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最近看到很多人又聊起地母系美人,也出现了很多新晋的代表人物。
羊之前就聊过地母系美人的审美以及和山东地域审美的相关性。
再看如今的“地母系”,羊发现和之前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最近引起讨论的地母系小花,张婧怡。
99年的年轻女孩,还在演浪漫爱情电影,怎么也被冠上了地母系的标签。
再比如,羊最近特别喜欢的一位博主“大只”,她拍了一套女酋长的照片,充满威武的猛女感,也被当作地母系的另一种风格演变。
如果说之前的地母系美人,是对大骨架厚重美女类型的风格概括。
如今“地母系风格”的范畴,则变得更加广泛,或年轻或年长或美丽或健硕,都可以拥有“地母系”的气质。
光提名“内娱地母系长相的女明星”,除了大家经常提到的99后小花张婧怡,还有赵丽颖、周韵、乐基儿、咏梅、宁静、陈小艺、姜珊、刘晓庆等等名单。
看似这些人的风格包罗万象,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然而羊却觉得,新一代“地母系美人”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内核。
“地母系”的重新流行,是社会对“母性”和“女性”审美定义的变迁,也是女性意识觉醒之后的必经之路。
今天羊想和大家聊一聊,“新一代地母系美人”的特点和演变过程,还有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审美变化的逻辑。
新旧地母系的对比
“地母”的意象其实来源很古早,中西文化都有相关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记载的“女娲造人”,就代表着对女性创世的力量膜拜。
西方的圣母玛丽亚和地母“盖亚”,都是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地母系”的审美取向,离不开对“女神”生育力和创世力量的崇拜,也包含了对“理想母亲”的完美想象。
而地母系美人的魅力,一方面来源于女性魅力+健壮的肉体+成熟的韵味凝聚出的充满原始生殖力的美感,另一方面来源于端庄+包容+顺从的传统气质带来的文化美感。
这种肉体与气质都精准踩在传统男性审美点上的美,一出现就统一了中外审美,站在所有风格美人的金字塔顶端。
不管其他风格的美有多撩人,全地球的球花一定是地母系大美人——莫妮卡 · 贝鲁奇。
而如今提到地母系风格,绕不开球花奠定的美学基础。
但是随着文化视角的变化,重新解读地母系美女的风格内涵,会发现延展出很多现代女性具有的审美特点。
1.去母性感
之前地母系美人,无论从硬件特点还是气质风格上,都很接近传统母亲的形象。
她们有旺盛的生命力,温柔慈爱,但也和所有母亲一样,她们吃尽了苦头,依然隐忍包容。
巩俐轻微的反颌,有一种咬紧牙关的坚韧感。
索菲亚·罗兰紧锁的愁眉和下垂“覆舟状”的嘴型,总让人觉得她在受欺负。
这种带有隐忍气质的母性感,是传统地母系美人的经典特征。
但是新一代地母系美人却不再强调沉重愁苦的“母性”,更多的是带有侵占的欲望。
她们像章小蕙一样,眼睛里精光四射,充满兴致勃勃去占有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
她们像博主大只一样活力四射,就像是一位女性族长带领族群在山野丛林间,争夺土地,捕食猎物。
图源博主@大只
去除母性带来的是人性的回归,具有领袖气质的女性,不再需要委屈寄生在男权社会之下,凭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开创自己的领地。
2.去人妻感
初代地母系美人,无论是巩俐、莫妮卡·贝鲁奇还是索菲亚·罗兰,都因为饰演“人妻”的角色而名声大噪,也使得她们的风格中不知不觉带有一些“人妻”属性。
巩俐出道即巅峰,在《红高粱》里扮演刚结婚就成了寡妇的“九儿”。
莫妮卡·贝鲁奇的代表作《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被误认为是寡妇。
索菲亚·罗兰第一次拿奖的电影,也是讲述了开花店的寡妇和丧偶的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寡妇这个身份妙就妙在,已为人妻但是没有丈夫。成熟的风情加上“名花无主”的可得性,让她们在男性视角下的魅力值大增。
但是新一代地母在现代语境下,已经不需要“人妻”带来的魅力增值。她们只需要做自己,就已经足够美。
就算是经历了结婚、离婚,对她们的自体性也没有任何缺损,对她们的美也没有任何的影响。
乐基儿婚前婚后基本就没什么变化,4年婚姻潦草收场,她还是该生活就生活,该工作就工作。
新一代地母美人身上,有性魅力但是没有性欲望,她们坦荡荡做自己,摆脱了男性视角下的“人妻”感,变得自由且自我。
主体性,是当代美人必修的一门功课,地母系美人也不例外。
3.去神性感
神性是大美女站在审美顶端时,散发出来的超凡脱俗的震撼美的光晕。
"地母"审美本身就来源于创世造人的女神或者圣母的意象,再加上母性光环的笼罩,更是有一种神性的、脱离日常的隆重美感。
《泰坦尼克号》里的凯特·温斯莱特,在这部史诗级悲剧电影里,很经典地呈现了这种“大地女神”的“神性美”。
初相逢时,阳光普照下的闪闪金光。
带上海洋之心时的庄严神圣。
另一位古早地母系美人田丽,也是如此,现代装和古装都充满古典女神的气质。
现代地母美人早已走下神坛,不再需要“母性的伟大”和“圣女般的光环”。
她们有血有肉有灵魂,取代神性的,是她们生而为人的本能。
“地母”需要有野心有欲望有战术,才能带领“大地之子”,打赢一场场战争。
就像是玛格特·罗比为了电影《芭比》上映,而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做纸片人自己跑宣发,带领着“芭比”们用粉色占领世界。
如今的地母系美人不再想成为神女,她们更想要女性领袖,或者是女性英雄。
说了这么多关于新旧版本的地母美人气质上的不同解读,本该再去拆解她们的硬件迭代。
但是羊仔细思考了之后还是觉得,我们已无需再去用理性的思维去描述她们的外貌风格上的改变。
因为新版地母美人,并不在于外表或者妆造,而是在于从伟大到强大的内心力量的统一。
如果说大骨架、厚嘴唇是地母美人的特点,《闻香识女人》里惊鸿一瞥的黑裙美女算是满足了这个特点,但她不是地母系美人。
因为她眼神漂浮,旁如无依,并没有从内心生长出主体性,而需要被人领舞。
如果说丰满肉感的体型是地母系美人的特点,梦露绝对是丰腴性感美人的代表,但她不是地母系美人。
她太妩媚了,性吸引力盖过了她的女性和母性魅力,使她不像一个领导者,而像领导者的夫人。
羊开头的时候就说了,地母系审美的变迁,是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必经之路。
地母系审美的再次流行,也代表了这种觉醒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女性、对母亲,都有了新的定义。
女性之美也来到了新的领域。
母性的叛逆出逃
地母系审美核心诞生于母性气质,而又脱离出母性。
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当今社会对“母亲”这个身份的已经开始重新解读。
母性,一直是女性审美的重要特征,代表着温柔慈爱、坚定包容的女性力量。
大众语境的母性光辉,犹如神谕一般,把母亲的肖像雕琢得光洁透亮的,仿佛预设好了每一个母亲该有的样子。
人们常常把母性神化为无私的、毫无怨言的、永远不知疲惫、充满耐心的品质。
很少有人发问:这种母亲特有的美学特质,到底是文化塑造的,还是天生具备的呢?
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开始揭开母性背后的赤裸真相。
在一本《成为母亲的选择》书中,以色列社会学家奥纳·多纳特追溯记录了23位以色列女性的真实经历,这些女性有着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职业和阶层,她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承认自己后悔成为母亲。
虽然后悔,但是她们迫于社会和自我压力的要求,还是会表现出自己要像个好妈妈的样子。
就算是做到了祖母的身份,还是要装下去。
“我做了所有该做的事情,打电话给孩子,定期看望和我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孙女们,但我其实对这一点兴趣都没有,那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在电影《暗处的女儿》,更加具象化给圣洁的母性光辉祛魅。
母亲勒达因为难以忍受婚后养育两个孩子的窒息感,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大学的研究工作。
偶然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之后,勒达心中自我的烈火被勾燃了,她想:“作为一个当代的女人,我能不能让我的女儿爱我、我爱她们,但不用牺牲自己的全部,也不用因此痛恨自己。”
当她的女儿们分别只有5岁和7岁的时候,她选择离开丈夫和孩子,一个人独自离去。
后来有一位年轻的妈妈问勒达:离开孩子你快乐吗?勒达含着眼泪,沉默了好一会,然后苦笑又坦诚地回答:“感觉很棒。”
这些关于女性真实的心里话冒了出来,女性真实的自我也得以从“母性”和“妻性”中逃离。
我们能够见到,越来越多美人开始具备攻击性和侵略性。
浓颜系美女不再遮蔽自己的锋芒,淡颜系美女也不再坚持优雅淡然的气质。
地母系美人在时代浪潮中,也变得更加年轻鲜活真实生动。
这种新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新一代地母系美人身上,在初代地母系美人自己身上,早已有了这种变化。
章小蕙不再靠结婚养活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是靠自己的双手。
一个月写19版专栏内容,写到眼睛睁不开,手都在抖,还是要继续写。从破产写到现在三小时带货3个亿。
巩俐不再在意“结婚那张纸”,告别张艺谋之后,结婚离婚都不再需要官宣。
2018年在金马奖上,巩俐拒绝上台颁奖,黑着脸不再像慈爱的大地之母,而是可以随心表达不满的女皇。
之前地母系美人,像是一家主母,以身躯抗着生活的重担,庇佑麾下的孩子们。
新一代地母系美人,开始拥有真实的自我主体性,有能力在社会上与男性一样冲锋陷阵地抗争。
并且,她们可以做得很好。
审美的进步与倒退并行
如今羊再聊地母系,和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以前说到地母系美人的时候,其实代表人物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却很多,总感觉对普通女生的借鉴意义不是很大, 仅仅是作为一种审美取向的探索。
而如今,“地母系”不再是大骨架又丰腴的大美人专属,而是普通女生也可以选择的风格。
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女性掌握了力量,必然要求上位者的地位和相匹配的外观气场。
比如卡戴珊家族,在掌握了财富和地位之后,外观也开始变得霸道强势。
作为母系家族的代表,卡戴珊家族全员都和新一代地母审美不谋而合。
地母系的重新复苏,以至于有人呐喊:
“天下苦白幼瘦久矣!”
“白幼瘦在绝对的力量美面前不堪一击。”
确实,女性力量的崛起让我们开始欣赏强壮女性的美丽,但是幼态脸、纯欲风、白幼瘦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
怎么看待这种“审美的进步与退步并行”的现象呢?
羊却认为,这不是坏事。
之前总是说,时尚是轮回,也在轮回中循环上升。
审美在轮回中进步,倒退其实也在轮回中进步,只不过慢了一步。
我们生活在广袤和多样的社会里,不可能被一种审美垄断,对慢了一步的审美,包容一点又如何?
除非审美单一如韩国,时尚行业发达,国民审美从众,所以大家更喜欢不出错的生活方式,于是街头看起来风格都比较统一。
而审美的进步并不体现在整体之上,而是在个体风格的突破,带领着某一部分人,先实现审美进步。
就像是大只一样,作为一位体重将近200斤、皮肤古铜色的女生,她从来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大体格而自卑,而是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
最后她发现,只要自己开朗自信,什么风格都能穿很好看。
图源博主@大只
对于一个人来说,个人审美的突破,相当于整个世界观的变化,终于找到了更美的自己。
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一个人的变美,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实际上:
个体审美的突破,受益的是我们整体,因为整体开创了新的美学领域。
个体审美的倒退,因为原本就存在,而不能算整体的倒退。
在审美的集体无意识里,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在这里,我们有先锋者,有理想者,也有保守者。
但是只要我们的群体在前进,身于其中,与有荣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5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