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公共卫生应急科普如何“破圈”(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4 04:0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渡归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24日 第 09 版)

公共卫生应急科普如何“破圈”(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图为微信小游戏“一年一度野生菌试毒大赛”的截图。

应急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准确、及时的应急科普是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谁是应急科普队伍的主力?如何做好应急科普能力建设与提升?近日,在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公共卫生应急科普能力建设与提升”专题论坛上,多位专家进行了探讨。

左手是专业,右手是传播

俗话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家认为,要想做好应急科普工作,就要把科学家群体动员起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国际传播学会会士何淑仪介绍:“在当前的数字化世界中,公众能够接触到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其中可能包括伪科学信息。公众无法像科学家那样借助专业知识来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只能停留于表层的线索和信息。科学家有义务帮助公众扫除伪科学‘陷阱’、建立专业认知。”

应急科普工作需要哪些科学家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自然科学家懂得公共卫生知识,社会科学家懂得信息传播知识,他们共同组成科普人员主力队伍。

“过去,应急科普工作主要由自然科学家负责,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讲述公共卫生知识,导致应急科普信息无法‘破圈’,专业知识无法传达到公众。”陈君石介绍,因此,来自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社会科学家也需要参与到应急科普工作中,策划出公众喜闻乐见的应急科普传播方案,让更多公众接收并理解公共卫生知识。

专家介绍,除了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合作,自然科学家也应该积极参与应急科普能力培训,提高科学素养和传播能力。

“以医疗体系为例,医、药、护、剂等专业人员都应该主动提高传播能力,成为‘左手是专业,右手是传播’的优质人才,以更好的专业知识站在应急科普工作前端。”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兼秘书长施琳玲说。

近年来,中国着力建设健康科普人员队伍并取得一系列成果。2020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组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包含来自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30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2022年,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公布上海市建成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包含来自38个学科领域的专家。

“公共应急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人才是关键。”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智库负责人陈守双介绍,2021年,腾讯联合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党校)、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单位筹划“公共卫生人才提升项目”,开展了“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专项”“新时代疾控能力提升专项”“中青年临床骨干医生国际培训专项”等项目的人才培养。“项目至今培养疾控人才和卫健人才共20万人,系统性地壮大了公共应急科普人员队伍。”陈守双说。

应急科普要实现“去术语化”

应急科普工作面临哪些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介绍,当前,公众的科学素养与高门槛的专业知识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伪科学信息容易“趁虚而入”,造成公众认知混乱。此外,科学家在进行应急科普时过于注重表述的专业化,频繁使用高深的专业术语,导致公众无法理解或者理解错位。

科学家应该如何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施琳玲介绍,专业人士和机构的沉默会产生信息真空,导致谣言和伪科学信息滋生,因此,科学家必须把握“时间窗”,在第一时间进行科普和辟谣。

彭兰借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的“黄金4小时”概念来解释“时间窗”。她认为,互联网的兴起缩短了信息的呈现和传播时间。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家需要在4小时内发布专业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否则就会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在应急科普的语态方面,彭兰认为,科学家需要把过去“以自己为主”的宣传思维转换为“以公众为主”的对话思维,把“以工作为主”的通报视角转换为“以人为主”的表达视角,在保持理性和感性并行的同时,尝试加入年轻化、接地气的表达,打破学术界和公众之间的隔阂。

在用词方面,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帕特里克·沃尔建议,科学家对公众进行科普时要注意“去术语化”和“讲人话”,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转换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语,在保证公众能看懂、能听懂的前提下,帮助公众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在西方学术界,科学家在发布科普文章前会先测算文章的可读性指数——一种反映文章理解难易程度的量化指标。在明确大部分公众都能读懂后,科学家才会发布文章。”帕特里克·沃尔说。

新形式、新科技赋能应急科普工作

“游戏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你会是下一个吗?”点开“一年一度野生菌试毒大赛”微信小游戏,从几张印着不同野生蘑菇的图片中选择出无毒的蘑菇,一旦选错,这句提示语就会弹出。

这款游戏日前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和吉首大学联合出品,也是陈君石参与的“社会科学循证的精准科普”研究中的一环。

陈君石表示,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了提升食品安全应急科普水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探索出“以受众为中心的精准科普过四关路径模型”。

第一关“目标关”明确了要传达科学信息、更要改变公众行为的目标。“以毒蘑菇科普为例,近年来,食用野生毒蘑菇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由于传统的科普目标——劝说公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过于宽泛、难以着力。我们调查发现,公众普遍存在‘乐观偏差’心理,高估自己辨别毒蘑菇的能力。”陈君石说,“我们将宽泛的目标分解为更加精准的目标——提高公众对野生毒蘑菇的辨识能力,设计了这个小游戏,用半教育半娱乐的游戏形式让科普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第二关“设计关”是针对精准科普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多维度调查分析实现受众洞察,设计科普产品。第三关“实施关”是通过政策干预、媒体干预、产品干预和亲友相传四类干预措施,让科普信息有效触达目标受众。第四关“效果评估关”是通过开展科普效果评估,提升科普策略质量。

纵览科普“四关”,陈君石强调,科技在应急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设计关”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助于增加受众分析的数据来源。这项技术通过抓取分析网络大数据,可以快速深入地洞察受众对事件的关注点、情绪态度、需求、障碍、误区、影响因素等,有效提升公众科学认知、科学应对的能力。在“实施关”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即时查询聊天机器人,能够快速回应公众的食品安全问题。“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科普的反应速度、传播的广度和效度。”陈君石说。

帕特里克·沃尔介绍,除了上述用途,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社交媒体上的舆情监测和分析,总结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及主要关注点,让应急科普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卫健委10月31日发布消息,2024年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太原行动启动,此次重点围绕建设健康环境、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健康服务、强化健康治理四方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方
2024-11-01 07:26:00
护佑人民健康 勇当“疾”先锋
...“你好,这里是硚口区疾控中心。”“你好,我是xx医院公共卫生科,我们刚刚接到检验科报告,在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例中检出一例疑似不凝集弧菌,请问后面我们需要如何处理?”“请进一
2023-08-18 03:29:00
浙江:按每万人1至2台要求设置AED
...健康讲座、培训急救技能、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同时充分挖掘科普场馆、生命教育体验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普资源,加强健康小屋、健康角等健
2023-11-09 20:29:00
任城妇幼开展卫生应急急救、疾病防控知识进机关活动
...区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王洁主任、孕妇学校徐娜校长、公共卫生科王宁为南张街道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以卫生应急急救、生殖健康促进、疾病防控等知识为内容的健康科普讲座。重点对常见急
2023-07-03 17:28:00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该活动致力于加强校园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升校医专业保健的基础能力,聚焦学生成长周期,提供“点餐式”健康科普服务,让健康宣教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024-04-16 06:18:00
...康领域法治重点城市试点,健康长沙行动工作在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上作典型经验分享。活动中,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激扬对《长沙市2022年度卫生与人群主要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读
2023-11-02 10:53:00
...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3-12-12 15:14:00
提升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水平
...。在机关,为工作人员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宣传资料,指导大家进行建档签约和健康咨询;在学校,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并
2023-07-04 07:58:00
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焦点)
...秀丽说。分阶段有序推动城乡卫生创建,实施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设立征信基金、制定村规民约……院后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多管齐下,组织群众开展垃圾分类、病媒生物防制、公共区
2023-01-13 05:1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奢游国际再获殊荣:斐济旅游局颁授“最佳奢华产品合作旅行社”
近日,奢游国际荣膺斐济旅游局颁发的“最佳奢华产品合作旅行社”奖项,这是继马尔代夫旅游局、大溪地旅游局后,我们斩获第三个来自官方海岛旅游局的权威肯定
2025-11-11 13:49:00
大赛赋能破茧成蝶!朗威黄坤分享企业跨越式发展成长故事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李晓晨)11月10日,驻济高校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农商银行杯”商河县第十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5-11-11 13:54: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王玉婷 通讯员 林玮)昨日,记者从市邮政管理局获悉,10月20日至11月9日,我市揽收快件4369万件
2025-11-11 08:38:00
中国科大在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荣获金牌
大皖新闻讯 近日,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支队伍参赛
2025-11-11 11:38:00
烟台联通成功举办“智联万物 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主题会议
胶东在线11月11日讯为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力支持下,近日,由烟台联通主办的“智联万物 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主题会议顺利召开
2025-11-11 13:29: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平时我们更多是在实验室做科研,这次比赛让我们和产业界有了深入交流,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
2025-11-11 08:38:00
千里姻缘一线牵:米连用户从线上相识到终成眷属
去年五月,25岁的万森在伊对平台上偶然认识了26岁的陈珊,惊讶地发现两人竟然是同乡,他们的村子相距仅60公里。更令人称奇的是
2025-11-11 08:47:00
企创云课堂直播课预告丨GaN功率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赋能下一代高效能源系统
氮化镓(GaN)功率器件正成为推动能源电子系统高效化、小型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引领电力电子从“硅时代”迈向“宽禁带时代”
2025-11-11 08:47:00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配套需求与供给能力清单发布需求聚集产业 “邻居”成为“伙伴”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作为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
2025-11-11 09:13:00
2025 Wallpaper*中文版设计大奖 于深圳湾文化广场完美落幕
(2025 年 11 月 3 日,深圳)第五届Wallpaper*中文版设计大奖在湾区全新文化地标——深圳湾文化广场圆满落幕
2025-11-11 09:17:00
“链”动先“机”,济南锚定这个“万亿级”|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1 09:39:00
河北新闻网讯(曾儒奇)房产主播轮番上阵,数十场“直播看房”实时开讲;线上专门设立金融服务窗口,为购房者提供信贷全流程指导
2025-11-11 10:01:00
日常活跃度不高、功能相对单一,维护和优化更新成本却高昂——金融机构“断舍离” App掀起“关停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买理财
2025-11-11 08:02:00
艾拓生命“全自动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获批
艾拓生命“全自动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获批宁企“芯”突破,检测精度高艾拓生命“全自动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 企业供图南报网讯(通讯员江高轩记者张希)近日
2025-11-11 08:03:00
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宁企斩获智能终端赛道一等奖南报网讯(记者徐宁实习生黄倩)11月9日上午,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
2025-11-11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