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04: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最重大、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战争和祭祀这两件事。但是今天我们不谈祭祀,我们来好好地聊一聊战争这件事。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后勤的储备。具体来说也就是粮食的储备。说到底,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人才、粮食以及武器装备的多少基本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走向。但在人才、粮食和武器装备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应该算是军粮的储备了。有了粮食这场战争才有发动的可能,没有粮食这场战争根本无法进行,更无从提起。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古代兵马战争

一、粟米称王

1.粟米自身的优越条件

说到军粮,我们就不得不提起粟米。粟米又称小米,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粮食品种。粟在我国种植历史非常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有种植。现已出土的甲骨文也证实了粟米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成功的被呈上了商朝人的餐桌,并成为他们的主食。

首先,从明确甲骨文记载的商朝开始一直到隋唐后期经济重心南移之前,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粟米因为其具有产量大,利于存放的特点,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国家认证的军粮。

另外,粟米能够成为军粮还受到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都处于北方的影响,军粮也更主要照顾到北方人的口味。并且此时的稻米主要生长于南方,产量较低、运输成本较高仅供贵族享用,普通的军士不够资格食用稻米,稻米也不足以作为军粮提供给普通士兵食用。

其次,古代种田是要交税的,农民不论在哪个朝代都要交农税,区别只在于税收的高低。因为在北方地区粟米的大量种植,国家收粮食税时就会收到农民上缴的大量粟米作为农税填充国库,并充当军粮的储备。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粟米

仅仅只是这样的表述好像还不够清晰,让我们来看一则史料,以此证明粟米到底为何能充当军粮。据史料记载,战国七雄中的魏国经历过一次变法——李悝变法。在农业上主张尽地利之教,并且制定了合理的税收。在什一税(缴纳亩产量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的条件下,5口之家耕耘百亩农田,每年可产粟95石,余有45石,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亩产约79.41斤,已达到建国时的60%,这在2000多年前可以算得上是非常高产了。

这样的高产量意味着农民可以在他们仅有的土地上得到更多的种植收获,交上足够的赋税,并且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开拓更多的荒地,得到更多的土地。也因此,农民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必须种植更多的粟米,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也间接导致了粟米成为军粮的首选。

2.战马的需要

古代战争中主要有步兵和骑兵两大类,步兵主要是由普通士兵组成,骑兵则不只有人还有战马,粟米作为军粮不仅能填饱士兵的肚子,更多的还能作为战马的食物,以此来补充战马的营养,提升战马的战斗力。普通的士兵还可以将就着吃一些更粗糙的粮食,但战马是必须用精饲料喂养才能够有足够的战斗力的。粟米就是那时候的精饲料了。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骑兵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从商朝到汉朝时期,部分粟米一直是作为战马的军粮而存在着,并且因为战马的食量远大于普通士兵,需要非常多的粟米来保证养活足够多的战马以供应战争的消耗。这也是粟米称王成为军粮首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张骞给汉朝带回来了非常重要的、新的、可以充作战马口粮的牧草——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作为战马的牧草极大的减少了战马对粟米的依赖,大大缓解了军粮的压力,士兵们能吃到相较于之前更多的粮食。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二、稻麦反超

1.稻麦种植面积增加

从商朝到唐朝前期,军队的主要军粮一直都是由粟米充当。但是随着唐朝中后期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小麦和稻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小麦的种植范围由东向西,向南迅速增长。稻米种植业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唐朝中后期采用了稻麦轮作一年两熟的方式使得粮食总产量大大增长,江南地区还采用了南方双季稻的稻米品种,农民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曲辕犁的发明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增强,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民间对大米和小麦的接受度更高了,人们开发出来更多的烹饪方式。小麦和稻米也逐渐进入军粮的选择范围。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曲辕犁

2、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人是有“粒食”的习惯的。先前小麦在北方的产量也很大,是仅次于粟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原本也有机会成为军粮。但因为烹饪方式的错误,导致了小麦被埋没。先前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蒸煮的方式去烹饪,对于小麦也是如此。制作时并不去壳,就这样一颗颗的小麦煮熟再蒸着吃,称为“麦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其粗糙的程度,实在是难以下咽,没有多少人在有粟米的选择下愿意去吃“麦饭”。因此,小麦惜败于粟米并没能成为军粮。

到唐中后期人们的烹饪水平上升,学会了将小麦磨成粉做汤饼吃,美味程度大大提高,再加上日渐增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小麦也就成功挤下粟米成为军粮的首选了。稻米的反超也是如此,大米是南方人的最爱,唐朝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南北方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大米的种植面积增加,运输成本降低,再加上南方士兵的饮食习惯导致了稻米与小麦一起成功登顶,成为军粮的首选。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稻田大面积种植

三、辅食稀少

1、肉酱

这里的辅食指的是军粮中区别于主食的那一部分,主要是各种酱和肉之类的,连蔬菜都很稀少,但也算在其内。古代的军队之中很少有提供给普通士兵的酱料。基本上普通士兵只有主食,处于能吃饱的状态。但具体的更好的辅食都与他们无关,仅供将军贵族阶层食用。只有在大战前后普通士兵才有机会吃到肉和菜。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酱一般都是肉酱,将新鲜的肉进行处理发酵之后制成的酱。这些酱大多是靠非常多的盐来腌制保鲜,不令其腐败变质。因为使用了大量的盐也使得这些肉酱非常贵重,一般的士兵吃不起,只有少数高层有权食用。并且这种肉酱还有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在高温下很容易腐败变质发出浓烈的臭气。秦朝时期军队食用的就是这种肉酱,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就曾秘不发丧,用这种腐败变质的肉酱发出的气味来掩盖秦始皇已死的事实。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丞相李斯(剧照)

2、豆酱

豆酱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带回来的大豆所制作。相对于之前秦朝的肉酱,汉朝制作的豆酱更为便宜,原材料由鲜肉变为了大豆。发酵更为彻底,更不易变质腐坏,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记载:“芜荑盐豉醯酢酱”。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从古人的记载和注解中可以看出,豆酱是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酿造而成。美味至极,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一直到今天,大豆所制作的豆瓣酱仍然受到我们的欢迎和喜爱,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肉酱也有了新的发展。将已经是中国食物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不再仅仅局限于军粮。

粮草先行:古代战争背后的粮食战略与军粮选择

豆酱

四、总结

中国古代行军粮的种类变化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从商朝到唐前期,这是粟米的天下。因为粟米产量大,利于存放,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也居于北方,农民种植范围广。导致了军粮以粟米为主,辅以其他杂粮。第二是从唐中后期开始,到清朝末期。随着烹饪技术的提升,军粮的种类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唐朝经济中心南移以后,经济文化交流广泛。农业生产方式改变,提高了生产力。一年两熟的轮作制度和曲辕犁的创造,也使得唐朝农业亩产得到显著增长。小麦和稻米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总产量提高。小麦和大米因此取代了粟米的地位,成为军粮中的主要部分。军粮中不仅有主食,粟米,稻米和小麦,另外也有酱的补充。只是这些酱料通常只为上层高级将领食用,普通士卒无法享用。能吃饱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代,行军打仗,军粮是很重要的,因为士兵吃饱了才有力气与敌人抗争,那么,古代士兵征战用什么做军粮?军粮不足的时候又是靠什么充饥的呢?行军打战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如果粮草不到位的话
2023-05-20 15:47:00
诸葛亮北伐时期,为何曹操能成功火烧乌巢?
...,比如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巨鹿之战中项羽是以攻击秦军粮道并成功切断秦军粮食补给而取胜的,官渡之战中曹操是率领一支轻骑兵绕到袁军的背后,烧毁了袁绍军队的存粮,才最终击败袁绍的。
2023-08-25 17:48:00
古代每次打仗都会缺粮,其实贪官只是借口,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输能力非常的有限,靠的是人力和蓄力。而且古代运送的军粮不一定都是军粮,在去边境的路上,这些运输粮草的士兵要吃粮食,运输粮草的牲畜也要吃粮食,这样算下来,在路上光这些人就要损耗
2022-12-24 20:27:00
《长风渡》柳玉茹回徉州筹措粮食
...义,认为顾家捐出了全部的家产,如今又南下辛苦的筹措军粮,倘若再这样扣押顾家的其他人,有点说不过去,沈节使讲究用人不疑,可是军粮事关战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谨慎为上,只得同意
2023-07-24 06:19:00
古代打仗的时候,从哪些地方获得粮草呢
...都会受苦。因为他们不但要参与打仗,而且还要交太多的军粮。其四,购买粮食。除了抢劫和强征,更多的时候,还是得购买。但如果购买,就需要钱。因此,搞钱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非
2023-04-23 15:17:00
三国时期,魏国的坚壁战术是否有效?
...诸葛亮撤兵。可诸葛亮正在撤退的途中,李严却说:“大军粮足,何必回来!”又说诸葛亮“假军退,欲诱贼战”。并且说李晏“”他还想杀了巡抚云岑书,以此来推卸自己不作为的责任。不做,以
2023-02-20 18:26:00
...帝纪》)。屯田制的实施,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从而为曹操征战四方,剪灭群雄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屯田的推行不光是保障军粮供应,对于农业生
2024-06-21 16:52:00
历经三个朝代延续70余年,清军终于平定叛乱
...非常重视战前粮食运输和保障,派出官兵负责运输,加强军粮官员的管理。与康熙皇帝对军用食物的充分准备相比,很明显葛尔丹可就差多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葛尔丹在昭莫多战役中
2022-12-19 12:55:00
成吉思汗有什么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
...了以战养战的战术之外,铁木真还曾想到过另外一种补充军粮的方式,二战时期日军想要效仿成吉思汗的这种方法,结果却活活饿死了5万人。日军惨遭失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妄想在短时间
2023-05-08 14: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