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期待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新开端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1-23 05: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尺度和路径

期待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新开端

期待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新开端

配图为春节档上映首日票房排名前三的电影,逆时针依次为《流浪地球2》《满江红》以及《无名》

期待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新开端

期待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新开端

李建强

2023年开春,对于中国电影是一个吉祥的兆头。春节档主打的7部国产影片,类型和样式颇为丰富:科幻、历史、体育、谍战兼容并包,正剧、喜剧、悬疑、动画博采众长,展现了中国电影人积极进取的姿态。同样,电影消费也出现了新气象,大年初一总票房超过了13亿元,既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影选择,也为中国电影走出低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众所周知,由于遭遇三年疫情的困扰,中国电影一度跌入低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电影人不畏艰难、卧薪尝胆,终于在癸卯年开年之际迎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小阳春”。不过,对于遭受创伤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若要想获得稳定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上同时发力。

先说“量的合理增长”。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供给大致是保持平衡的,每年近千部的作品产量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近年因为疫情突发等新的情况而发生了变化,据1905电影网统计,2022年院线共计上映各类影片只有300部(包括进口片),成为近年来电影生产和放映的底部。

从整体上看,我国早已告别产品短缺时代,但偏偏在电影生产上出现了产量飘移,这是需要认真解析并予以作答的。必须看到,新世纪以来观众电影观赏的阈值不断增高,选择影片的意愿愈发强烈,消费心智日渐成熟,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区隔,1万多家电影院的运营,8万多块银幕的总量,影片内容供给不足,就无法调动人们观影的意愿,也很难满足观众尚新求变的心理需求,还会影响影院的正常运作和银幕的实际收益。

与此相连的是作品类型。电影面世百多年来,类型发展愈益多元、日趋丰富,而经过影像长期的浸淫和熏陶,观众的类型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自觉。类型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渗入了观众的观影行为,成为决定大众观影选择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电影曾长期缺乏类型意识,随着电影人努力的学习和探索,历经数十年的产业化改革,已基本完成了类型的形式主义建构,但分布还欠均衡,类型还不够丰富。近年呈现的新问题是,在传统类型样式尚待持续开发的同时,又出现了对于某些类型过于倚重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的单一和贫乏,抑制了类型建构的活力和多元;审察近些年几个大的档期,甚至出现了“二八”“一九”的极点现象。

这一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切。电影作为一个高度依托上游资源供给的行业,从“量”的层面考察,不仅作品要充足,要“合理增长”,而且类型要多样、布局要完备。任何类型的一枝独秀都可能阻滞整个产业生命力的焕发,都无法满足观众现实的和潜在的多元化的观赏需求,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积极主动地应对社会审美心理的进化,让多彩多姿主导生产和消费,让变量博弈引领业态结构,才有利于行业的整体进步和长远发展。

再说“质的有效提升”。

谈到“质”,过去一般以为它说的只是题材、叙事、表达等内容要素,实际上质的蕴含远为丰腴。它首先指向的是“形式”。“形式”对于电影这门影像艺术实在太重要了,乃至本雅明要说,与精神革新相比,电影首要应该提倡技术上的革新,因为只有实现了技术上的革新,才可能有精神创新。一百多年来,影院电影一直在形式上面对双重的竞争和挑战。一是外在的,二是内生的。可以说,电影的各种内外要素,始终处在变动中,至今未有止境。

对于外部竞争,电影从来没有含糊过、屈从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各种冲击,或借势赋能,或调整适应,跨越了一个个深渊,趟过了一道道险滩,至今还稳坐在艺术领域的“头把交椅”上。个中的缘由,或许正如塔尔科夫斯基所说:“电影是第一个由科技文明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它呼应了一项极其重要的需求。人类必须拥有这项工具才能增加其对真实世界的掌握的能力。”先天的优势加上后天的调适,铸就了电影百变神偷、金刚不坏之身。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电影的外部环境过多担忧,如果哪一天电影面临危机,它的根柢大半还在于自身。

当下面临的问题正在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好莱坞完成“景观电影”和“高科技高概念高投入”的转圜以来,电影的表现形态一直处在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虽然由于数字技术的运用、人工智能的导入,以及LED大屏与数字虚拟引擎技术后台的采用,电影的生产制作愈加自由和便捷,甚或出现了引进片《阿凡达》、国产片《流浪地球》这样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的高概念大片,但就其整体的观念形态、叙事建构而言其实并无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李安反复强调:“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是探寻未知的部分。”这是一个需要新观念、新技术、新手段、新创造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从量变到质变、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当口。怎样借助电影工业的升级换代和成熟完善的生产体制,提高电影全产业链治理水平,去创作和生产更具电影美感、更具工业化属性、更易与当代电影观众的心理成长产生共鸣、更易与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文明互鉴的新形态,持续推进和兑现“质的有效提升”,这将是电影当下和未来无法回避的一个命题。

“质的有效提升”很难以量化、很难精准把握,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没有规律或无章可循。比如针对人的心理需要,几年前研究者通过建模,从数学上证明了学习效能在“熟悉”与“意外”(秩序与复杂、无趣与惊喜)之间存在最优的配比是85∶15,在这个配比下进行学习既不会太容易,也不会太艰难,但速度却是最快的,最适宜人的内心需求的。显然,这项跨学科研究对于艺术创造和鉴赏同样是有意义的。“质的提升”贵在“有效”,有呼应,15%的创新度对于作品也并非高不可攀,重要的是找到切入口,真正专注电影的擅长、特质和潜能,开发出属于电影独具的而别的艺术很难和提供不了的各种新鲜表达。从此出发,过往研究“质的提升”,较多纠葛的是题材内容的革新、技艺手段的革新,其实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电影的博弈逻辑和观众的心理机制远为繁复驳杂,“质的有效提升”,既可能表现在选题内容、情感走向、叙事方式上,也可能落脚在角色选用、桥段建构、场面调度上,还可能显示在细节设置、音响效果、风格呈现上,只有别出心裁、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将缜密的艺术心思无缝焊接到影像的各个“极小曲面”,才能形成更高更可辨识的创意和创造,弘扬和扩张电影的“迷影”魅力。而在酝酿整体突破的行旅中,实操的每一处、每一点“提升”都具有“质”的实在意义,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历史性积累。

要之,电影高质量发展就是产业生产实现了供和求高水平的动态均衡。在电影高质量发展中,“量的合理增长”是基础,是保障;“质的有效提升”是引领,是标的。两者不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而且会相互作用。英国电影观察公司Gower Street曾评估,全球电影生产将在2023年上升,但需要等到2024年才能全面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只要我们坚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尺度,中国电影一定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尽早走出疫情的阴霾。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3 0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电影市场历史最好成绩。同时,2022年12月1日至今,本市新开6家影院,扩厅改建1家影院。电影市场形势向好,观众观影热情增加。近一段时间,市电影局和各区电影主管部门发挥行业主
2023-01-18 20:27:00
...,还有什么特质呢?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进行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的研究时发现,“当我们从武汉这一地域来探讨中国电影时,就发现有很多特质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武汉电影,或者说武
2023-04-22 03:07:00
吉尔吉斯斯坦公映首部中国电影 吉官员称拉近两国人民距离
...建交30年之际,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国”)公映了首部中国电影《喀什古丽》(译制片),当地好评如潮,吉国多位部长级官员、国家议员、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50多家媒体纷纷点赞该片
2022-12-30 22:48:00
巴西总统夫人出席《我仍在此》中国首映礼:希望影片可以触动中国观众的心灵
...完整的。影片《我仍在此》海报。人民网记者 符园园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委员、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任月在致辞中表示,《我仍在此》是一部杰出的电影作品,它通过艺术的力量,让全
2025-05-13 16:32:00
电影院咖啡馆开不少,“城里人”爱往县城跑
...溢,连锁餐饮、电影院内人头攒动。一起来看!去年全国新开895家电影院,约1/3开在县域范围,春节档县城电影院座无虚席。抚州临川市民 饶梦如:我们以前看大片要坐车去市里面,现在
2025-03-06 10:20:00
《2023强影之路》:下沉市场成“兵家必争之地”
...档放映场次刷新中国影史国庆档场次数纪录……2023年的中国电影如同沉睡的巨人被唤醒,票房表现卓越的同时佳片不断,《满江红》《流浪地球2》《封神》等国产片扛起大旗,成为主力军。
2023-11-04 12:14:00
韩国AI内容领域领跑者XALTECH AI Contents Labs与中国娱乐企业D.FREE FILM COMPANY达成战略合作
...智能技术实力与中国内容市场能力形成协同的起点。通过新开辟的进军中国市场的通道,将成为K-content全球化的重要转折点”
2025-07-09 15:04:00
340分钟,吴京战争片合并,《长津湖》进军100亿
...,还是会去贡献票房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主旋律以后还是中国电影的当家首选,吴京正好赶上了这个好时机,并一路引流中国电影商业潮流。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上面,他主演的电影就有三部,分别
2022-12-14 17:23:00
猫眼发布2023年中国电影成绩单:全年票房达549.15亿 国产电影贡献83.8%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2023年,中国电影加速复苏。近日,猫眼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电影
2024-01-01 16:00: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近日,王晓明任总导演,王晓康执导,雷献和编剧,张桐、魏小军主演的当代涉案剧《枫桥警事》(原名《枫桥派出所》)正在中央电视台8套经典剧场播出
2025-10-13 15:12:00
2025年10月8日,由北京市顺义区体育局、亚洲冰壶联合会、北京市冰壶协会担任指导单位,浩泰体育、海西体育联合主办的2025亚洲冰壶公开赛北京站在北京顺义区中国残疾人运动管理中心圆满落幕
2025-10-13 15:12:00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于10月16日至19日在福州举办。福州亮出美丽“榕颜”,迎接盛会。
2025-10-13 15:34: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作家笑君的又一部作品《秋色不羁》,由中国国际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作品是笑君2021至2024这四年间创作的230多篇
2025-10-13 16:14:00
邂逅长清,赴一场“银发少年”篮球之旅
鲁网10月13日讯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惊醒了沉睡千年的灵岩寺暮鼓。一群“银发少年”从时光深处走来,踏着秋日的韵律,在长清的青山绿水间
2025-10-13 15:58:00
东湖评论:“映像长江”,照亮戏剧电影回家之路
让戏剧电影回家,听舞台与银幕对话。10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映像长江”电影周戏剧电影交流展映系列活动在武汉启动
2025-10-13 15:23:00
东湖评论:“戏剧电影”回家,中华文化永恒
余音绕梁,光影定格。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主题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映像长江”电影周戏剧电影交流展映系列活动于10月12日正式启动
2025-10-13 15:23:00
《命悬一生》开播 黄轩李庚希剖开底层命运的善恶困局
由正午阳光影业、爱奇艺出品,改编自豆瓣阅读连载小说《一生悬命》,由陆春吾原著/编剧,孙墨龙、史成业执导,黄轩、李庚希领衔主演
2025-10-13 15:12:00
今日,沪语电影《菜肉馄饨》曝光“已经包好 就等下锅”先导预告及一组剧照,一众沪籍演员悉数亮相,故事从一碗承载着上海人亲情记忆的菜肉馄饨开始
2025-10-13 12:09:00
10月12日,由民族宗教专家全程参与,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布达拉宫 时空解码》正式定档
2025-10-13 12:10:00
电影《成为大师》今日开启预售,并同步发布“证明”版特别预告。电影《成为大师》由赵林导演,讲述了一个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间坚持追梦的故事
2025-10-13 12:40:00
今日,由陈剑飞执导,周振天任编剧,武姝彤任总制片人,富大龙、姜武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火种》在北京举办盛大的全国首映礼
2025-10-13 12:40:00
东湖评论:一江戏脉,万代相承
暮色四合,灯火初上,10月12日晚7时,江夏区谭鑫培戏楼灯火通明。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映像长江”电影周的“长江戏剧电影推介之夜”
2025-10-13 12:16:00
东湖评论:戏韵映长江,光影传文脉
长江落天归东海,万里风流入戏中。10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映像长江”电影周戏剧电影交流展映活动正式启动。其中
2025-10-13 12:16:00
从硬汉到戏骨,傅程鹏不喧哗,却活出了角色的全部
在中国影视圈,演员的成长往往悄然无声。傅程鹏却用时间,让这种“无声”变得可见——从力量到深流,从爆发到克制,他将“表演”沉淀成信念
2025-10-13 1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