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FM93记者:王桔 通讯员:陈岩明
“请让一下,我是医生……”1月23日凌晨,浙江省中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医师何强教授出差来到重庆,下飞机时已接近凌晨1点,在出站路上,看到有一群人围着,七嘴八舌的出着各种主意,出于职业敏感性,何强意识到可能是有群众发生了意外,于是背着包,一边跑一边冲着人群喊道。
挤进人群后,他发现有一位老者,看起来80岁左右,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只听见边上的年轻人(老人的儿子)焦急地说着:“怎么办呀,怎么办呀,刚才在飞机上还好好的,怎么下了飞机突然就倒下来了……”
抢救刻不容缓
“你,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你,立即联系机场工作人员,他们知道怎么办!”
“你,立即维护好现场秩序,请无关人员离开不要聚集!”
现场,何强一边指挥着围观人群开展行动,一边蹲下身子检查老人的情况。
他发现,患者已经没有呼吸,口中没有异物,同时颈动脉搏动也没有,判断老人是呼吸心跳骤停。于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见到有人施救之后,围观的群众也纷纷从旁协助,施以援手。
随后,机场急救人员带着AED等现场急救设备快速赶来,何强与他们一起继续为患者进行救治。
直到120救护人员赶来,何强他们做完交接之后离开了现场,到达酒店时已经凌晨2点多。
刚下飞机就倒地不起
据悉,该老人和家人从外地旅游回到重庆,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也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结果刚下飞机就突然倒地不起。我们也期待后续救治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2023年12月以来,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急诊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其中胸痛患者更是增加了50%以上。何强特别强调,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特别容易导致胸痛或卒中的发生,正好这几天南方气温骤降,老人这次突然发病可能与急剧变化的天气有关,特别是忽冷忽热的环境变化,对于有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人群是一个严重考验,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同时,何强也提醒,心梗经常会“伪装”成各种“暗搓搓”的痛,容易让人麻痹大意,这有可能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特别是老年人,有胸痛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定期体检。
每一秒都是黄金抢救时间
此外,何强说,这位老者从倒地到他发现并给予急救,可能已经有一些时间了,但是在他赶到之前,围观的群众以及老人儿子都没有开展相关有效急救措施,这一点非常遗憾。
“我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人,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心搏骤停的抢救时间为黄金4分钟,使用AED(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及时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何强指出,“中国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足1%,欧美等发达国家能达到10%左右。对于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能增加2-3倍生存机会,发达国家心肺复苏率普及率30-80%,中国在1-3%左右。”
抢救无处不在
1月18日傍晚,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男护士陈康,下班后骑电瓶车回到位于拱墅区长庆街道的小区门口时,发现北门主干道上里三圈外三圈围了一群人。出于职业习惯,陈康停下电动车,快步走上前查看情况。穿过人群,看到一位社区医生正在为一位老大爷实施心肺复苏。陈康毫不犹豫地走上前说:“我是省中医院护士,我来接替你。”他一边进行按压,一边询问是否有其他抢救设备。
在120急救车到达之前,陈康与十五家园社区卫生院医生操丽惠互相配合,接替进行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大约5分钟后,抢救药品和AED(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都准备就绪,陈康为老大爷进行了除颤。
随后,120救护车也赶到现场,陈康又迅速为老大爷开通静脉通路,完成肾上腺素的静脉推注等抢救工作后,救护车载着老大爷迅速驶往最近的医院。
目前我国急救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2分钟左右,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现场前,能否把握住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仰仗于现场公众的急救能力,如果现场人员具备心肺复苏技能、会使用AED,将极大提高心跳骤停者的生存机会。掌握这一技能,对于挽救心跳骤停患者意义重大。
来源:FM93交通之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