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赵同胜
我与莲池是有故事的。这样的故事关乎青春,关乎职场,关乎生活,也关乎爱情。
故事相对久远,但近些年又有了新的内涵,皆因莲池的沧桑巨变,映入了我的眼眸,更融入了我的体验。
莲池,已然离了古莲花池的单一概念,被打上了行政区划的标签,作为保定市的下辖区,她的古老与现代,总能让人生出时空穿越之感,于品评中,感知一座古城的崭新魅力。
一
43年前,那个15岁的懵懂少年,走出西部偏远山村的狭小天地,踏进了位于莲池区(彼时叫北市区)的保定商业学校。当时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从那天起,就注定了他与莲池区割舍不掉的情缘。
那个少年就是我。
校园周遭的菜地,看上去与我打小生活的农村并无太大差异,学习之余,旷野亦成我们的嬉戏追逐之地。不过,也有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第一次到新北街浴池洗了热水澡,第一次到人民影院看了“屋子里”的电影,第一次到人民体育场旁边的游泳池游了泳……所有的第一次,之前在农村都不曾有过体验。
那天,在阔别母校40年后,我满怀期待故地重游,大门一侧赫然挂着“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据说是9年前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中,母校被并入该院,由中专升为了大学,完成了华丽的转身。环顾整个校园,那栋飘逸着书香和古韵的红色二层教学楼依然还在,透过一楼的玻璃窗,依稀看到了我孜孜以求的身影,于心潮起伏中,眼里竟充满了晶莹。
之前的平房已经被座座楼宇所取代,星罗棋布的绿植把校园装点得分外美丽。低头凝望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我似乎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走过的串串足印,流溢着青春的气息。
菜地早已踪迹难觅,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把这座城市送到了云端之上;“五勇士广场”“拥军广场”“帕克湾运动公园”等片片城市绿地,无不释放着满目的蓊郁。其实,我的人生的驻足地,不过一个缩影,放眼东湖,看向北堤,莲池区的蝶变不由人啧啧称奇。
二
我的职场生涯多少有些迂回,中专毕业后,从保定回到家乡小城,14年后又重回保定,重回莲池。期间,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我所供职的单位紧邻七一中路和双胜街的交口,毫无疑问,这里是莲池区的属地。当初,那座建于1994年的13层办公楼,鹤立鸡群般耸立在这座城市,成了令人仰望的高端存在。
在优越的办公环境里,刚过而立的我释放着内蕴的情怀,依着爱好和责任,精心锻造手中的那支笔,我的文字由生涩到纯熟,不仅成了单位小有名气的“一支笔”,还在日复一日向报社的投稿中,收获了多方的赞誉。
这两年,和着保定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浩荡东风,看着莲池区一步步走向繁荣,我心潮起伏,热血奔涌,围绕“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等系列主题,写出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政论性文章,尽管是以“本报特约评论员”之名刊出,并不见我的名和姓,但我能够以一己之长,容身于新保定大踏步建设的洪流之中,又何尝不是放飞心中的希冀!
从新闻到文学,虽举步维艰,却不言放弃,于笨鸟先飞中体悟执着的魅力。当莲池区作协成立并抛出橄榄枝时,我欣然投身到这个有人气、有温度的团体。文学讲座,集体采风,坦诚交流,真情互动,带给我的不光是写作上的裨益,还有莫大的勇气。此时,我想的更多的是,倾心尽力,用手中的拙笔,书写莲池区,书写保定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辉煌和壮丽。
三
家住七一中路与瑞祥大街交叉口附近。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单位的家属宿舍,因年久失修,曾一度显得破败不堪。受益于政府的老旧小区改造,一年多前,机器轰鸣着开进小区,几个月的工夫即发生了令人惊异的改变。楼体新了,楼内亮了,整个院落规划一新,路面得以硬化,车位规范有序,路灯亮如白昼,健身器材分布其间,石桌石凳方便休闲,最惊艳的还是那块墨绿色的羽毛球场,于我这个羽迷来说,闲暇有了用武之地,挥拍上阵,舒爽而又惬意。
喜欢走路上下班,两点一线之间,路边的风景着实亮眼,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
不足三公里的路段,藏着华北电力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三所高校,像是在弥补我当年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遗憾,让我在行进间就能受到象牙塔的熏染。事实上,莲池区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除了上述三所院校,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等知名高等学府一股脑栖身于此,十多万大学生辉映着“青春友好之城”。即便放眼全国,在地级市的某个区,莲池也应该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大学的文化符号,引燃了保定的青春风暴,就连似我等的半百之人亦勃发出青春的萌动。
每天走过的这路段,早先是被平房和农田占据着的,看上去失了城市本该的样貌。如今再看,水晶国际双子座,京源大厦,以及抬眼就能望见的20几层、30几层的高层住宅,让城市一天天拔节生长。华灯初上,流溢的不只是五光十色的霓虹,还有那面冠军墙上的一众体育明星,郭晶晶、庞伟、李冰洁、钱红……已成“奥运冠军之城”的精神象征,引领着莲池,引领着保定,风雨无阻向前行。
在与行道树的对视中,在与花草的凝眸间,我感受着口袋公园和七一路地道桥两侧的美艳,甚或莲池区政府门前的那个临街花园,都成了我晚练的打卡地。无论是暴走之队,还是广场舞方阵,抑或轮滑上飞驰的少年,每一张幸福的笑脸,都是品质生活最鲜亮的名片。
四
莲池区的由来盖因古莲花池之故吧。我与古莲花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跟爱情有关。
那是36年前,秋日的古莲花池经历了春夏的洗礼,愈发彰显出独具的魅力。22岁的我和21岁的她第一次同游保定,手挽手走进了这方留下了诸多历史传说的胜地。恰逢小雨降落,我俩没有躲避,而是依偎在长凳之上,任凭雨滴划过发间,淌过脸颊,一如爱的滋润,沁入了我俩的心田。每每忆起都喜不自禁。
9年前,又是一个秋天,我和她依然手挽手于古莲花池追寻爱的足迹。仰望莲池书院和保定作家群纪念馆,似有热血盈满心间。当年,正是靠着我笔下一篇篇刊于报纸的新闻,才俘获了她的芳心,让一个俊美的城里姑娘甘愿嫁给了我这个乡下的穷小子。此时,对我的文学夙愿,她不道是,也不言非,只用一个笃定的眼神,就让我义无反顾地踏进了文学的殿堂。
有人说,爱情是有魔力的。这话,我信。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我非但没有趴下,还在她的鼓励之下,深耕散文和小说,使我由一个文学小白,成长为发文逾千的作家,并有幸两度获得市作协颁发的“荷花淀文学奖”。
这个秋日,古莲花池里再现两个手挽手渐老的身影,望着一池残荷,没有悲凉,只有洒脱。黄昏的园林道上,洒落一地细碎残阳。两个人静静地坐在长椅上,一如当年的模样。她说,莲池的景色真美;我说,你与莲池共美。我暗自庆幸,我当年对文学的选择,否则,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置身于文化莲池,连爱情都显得是那么的甜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