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只争朝夕让梦启航
——中建三局鄂州沙塘学校项目建设侧记
钢筋水泥是流动的音符,城市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在临空经济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好似燕子衔泥,匠心筑梦,只争朝夕;他们犹如壮士出征,克难攻坚,风雨兼程。从孩子愿望到家国情怀,他们让梦想在此启航。
2022年5月7日,中建三局鄂州沙塘学校项目首根工程桩顺利开钻,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在这96.6亩的土地上,数千名工人与时间赛跑。四季轮回,新春伊始,他们期待着在癸卯之秋让梦启航。
沙塘学校效果图
“三图两表一曲线”实时呈现施工功效
春节前夕,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沙塘学校项目实现了五栋楼的全面封顶。1月30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塔吊在空中挥舞吊臂,近百名工人正在进行模板支架拆除和室内二次结构施工作业。预计两周内将完成万余平方米的模板拆除工作。据了解,该项目自去年5月开工以来,施工方坚持“快”字当头,“干”字当先,先后克服规划调整、建设场地狭窄等诸多困难,全力冲刺抢抓工期。
去年5月7日,鄂州沙塘学校项目首根工程桩顺利开钻,标志着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5.23亿元,规划容纳72个班级(小学、初中各36个班),用地面积96.6亩,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项目总工期450天。
“如何用好这450天?我们整个项目部凝心聚力,大家争分夺秒,奋勇冲刺。”沙塘学校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巧文介绍说,春节前夕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全部签订复工复产责任状,确保在节后的三天内,工作人员返岗率达到百分百。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模板支架的拆除工作,其他工序陆续进入穿插施工,全面形成开工即大干的火热氛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结合沙塘学校项目合同今年8月18日的竣工日期,该项目部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定关键施工节点。通过全员交底、张贴公示等方式,使得每个节点目标深入人心。
2022年5月7日工程开工,8月15日桩基施工基本完成,12月29日小学教学楼结构封顶。2023年1月18日初中教学楼、图书综合楼结构封顶,2月 28日主体结构将验收完成。每一个日子都值得铭记,因为这是一个又一个掷地有声的历史时刻。
据了解,在日常施工计划管理过程中,沙塘学校项目部将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资源计划、劳动力资源进行串联。通过“三图两表一曲线”(施工流水平面图、工序交接监控图、进度计划预警图、劳动力需求计划表、材料需求计划表及进度曲线)实时反映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现场进度加以分析、控制、预警及纠偏,为项目的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与此同时,每天根据现场调查的各分段数据,填写得出工程施工累计完成百分比,每周定时将本周累计完成百分比填入片区或专业施工进度曲线,通过曲线对比来实时呈现当前施工功效及预计完成时间。
该项目部首次将“三图两表一曲线”综合运用到实际项目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项目员工、施工队伍的目标意识大大加强,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加浓厚,为项目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9月1日,沙塘学校将迎来第一批学生。孩子们将在这里徜徉知识的海洋,追寻心中的梦想。而这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工人在全力以赴。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烘烤着他们的肌肤,他们在和水泥,在砌墙搬砖扛料;寒冬腊月,他们被凛冽的风吹疼了脸却依然咬紧牙关站在高楼上绑钢筋,支模板。他们像战士一样,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一砖一瓦好似妙笔生花,一点一滴恰似燕子衔泥。他们踏着晚霞,凯歌高唱,用钢筋水泥与汗水辛劳,演奏出了临空发展的华美乐章。
巾帼塔吊指挥组筑梦童心向未来
塔吊指挥员吴明通过对讲机指导塔吊司机将钢管调运到指定位置
“妈妈,你在哪里上班呀?”
“我在你未来的学校上班呢!”
新庙镇茅草村1组村民吴明自豪地跟6岁的儿子说。她期待着,今年9月1日,自己的孩子背着书包来到自己参与建造的学校上学。
今年34岁的吴明,是沙塘学校项目部的一名塔吊指挥员。每天一早都是她最为忙碌的时候。五点半起床,六点二十分晨会。在心中梳理好一天的工作安排之后,吴明穿好反光背心、戴上蓝色安全帽,来到塔吊下方,检查钢丝绳是否脱落、大钩是否松动。然后,用水印相机拍下安全检查的所有细节,第一时间上传到工作群。
“塔吊司机在40米的高空作业,对于司机来说,我是他的‘眼’,他是我的‘手’。”吴明告诉记者,塔吊指挥员不仅要眼神好、空间距离感强,而且要随机应变、胆大心细。不仅如此,腿脚还得灵活。每天她都在地面与施工结构层之间来回跑动,及时查看现场状况,确保塔吊运作过程中每一次的安全起落。
“跟木工比起来,我们在体力上轻松一些,但是经常会两边受气。”吴明说,木工要吊木方,钢筋工要吊钢筋,架子工要吊钢管,当不同工种的工人都等着物料的时候,她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跟下馆子一样,我尽量给大家先上‘一道菜’,让工人边做边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吴明笑着说。
虽然项目工地距离自己家只有3公里,但是由于工程进度紧张,最忙的时候一连二十几天不能回家。“很累,但是很值得。我参与其中,工程质量更是看在眼里。今年学校建成后,我们搬进沙塘安置小区,孩子就可以在沙塘学校上学了。我特别期待这一刻的到来。”吴明激动地说。
工地上男性多,女性少。但是在中建三局鄂州沙塘项目部的塔吊指挥队伍里,12人中有11名是女性。他们的工作质量与整个搬运作业安全关系极大。这支巾帼塔吊指挥组,用女性特有的韧劲和细腻,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挑战。
在沙塘学校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挥舞。迎着朝霞晨曦,伴着落日余晖,这群巾帼塔吊指挥员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山东“好工”项目“大管家”跑在现场
工区长郝铭志在施工现场巡视工作
新春焰火犹在耳畔回旋,年味气息仍然浓郁未消,而鄂州沙塘学校项目工地上已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奋战在施工一线,迅速掀起节后大干快上的热潮,力争迎来兔年“开门红”。
在鄂州沙塘学校项目建设现场,有一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齐鲁汉子,他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协调人员、机械、材料的调配,快速处理各类突发状况。除此之外,他每天都要来回巡视,检查工人工序是否合理,现场操作是否规范……这位 “大管家”就是工人们口中的 “好工”——鄂州沙塘学校项目工区长郝铭志。
“我就是给大家做好服务工作,让大家能够安心、省心、专心地把活儿都干好。”郝铭志说,他已经习惯每天24小时待命的状态。清晨,梳理前一天的工作进度,协调当天的工作内容,平均每天在工地来回行走3万步以上;夜晚,当星河璀璨,他望着这从无到有的沙塘学校项目工地,为自己与工人们的辛劳感到自豪。郝铭志告诉记者,在去年5-8月份工期最为紧张的时候,他连续三个多月没有回家。
“沙塘学校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能有幸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深沉豪爽的郝铭志常年与钢筋水泥为伍,30多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得多。
从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之后,郝铭志曾参与汉江三桥项目、大连世贸项目、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巴基斯坦PKM项目、斯里兰卡南部高速项目、生态大走廊二期工程项目等建设。“去过很多地方,做过不少项目,学校项目还是第一次做。有时候在结构层里看工人们忙碌,我就想象着,以后孩子们在这里上课学习的画面,仿佛听到琅琅读书声。”郝铭志说,为着这样美好的情景,全体人员以更加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进行施工,只为了让祖国的“花朵”能够在这里精彩绽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