了周六、日、休假、亲人和朋友,但我们还有一群来自公司的兄弟姐妹,我们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身边有团队,背后有公司,底气是我的国家,仿佛这个冬天温暖了很多。每天要一遍又一遍地对环境进行消毒,尽快熟悉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不断练习英语口语,将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总结,流程捋清楚捋通顺,总结经验传递给还未进入闭环的兄弟团队。

自1月6日开始,我们接待外宾了,抱着期待紧张和忐忑正式开启了主媒体中心联通展厅的工作。即使经过了细致的口语练习,但真正实战的时候心脏还是砰砰直跳,但唯一不变的是为用户服务的心。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力求在接触中让用户和外国友人感受到我们最细致的讲解、最专业的态度、最诚挚的服务。或许,这就是未来以后我们很多天工作的样子,但未来的每一天都要比现在做的更好。

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奋力生长,虽然没有成为所有人的月亮,但冬奥是银河赠予我们的星空万里,我们珍视且珍惜。
——MMC(主媒体中心)展示运营团队的小伙伴
【5】
你见过凌晨一点的复外局吗?
下午16:30,接待完考察,申申转身就要走,但还是被我“没人性”的拉住说了几件事,然后才放他匆匆走了。今儿怎么这么急,平常赶回复外开会不这样啊!追问了一句才知道,敢情他家老二高烧39.6,他是回家照顾孩子。申申媳妇作为年级组长,在最忙的期末已经请了两天假照顾发烧的孩子,最后没办法还把老妈接过来继续接力。这是一颗多坚强的心!

前晚22:00,当许欣调试完视频系统离开复外时,正巧碰上申申又开车进来了,那是刚照顾完支原体感染高烧的老大,再返回复外继续指挥团队调试数字运营平台的数据。看到牛莹发的朋友圈,凌晨一点申申还在复外开会,他回复我微信的时间是0:58。

——中国联通冬奥通信运行指挥中心(TTOC)经理 赵海超
2022/1/13
他们冻僵了手,冻红了脸
【1】
今天跳台场馆格外冷。我早上刚到场馆就感受到寒风阵阵,风中还夹杂着雪花,但严寒并没有阻挡我们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

冬奥的脚步日益临近,后期工作越做越细。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工程队进不来,我们密切关注闭环区的消杀解封信息,和安保、防疫领域紧密沟通,预留人员自己动手干,加班加点部署完成L形摄影区域80个摄影点位的测试工作。等到19点闭环内人员退场并完成消杀后,跳台场馆通信经理吴俊峰、柯春轩带队对施工情况进行周密安排,每到一处都要细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天气寒冷,地面光滑,施工难度大,乔立龙、郜彦辉、候双虎、王成志、陶丙申、籍江波、荣记鹏这几位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快速响应,积极配合景观和摄影部门的工作,对木质围栏区的线缆进行逐一定位、整理、布放,消除网络隐患。在场的几位同志冻僵了手、冻红了脸、眉毛上也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通过今天的工作,我对冬奥保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工作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对潜在的风险要抽丝剥茧、细致分析。我们不仅仅代表中国联通,更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以“匠心”精神完成冬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安全可靠,万无一失。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一起向未来!
——中国联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保障团队 张琪
【2】
12日下午2点,忙着机房巡检的联通团队被告知今天电力领域要在机房内进行UPS设备的加装,计划在晚上10点断电。这就需要我们团队在电力口完工后,做好网络的恢复工作。

12日晚上10点,我与驻场团队动力工程师老范、OIN工程师小王,与电力口的维护团队一起进行了UPS的安装加电,大家通力合作,断电时机房里漆黑一片,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打着手电筒进行,不知不觉,等工作完成设备调试好了已经是13日凌晨了。我们双方互道辛苦,机房整理完成锁好门后,一起撤离了机房。
本次合作也得到了电力领域同事的高度认可,希望在电力与通信人的努力下,物流中心场馆可以出色的完成本次任务,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联通主物流中心通信经理 莽原
【3】
今天是腊月十一,天气特别好,早上9点开完早会后整个办公室空无一人,大家都奔赴了各个专业现场,巡检机房、调试设备、排查故障、盘点库房物资等工作有序进行中,大家争分夺秒,保证在闭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正赛的到来。

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有几件小事儿,其一是上午TER机房的BBU电源整改只用了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比预计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设备加电后都正常启动,从电源模块整改方案的指定到整改完成过程十分顺利且高效;其二是电力动环相关专业的师傅们从早会后就一直在TER机房忙碌,他们配合电池厂家更换5套问题蓄电池,并调试开关电源,对蓄电池组进行均充,等待次日进行容量实验,每次我去机房都能看到几位师傅认真工作的身影;最后是晚上6点后所有人都到仓库盘点库房物资,大家都特别认真仔细,加班加点盘点没有任何怨言。在这点滴的小事儿中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联通冬奥保障团队既高效又专业。

距离闭环只有四天时间了,联通冬奥村通信保障团队正争分夺秒进行冬奥村通信建设工作,为正赛的通信保障做好充分准备,相信我们的用心能够更好的为冬奥会保驾护航。作为一名无线网络优化专业的工程师,这次经历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力量。北京冬奥村通信保障团队加油,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村 网优工程师 王子晗
2022/1/13
今天是平凡的一天,也是我的生日
【1】
今天是平凡的一天,也是我的生日,清晨打开手机,映入眼帘不断跳动出的信息全是生日祝福。因为冬奥工作,每天都是忙碌的、充实的,无暇想他。但此刻收获了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一起奋战冬奥的战友、亲如一家人的同事的各种祝福,让我对今年的生日有了实感。
今年的生日与我而言是特殊的,古人说三十而立,自从加入了冬奥团队,今年又经历了2次测试赛,让我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变沉稳了,变沉的不仅是体重还有性格。
在奔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子里,我们雪车雪橇场馆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奋斗在一线,星星照耀前进的路,朝霞陪伴我们一起回家。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每日的通勤总是使人感到身心疲惫,但多方面的收获让我知道辛勤付出总会有结果,有幸见证了场馆从无到有一点一点的变化,慢慢从这种忙碌的工作中找到了光亮。
冬奥开赛在即,每天的倒计时就像是催征的战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为保证疫情防控万无一失,1月5日我们已经有同事进入闭环,每天配合各业务领域开展工作,其他成员也将分别于15日、22日陆续接受闭环管理,直到比赛结束3月才能回家,暂时无法兼顾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护家为护国,守国即守家,这是我们心向冬奥的担当,也是我们助力冬奥的赤诚。
30岁的我与冬奥要来一场双向奔赴。共襄盛举,与有荣焉。我们准备好了,一起为冬奥,一起向未来!

——中国联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通信副经理 王琦
【2】
冬奥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作为中国联通冬奥现场展示团队的一员,能为冬奥盛会贡献出自己的点滴力量,我感到十分自豪。在全方位展示大国5G技术实力和中国联通企业风采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防疫措施的学习和演练,为客户更好地提供服务。所以,今天的负责人司芳带领我和其他三位同事,进行了一场模拟“赛时”防疫演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演练之前,我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学到了很多关于防疫的知识,对即将到来的演练胸有成竹。

为了让工作尽善尽美,我们团队还进行了场景风险评估分析,实时完善具体防控措施。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在冬奥期间展示联通风采,实现智慧冬奥!
——中国联通冬奥会现场展示团队 张莹
【3】
通过一轮轮紧张的赛前培训和动员,冬奥盛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北京冬奥会通信团队的一员,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曾有幸参加过2008年夏奥支撑,这次很荣幸能够参与冬奥保障,成为双奥人。

我在延庆高山滑雪中心负责传输专业技术支撑。进入团队后,我立刻熟悉场馆内环境情况、场馆内设备安装情况、走线情况、测试仪表配置情况以及电路开放情况。作为传输专业的维护人员,我深知传输作为基础专业的重要性。准确的资料是我们缩短故障处理历时的关键,通过比对,我们发现现场有些工程遗留的问题需要解决,随后我第一时间将此情况报告给了VTCM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除了平时的维护工作外,我们还要同时配合各种应用层的用户业务进行故障排查,很好地锻炼了我们应对紧急情况的经验,而且我们还会不定期进行演练,为即将到来的赛事重保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很喜欢高山滑雪这个临时组建的通信团队,我会用我所掌握的技术确保赛时重保线路的畅通,为赛事尽我们联通人的一份力。

——中国联通高山滑雪中心通信保障团队 苗煜
【4】
今天真的被累到了,为了解决展示厅门口无障碍问题和加装厅顶的安全防护网,上午我和小伙伴们把几百斤的金属防护网从主媒体中心地下B1缓冲区运送到1楼展示厅内,路程真是艰辛。B1没有电梯直接到1楼,我们只好先搬运到2楼再下1楼,手磨破了没关系,只要能解决我们展示厅的问题一切都值得!放好防护网,送施工师傅师傅回缓冲区的路上,师傅突然说:真羡慕你们可以亲身参与冬奥,你们很辛苦,注意好防护呀!语言很淳朴,内心顿感一股温暖。“谢谢师傅,你们也辛苦,我们一定会展示出最佳的联通形象!”

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有很多人关心着在封闭区工作的联通人,他们在默默的支撑着我们,给我们加油。虽然封闭区内工作紧张,虽然会面临疫情的种种压力,我们联通人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用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工作。
——中国联通主媒体中心展示运营团队 杨玉良
【5】
1月23日是进入冬奥赛事保障的重要时点,在此之前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处理。

动力机房设备的巡视已增加至一日四次,随时监控设备状态,发现隐患及时排查,避免出现动力故障。巡查的内容也较以前的监控范围逐步增加,由仅巡查总表扩展至巡查各个分路负荷电表,查看UPS负载率变化。保障团队全员已养成动力巡检“望闻问听”的工作习惯,观察设备运行状况,闻机房是否出现焦糊等异味,交接班时问清是否有设备运行状况和遗留问题,听机房内是否有告警声音等异常声响。
冬奥总部保障团队全员时刻牢记自己承担重要保障的责任和使命,保持归零心态,全力以赴保障冬奥会的顺利召开。
——中国联通冬奥总部团队通信副经理 陈海思
本文来自【中国联通】,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0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