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郭楚望故里遇知音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5-05 14: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B站国乐顶流”自得琴社来温演出——

郭楚望故里遇知音

郭楚望故里遇知音

郭楚望故里遇知音

返场演出《哆啦A梦》剧照。

郭楚望故里遇知音

人气鼓手陈曦(右)。

尤豆豆

4月28日晚上,“B站国乐顶流”自得琴社的“琴为何物·宋·水云归”朝代系列音乐会在温州高新文化广场上演。现场观众在“丝竹之声绕耳”之余,也感受了一场充满宋朝韵致的“美学大赏”。

水云归故里!令人倍感亲切的是,本次音乐会的主题“水云归”正是致敬温州南宋琴家郭楚望的名曲《潇湘水云》。郭楚望开创了鼎鼎大名的“浙派”古琴。

自得琴社社长朱里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巡演了全国这么多的城市,温州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里是郭楚望的故里。”

从音乐到视觉的享受,观一场“会动的古画”

“B站最火”的自得琴社有“音乐圈李子柒”之称,拥有数百万粉丝,视频在全网播放量破3亿,外网粉丝量近70万。他们的演出被乐迷誉为“会动的古画”“古画音乐”。

自得琴社此前结束了在马来西亚的海外演出后回到国内,温州是继北京、杭州之后的国内巡演第三站。演出前一天下午,便有200多名观众专程赶来参加主创分享会。而演出当天,更是汇聚了800多名观众,不乏驱车20多公里赶来龙湾剧场的城区观众。

演出前,剧场负一楼车库已停满。现场有很多合家欢组合。“女儿很喜欢这个乐团,来解压一下也好。”市区的一对父母专门带初中的女儿来圆梦。

本地80后古琴爱好者“竹娘”一口气买了5张票,邀请父母和古琴老师夫妇来观演。她留意到“和几年前的传统古琴演奏会相比,这次厅更大,演奏者更年轻,但是上座率反而更高了。”花了近2000元票价的“竹娘”在看完后点赞“值回票价”。

古琴起家的自得琴社本场演出带来了多种器乐合奏,包括琵琶、古筝、笛箫、二胡、中阮等。各位乐手的精彩演绎也一下唤醒了观众刻在血液里的国乐DNA。

“笛箫吹到我的心巴上了!”

“二胡拉响,灵魂注入!”

“大鼓一响,整个气氛马上起来了!”

“中间泪目了好几次”……

疗愈观众的演出选曲有传统旧曲、古曲改编,也不乏新作。据主创介绍,本轮巡演中,新增了二胡,也复原设计了一些古乐器,比如唐琵琶、唐阮等,还融入了西洋打击乐器,希望丰富观众的听觉意境。

置身剧场,让习惯2.0倍速看视频的现代观众,仿佛也慢慢适应了0.5倍速的古曲节奏,看着台上的乐手款款奏乐,搭配剧场两侧屏幕上的绝美古诗词,观众仿佛更明白了古画《韩熙载夜宴图》的意趣。

“目及为画,耳遇入心。”“以宋为题,以词为境”音乐会精心营造的宋韵意境让现场观众深深折服。这场以宋为题的音乐会处处抠细节,体现原汁原味的琴道。

以身入画,复原服饰一直是自得琴社演出的亮点。在主创分享会上,古琴乐手白无瑕介绍道:现在穿汉服成为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最直接表达。身着古装,乐手更能感受古人在同一个服饰包裹下的演奏状态,汉服观众也会有新的体会。

本次音乐会,乐手们的妆造设计,参考了很多宋代的壁画和文献等资料。海报上的服饰与演出时也完全一致。主海报上,白无瑕整体造型正是参考开化寺的北宋年间壁画,具有强烈的晚唐五代遗风。与肩同宽的头冠造型格外雍容华贵,这种将发髻盘于发顶,佩戴金冠再用金梳来装饰的造型在当时十分流行。

但如此复古的装束一度让演员团团长、鼓手陈曦有些困扰。作为打击乐手,他习惯演出的时候简单的“一身黑”装束,他在分享会的时候笑言:“因为这样上班快,下班也快”。但身着古装时,大大的袖子不时会罩住他的鼓槌。而对于古琴乐手来说,横弹时如果袖子太小,也会时常套到桌角。

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乐手们也在摸索改良演出的服装,这场演出时,陈曦就在手臂上戴上了白色绑带状的襻膊,确保美感和演出效果“同时在线”。

除了服饰之外,现场的灯光舞美也让观众感慨:“中国人的DNA动了,谁懂!”

艺术总监唐彬力求用现代综合的舞台艺术为传统国乐“上分”,细致到包括乐器怎么摆放、哪个时间节点亮哪盏灯等。主打年轻观众市场的乐团,灯光舞美、音响调控“统统安排”,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一体的视听体验。而舞台总体编排以宋词为引,加以文学化的注解。

让现场观众尤为叫绝的是中式“光影美学”,当舞台上的灯光映照到后方,笛箫乐手的身影刚好在窗棂处形成了剪影,尤具中式美学的含蓄。

而谢幕演出时,当纸花漫天飞舞,一束光单独而下,灯光里的乐手横吹笛子,那一刻空灵的意境也格外具有感染力。台下,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不禁脱口而出“太漂亮了”。

从线上到线下的奔赴,国潮乐团“实力宠粉”

2014年,自得琴社在上海创立。如今,这个B站上最火的国风乐团,坐拥多款出圈的作品。他们既能重现古老的传统曲目,也会用“东方魔法”演绎哈利·波特、哆啦A梦等流行旋律。自2020年起,自得琴社连续四年登上央视中秋晚会舞台。

剧场内外,除了台上的古装乐师之外,也来了很多汉服观众。朱里钺笑言,他最开心在现场看到两类观众,一类是穿汉服的观众,一类是小朋友,最最开心的是遇到穿汉服的小朋友。

温州的演出,他开心地留意到“温州观众中青少年比例比较高,看到他们从小受到国乐的熏陶,就会感到国乐是后继有人的。”

现场的很多大朋友则是乐团的线上粉丝来“奔现”,他们在B站上关注这个乐团已久。

这支年轻的国风乐团也为现场带来了“少年感满满”的应援氛围。剧场还为汉服观众准备了各种有趣的周边,包括书签和中式漂漆扇等,将中式美学的仪式感拉满。

现场的一些互动细节都透着这个乐团“皮这一下很开心”的风趣网感。比如,剧场外开设了“自得小市集”,售卖的香包名叫油爆琵琶、萌在鼓里、手下留琴、如临大笛,分外萌趣。

这个乐团还格外“宠粉”。听闻温州观众的分享会报名情况十分火热,乐团特意增加了出席主创人数,还增加了两场独奏表演,将原定一小时的分享延长了半小时。剧院附近的龙湾区第一小学组织了二三十位学生来听讲,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演出谢幕时,陈曦特别感谢观众:“很开心大家能来玩耍”,突破了手机屏幕之隔,相聚于剧场。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三首返场曲目,其中就包括“哆啦A梦”。

陈曦还笑言,为观众牵来了“一匹马”,现场大屏幕随之亮起了自得琴社的温州交流群二维码。入群的观众惊喜地发现,喜爱的乐手竟然都在群里,在演出后仍和观众热情互动,发高清剧照。而小红书的粉丝则会发现,自己发的repo常能得到古琴乐手白无瑕的点赞。

演出后,观众纷纷期待下一场演出。“蹲一个唐·孤烟直专场!”还有观众笑言,“我的钱包已经准备好!”

从现代到宋代的穿越,五一“接着奏乐接着舞”

不论是在分享会还是谢幕环节,剧团方面都特别提及了温州情缘。当晚的古筝乐手高杨倪是温州人,她用温州话“大家人,黄昏好!”和观众打招呼。乐团里还有幕后的温籍演职人员。

每到一座城市首演,自得琴社一般会选择唐代主题的音乐会,但到了温州,却选择了宋代主题。因为宋代和温州、古琴和温州都大有渊源。

宋代是许多国人最神往的朝代,有一种说法“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而对于温州来说,宋代也是温州发展史上的“光辉岁月”,近些年发掘的朔门古港遗址重现了宋代温州的繁华景象。在宋代,温州诞生了永嘉学派、南戏,也孕育了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楚望。他留下了传世名作《潇湘水云》。这首难度极高的古曲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郭楚望还创立了中国古琴史上第一个产生深远影响的“浙派古琴”艺术流派。

对于国乐人来说,郭楚望是一个高山仰止的名字。唐彬曾在采访时说道:如果能拥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开启一场时空旅行的话,“当然愿意去找郭楚望,向他请教《潇湘水云》怎么演绎。”

而本场演出中的《泛沧浪》曲目正是出自郭楚望之手。在古琴乐手殷屹浩楠看来,这首乐曲犹如一道写意的小品,道出了文人极致的孤独。而乐手白无瑕听到这个作品的小样时,便“哭到稀里哗啦”。

令本地观众欣喜的是,他们还可以在温州重刷《泛沧浪》。受温州文旅部门的邀请,5月1日晚上7时30分,自得琴社演出团队的原班人马在市区九山书会大宋戏仓的主舞台上带来了一场《琴为何物·九山乐集》室外特别表演。演出节目包括古琴独奏《流水》、器乐合奏《泛沧浪》和器乐合奏《满江红》等。

朱里钺在采访时特别感谢了文旅部门的邀请,“感觉到温州当地在花很大力气打造本地的文化演出市场。”

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果说郭楚望在800多年后遇到了知音“自得琴社”,而自得琴社在温州同样遇到了一群“知音”。这场跨越时空的奔赴,“闻弦歌而知雅意”,生生不息。

当宋代郭楚望遇到“哆啦A梦”

采访 后记

郭楚望和“哆啦A梦”,一位是宋代古琴“顶流”名家,一位是日本动漫人气角色,当他们“不期而遇”在自得琴社的演出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和现代碰撞后焕发的独有特色。民乐可以很传统,民乐可以很现代,不论如何“混搭”,民乐可以玩得很开心。

古琴,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极富风雅。

瑞典作家林西莉在《古琴》书中写道: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那音色清澈亮丽,但奇怪的是它竟也有种深邃低沉之感……这个意境,也许就是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它寄寓了中国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所以,古琴流传千年,知音不绝。

近些年,温州民间也自发涌现出了一批古琴爱好者,他们相聚在一起,“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自得琴社的演出,到场众多的年轻热情的粉丝也让我们看到了民乐的未来和希望。温州本地的古琴教育者陈先生认为,“这场演出非常符合现代审美,对于民乐在年轻人中的推广传播非常有效。民乐的传承和复兴很需要他们。这些乐手在基础功很扎实的前提下去练习现代的移植曲,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来听传统曲目。他们做到了守正创新。”

传承,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创新,需要更多包容。正如,现场观众有穿传统汉服,也有穿改良汉服,大家对于汉服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了,“汉服也好,民乐也好,更包容一些,大家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琴声幽幽,让我们找回失落的中式美学和“从前慢”的风雅。

琴声激越,让我们大胆跨界,融入“狂飙”的时代、融入年轻人的当下。

古琴是一场和古人的深度对话。剧场是一座“造梦的工厂”。

奔赴一场国乐演出,不妨乘兴而来,抚今追昔,水月星河,醉梦归去,开心就好!

图片由自得琴社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5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整个剧场座无虚席,真是今非昔比,千年古琴找到了当代知音。根据《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礼记》“士无故不撤琴瑟”等记载,我们可推算出古琴有近3000年的历史。从大量古籍
2024-07-05 07:40:00
...都能在这场盛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让“知音故里”的城市气质愈发鲜明。“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这是艺术季是城市发展的文化引擎。辛弃疾笔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2025-09-12 17:49:00
知音故里,蔡甸等你!武汉蔡甸文旅LOGO征集活动持续升温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谢姣丁晨通讯员谢琼近日,武汉市蔡甸区文旅局发起的文旅形象LOGO征集活动在短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踊跃投稿,参赛者们用LOGO绘就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2024-01-12 13:05:00
古琴台修旧如旧升级归来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古琴台修旧如旧升级归来新增“知音园”“琴堂”等文化空间古琴台重新开放接待游客。“00后”表演者谷俊勇弹奏古琴。 游客感受古琴之美。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长江日
2024-05-03 02:19:00
烟台高新区古琴演奏与鉴赏活动成功举办
...和琴室主理人、青年古琴演奏师李静怡担任主讲人,她从知音、演奏、传承、创新等几个部分展开,深入挖掘传统经典文化,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探讨古琴艺术的前世今生。随着琴弦轻抚,琴曲《流
2024-12-10 13:58:00
端午怎么玩?湖北非遗已经Next Level了
...天里,而更懂“端午”的人会直奔湖北宜昌秭归,于屈原故里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吟诵。屈原雕像时光永不停步,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让这个节日永远绽放时代光彩。如果2024
2024-06-08 19:41:00
“古琴号”在中国船舶武昌造船双柳厂区进行灯光调试
...型文化体验船上欣赏两江美景。据介绍,“古琴号”是“知音号”姊妹船,由武汉文旅集团出资打造,集餐饮、会议、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一艘新型文化体验船,将成为武汉文化旅游的新地
2024-01-05 13:32:00
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湖北观众感动落地生根
...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从上海的“豫剧·豫园·遇知音”开始,
2024-10-25 00:42:00
戏从温州来 南戏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专场演出
...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带领观众走进900年前的南戏。“南戏故里”篇章将中国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劝夫记》以及“中华第一戏”《张协状元》华彩选段呈于一堂,越剧、永
2023-11-11 22:43: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安徽阜阳三岁半“奶瓶小演员”走红 师傅:她学戏曲四个多月,有天赋
大皖新闻讯 身穿戏服、脸上化着彩妆、手上拿着奶瓶……近日,安徽阜阳三岁半“奶瓶小演员”田佳卉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网民被她可爱有趣的样子“萌化”了
2025-10-11 16:37:00
任汉波《知行悟:文化溯源与生活哲思录》:墨韵书香中的生命哲思与艺术境界
任汉波,1961年7月生于湖南岳阳,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家、文化学者。在职业生涯中,他曾任高级经济师、研究员,退休后全心投入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
2025-10-11 17:11:00
“何日君再来”邓丽君经典名曲演唱会10月登陆北京 师妹聂安仙其再现歌后风华
有些声音能穿越时光,有些经典永不过时。邓丽君及其演唱的曲目,便是华语乐坛中跨越世代的文化符号——她以甜润嗓音与细腻情感
2025-10-11 17:11:00
廊坊炊庄高腔戏:濒危老戏“唱”在身边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刘杰)佳节有好戏,团圆度中秋。10月6日下午,廊坊市御龙河公园安丽桥畔,板胡试音的“咿呀”声、镲片碰撞的“锵锵”声
2025-10-11 16:08:00
石语伴琴声 中法古乐在重庆大足对话
2025 年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后的首个新甲子开端,10 月 10 日晚,一场名为 “石语・琴声:古乐与石刻对话” 中法文化遗产交流音乐会在重庆大足举行
2025-10-11 15:25:00
一起看蓝星!我国首部太空纪录电影来河北啦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在《天问》中发出宏阔之问两千多年后被中国航天员以坚定的声音回应10月10日我国首部采用8K技术拍摄的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河北站观影活动在石家庄举
2025-10-11 10:51:00
台湾客家音乐剧将在厦演出
《那一天,彩虹出现》剧照。(受访者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筠 通讯员 谢钰涵)来自台湾的客家流行音乐剧《那一天
2025-10-11 08:18:00
赵倩携《北去·南归》载誉归来,二轮演出即将登陆北京
近日,第九届华语戏剧盛典上,演员赵倩凭借自编自演的话剧《北去·南归》斩获“最佳女演员”奖项,话剧《北去·南归》不仅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2025-10-11 08:37:00
我国首部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河北站观影活动在石举行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10月10日,我国首部采用8K技术拍摄的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河北站观影活动在石家庄举行
2025-10-11 08:47:00
电影《成为大师》于10月10日在北京举办“就犟”首映礼,影片导演赵林携影片主要人物之一庞大师出席首映礼,与观众、嘉宾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2025-10-11 10:08:00
第十二届“狮王争霸国际赛 2025 — 美高梅杯”妈阁庙前地盛大开锣
“旅游+体育+文化”多元体验升级世遗景点赛 联动社区共创国庆醒狮盛典作为本年度美高梅狮王争霸系列活动的压轴盛事,历时两日的第十二届“狮王争霸国际赛 2025 — 美高梅杯”于10月5日圆满闭幕
2025-10-11 10:38:00
银笺绘西华:陈威中山公园次幅写生的宋画质感与虚实之境
当《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慢直播的镜头随陈威转移至中山公园另一处阴凉角落,银笺纸在晨光下泛着细腻光泽,这幅以西华门为远景的写生
2025-10-11 09:07:00
天坛月季笺 —— 细节里的笔墨节奏与色彩巧思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的镜头跟着万娟转到天坛月季园,她的笔尖已经对准了那丛 “冰山月季”。比起野花草的随兴,月季的绘制要精细得多 —— 眼前的 “冰山月季” 花瓣层层叠叠
2025-10-11 09:07:00
潘柱燐:“跨界”影视之路 精密计算与感性灵感的交响
当精密计算与感性灵感表达碰撞,潘柱燐的“跨界”版图正产生超乎想象的绚丽火花。“工程之学如筑基夯土,而文化影视乃精神之梁
2025-10-11 08:37:00
无忧之夜2025官宣落地三亚 联手生态合作伙伴打造“红人奥斯卡”
素有 “红人奥斯卡” 之称的“无忧之夜2025”,将于10月28日至30日落地海南三亚,上千位优质内容创作者及红人生态合作伙伴将齐聚
2025-10-11 0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