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文德全
明初,朝廷在都云的行政治所地在今天小围寨的头塘。洪武十六年(1383年)行政名称为“都云定云安抚司”。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置“都云安抚司”,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都云安抚司”建“都匀卫”,并将治所北迁至竹林寨建卫城,即今旧城。
都匀旧城共有五个门,其中“南门”最为坚固高雄威严。匀城有老者告诉笔者,南门是有瓮城的,十分大气而坚固,为五门之最雄壮者。都匀卫用直白的话讲其实就是一个“军事衙门”,这是明廷最初的军队管理地方的基本构架,即军管。当然,战事稍平息后的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才将都匀卫升格为都匀军民指挥使司。
这期间,朝廷为巩固地方统一,在全国各地设了很多的“卫”。这些“卫”下面设有“所”,同时“所”下面设有“百户”,这些卫指挥、千户长和百户长,就由军队的有功军官充任。“卫”各级的官为世袭职官,俗称“土官”。他们开始是在城内留居,有的后来因战事、屯守或生计等原因有子弟外迁到本卫内的其他地方。20世纪中期,都匀旧城都还可找到这些“土官”的后代及其居所。如屠、吴、刘、王、江、杨、何、解、丁等姓氏,这些地方“土官”的祖上又多是在明初就来到了都匀,这些世家子弟,通过科举考试,其身份也在逐步从武职向文职转变。这当中,居于南门头的李氏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代表,李家的“都匀卫指挥”的世袭之职传承了十一代之久。
打开《都匀县志稿》的《义烈人氏表》,开篇第一人名叫李鼎洪。李鼎洪事略纪云:(李鼎洪)江南上元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征南将军傅友德由辰沅(今湖南怀化地区)入匀,平蛮积功,擢授指挥。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出征麻哈,中穹阵亡。墓在黄地洞首岩穴上,相传由蚁积土而成。
从李鼎洪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都匀的记录看,李鼎洪入黔时,在麻哈抵珍火壤一带驻扎,该地时属平越,据其家谱云,当时作战的对手是“绕家”,为明军征“撒毛”之前战。当时都云的行政称呼是“都云定云安抚司”,李氏是入黔至匀较早的明朝世袭军人世家之一。
据《南门头李氏族谱》《李氏族谱》和《火壤李氏族谱》载,李鼎洪(谱写作顶红、鼎鸿、顶弘)与长子李绶紫(寿子)、次李绶宝(寿保),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随傅友德大军征南。李鼎洪(先是千兵之职,后为升格为指挥)父子三人随明军从毕节大定府一路攻打到平越,驻扎麻哈抵珍一带。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征今麻江县龙山和宣威镇一带少数民族时“中穹阵”亡于瓮袍黄地洞。
李鼎洪有子二,长子绶紫袭都匀指挥职,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都匀建城的第二年即移居都匀城内南门大市口,遂开“南门头李氏之业”。而留守定居火壤的次子绶保,也开创了“火壤李氏”的根基。李鼎洪则为这两支李氏的共祖,谱称“鼻祖”。
李绶紫育有二子,长子名仲敬,次子名仲申。
仲敬之后使用的字辈为:鼎寿仲应,大继国文;崇阳如先,永潼国林;德庆祖仁,天开光景,桂发芝云。
仲申之后使用的字辈为:鼎寿仲应,大方汉文;国继子友灿,时春枝天景;延培世德扬。
李绶宝育有五子,长子名仲清,次子名仲卿,三子名仲伦,四子名仲权,五子名仲和。其后使用的字辈为:鼎寿仲永国,有根家芳长;正元开学尚,茂显发时光。
李鼎洪之后数支都有续新和统一字辈, 李鼎洪之后多分居于原都匀卫(府),以麻江县和都匀市最为集中。
综合李氏“三谱”,李鼎洪入黔时为“千军”之职,凭征战之功升为“指挥”。都匀卫成立后,被留守屯居都匀卫,其世袭职为“都匀卫指挥”。李氏都匀卫指挥世袭职顺序如下,李鼎洪——李绶紫——李仲敬——李应元(应龙。为应元堂兄弟。为仲申之后,下同)——李大化(大晋。为大化堂兄弟。此后,袭职转仲申支)——李方新(大晋之子)——李经——李文運——李国奇——李继英——李子鳌。李氏世袭职入清代,不再传。李友槐,李子鳌子,为清岁贡。
李绶紫为南门李氏始祖,乃江南江宁府上元县珠宝(泗)巷金井玉栏杆人,袭父李鼎洪“都匀指挥”职。其长子李仲敬袭“都匀指挥”职,居匀城;次李仲申也有官职,则移守河流堡、定居河流堡。兄弟俩分居两地,各安生业,生前时常走动,亲密无间。兄弟俩考虑到子孙各居一方,人久辈多,子孙代远年久,源流不清,难以相认就商定:“死后易地而葬,以明子孙”。事后,兄李仲敬逝后葬于河流堡蛇行;弟李仲申逝后还葬都匀祖山房家庄大坡。至今,仲敬和仲申子孙,清明上坟时都是要为这俩祖人烧香化纸的。
今李仲敬子孙分居:南门头、匀东镇的沙井、摆茶、葫芦寨、扎了寨、白岩、独牛和坝固街上以及高山、杉木寨、拉吉山、东冲、联芒和小围寨街道的大河等处。麻江县的宣威镇甲树和冷水沟,丹寨县的长青街上也有分布。
李仲申子孙分居:河流、长坡头、卡榜、甲多、凯口、石龙、蛇皮冲,平塘和紫云等地。
清代以前,都匀府设有忠烈祠。南门头李氏除李鼎洪外,还有李德中、李德胜、李发贵、李应科等都在忠烈祠祭奠之列的。 南门头李氏,都匀卫军籍之家,代有赴国难者难以详列,可谓不计其数。李永祥不失军户之家的雄风,在清仁宗嘉庆十五年中了武举。
武职出生的土官世家,在后来各朝的文科选举中,也不甘人后,先后有李杰在清高宗乾隆元年中举,李兰台在清高宗乾隆十九年中进士。位居贡生的有李廷和、李廷英、李继祖、李杏林、李怀祖、 李国栋、李树芳、李际隆、李际云、李德材、李国炳等。
其十世祖妣李张氏吃长斋,法号淑贞。育有振先、育先和金先三子。或因此,李氏光绪年间,曾出巨资解普安堂重修资金不足之难。
值得一书的是李怀祖,以“孝友”和钞《志草》,入县志人物志。其志云:李怀祖,本城人,岁贡,以孝友著称。配某氏生子树芳,未几死。怀祖终身不更娶。知县许特任具状,详请题奏,诏旌其门。匀旧有志,屡更兵燹,毁荡无存。惟怀祖钞存同治间知府罗应旒《草志》数卷,保存地方文献之功尤足多云。
原来,贡生李怀祖还是都匀入县志的一个大情圣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