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热议丨不再高冷!数字技术正在唤活“沉睡”的博物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2-12-20 01:02:00 来源:弘博网

倘若忙里偷闲,你会做些什么?动动手指,逛逛某家博物馆的数字平台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20世纪末期,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欧洲博物馆便开始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如今,足不出户,用户便可逛遍一家博物馆,解剖时光的成就,细数历史运转的螺丝与齿轮。

那么,全球的博物馆现今有哪些数字技术元素?又是如何应用的呢?

热议丨不再高冷!数字技术正在唤活“沉睡”的博物馆

图源:Rijks Museum

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大规模运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美国记忆”项目,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工程,在全球范围内抢救和保护具有全球、地区及国家意义的珍贵档案文献遗产。

近年来,全息呈现、数字孪生、超高清、多传感器融合、AR、VR等新体验技术飞速发展,连结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数字内容的制作成本大幅的降低,推动硬件消费体验的升级和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些都为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创新形态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移动博物馆、泛在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先后出现在博物馆学领域。而在实体博物馆中引入数字技术,拓展了文化的时空边界,博物馆自身的功能也有所增加。

现今,全球博物馆中的数字技术主要应用于三种场景:在地、在线以及在场。

物理空间中,观众切身“在地”。通过展台陈列、文字图片或展览视频来获取展品的相关信息。多媒体演示和数字表现技术的应用,使线下的展品离观众越来越近,逐步变得“可看、可听、可闻、可触摸”。

网络空间中,观众“在线”浏览博物馆。文物被数字扫描、数字建模并上传到网络空间,用户便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Oculus的VR设备,探索馆内珍稀藏品。

虚实融合的空间中,观众实现虚拟互联网的实地“在场”。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不断进步,物理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边界别不断虚化,用户将真正实现虚实共生和身临其境。

“这一转变,被冠以元宇宙之名。”

现今,互联网上公众可触及的文博文物数字内容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大英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比例达近50%,建成了超过450万个对象和190万张艺术品图像的在线数据库。技术人员将文物数据映射到本体CIDOC-CRM上,共发布了1亿条三元组,并将数据链接到世界范围的知识图谱上,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语义检索系统,优化互联网浏览体验。

2017年,大英博物馆与VR公司Oculus合作,推出全新的虚拟现实之旅,帮助浏览者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热议丨不再高冷!数字技术正在唤活“沉睡”的博物馆

图源:The British Museum

法国卢浮宫的数字化程度高达75%。作为世界级博物馆,卢浮宫将48万件文物用数字化手段在线上展示给观众。

坐落在时尚之都巴黎,卢浮宫将数字技术与时尚相结合。2014年,博物馆与导演罗伯特·威尔逊合作,通过数字手段重新演绎博物馆中馆藏《马拉之死》《里维埃小姐像》等作品。2017年更是与时尚品牌合作,先后在馆内举办八次数字光影时尚大秀。

热议丨不再高冷!数字技术正在唤活“沉睡”的博物馆

画作《马拉之死》 图源:腾讯网

西班牙蒂森-博尔奈米绍博物馆推出了“连接蒂森”项目实验室,参观者可以在千兆像素图像质量下发现委拉斯开兹画作《纺纱女》的最小细节;能够以超高分辨率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欣赏梵高、塞尚、德加和其他许多艺术家的杰作;足不出户即可鉴赏西班牙所有历史时期的文物……

西班牙国家考古博物馆也推出了“线上国家考古博物馆”,它可以让人在不离开家中沙发的情况下参观40个展厅。

荷兰国立博物馆也同样构建了结构化知识图谱体系,通过关联开放数据,实现了多语言的访问,显著增加了网站访问量和到访观众量。

在中国,敦煌研究院也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巧妙结合,上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22年6月,敦煌研究院打造重点项目“数字藏经洞”与大众见面。数字藏经洞通过激光扫描、照片重建技术,让文物细节有着毫米级精度的还原,更好地呈现了文物里的宝贵信息,达到可以拿着放大镜看的程度,仿佛一键穿越,与万件文物“隔空对话”。11月,“数字敦煌”入选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

热议丨不再高冷!数字技术正在唤活“沉睡”的博物馆

AR前景虚拟,从上到下层层展开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上精美的吉祥纹饰;

三维动画展示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使用方法;

特效动画复原伏羲女娲像立幅重点部分,最大限度的还原文物自身的样貌......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呈现的“馆长之选”藏品活动首次采用“5G直播环境+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AR动画特效”相结合的新技术手段,将艺术珍宝呈现在世界面前。

热议丨不再高冷!数字技术正在唤活“沉睡”的博物馆

伏羲女娲像立幅 图源:央视新闻

国际博物馆协会认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未来,数字文博将成为文化元宇宙典型的垂直应用场景。在数字内容产业搭建的文化场景中,慢慢去摸索、应用、完善元宇宙的技术发展,同时建构数字场景的文化想象。

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 参考:央视新闻、腾讯研究院、人民网、参考消息网、环球杂志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05:16: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博物,博物馆,正在,数字,技术的资讯: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刘文曦 杜燕)将博物馆数字资源转化成数字资产,推动高质量主题“云展览”,博物馆建设运用数字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召开的北京
2023-01-17 13:43:00
陈叙良:从马王堆连接汉代生活与当代中国|文化中国行
...中心,5公里外就是热闹至深夜的黄兴步行街。近年来,博物馆和商业街一样热闹,除了闭馆日,馆内馆外都是人头攒动。为了尽可能满足观众高涨的参观热情,这个暑假,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延迟到
2024-08-27 10:21: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17日至19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作为活动主会场
2024-05-19 08:51:00
...日报本报讯 记者张捷报道 一座免费开放的民营红色主题博物馆,不在热门城市,又刚刚经历了3年疫情冲击,要怎么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这个难题,正在被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的学生王滔与
2023-07-21 05:56:00
...是杭州博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一直致力探索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也是拱墅区文化行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融合的一大有效路径。在这片数字经济发展的沃土上,张敏正在以拳拳之心,践
2024-07-10 07:16:00
...为此做好准备。○安来顺:受新冠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改变原有的服务社会的方式,其中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服务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国际博物馆协会所进行的全球博物馆调查
2023-03-12 07:28:00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深观察)
...玩中学、在学中玩;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3.0》、国家博物馆《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以数字形式回应了观众的个性化需要——知识传播和感官体验的数字化,让历史与文化通
2024-09-02 04:24:00
数字技术 展现多样化应用场景
...管理日益透明化……暑假打卡“数字文物”日前,“沧州博物馆”小程序正式上线,首个线上展览馆藏精品钱币展同步推出,在炎热的暑假中成为孩子们的开心打卡地。“精品钱币展是沧州博物馆的
2023-08-04 09:44:00
“00”后的“她”为智慧博物馆代言 数智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博物馆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博物馆形态。今年11月
2023-12-02 14:3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