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洪玮
3月3日上午,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薛朱刘村文明实践站的“幸福食堂”里,老人们吃过饭后兴致勃勃地观看起由兖州区兖曲社表演的山东快书、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中场休息期间,老人们边拉着演员的手边不停地夸赞,“今天的节目好,演的都是咱们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节目俺越看越想看!”
知道村里的老人爱看曲艺节目,薛朱刘村党支部书记薛伟开始习惯性地在“志愿山东”APP平台上下单曲艺服务,而兖曲社的表演者们也按照老人们的喜好逐步编排出更接地气的节目,升级后的演出受到老人们的广泛欢迎。
“乡村、社区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可过去活动开展的频率基本取决于志愿团队有没有档期。就拿曲艺演出来说吧,经常上是看了一场等不来下一场。”谈到从“被动等活动”到“下单约活动”的变化,薛伟直言,这都是“志愿山东”APP平台启用、并配套出完整志愿服务供给体系所带来的成效。
截至目前,济宁市兖州区在“志愿山东”APP平台注册志愿者已经达到9.6万人,APP中的“我要点单”“志愿组织接单”等板块清晰可见、操作简便:各志愿服务组织发布的常规性、常态化、常年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群众可直接进行预约,或委托村(社区)的“帮办员”代为预约;服务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平台用户则可在“心愿墙”上发布信息等待认领,或由平台指定派发;完成服务的志愿者能够获得服务时长和奖励积分,累积时长获得星级认定后,可以享受免费的体检、免费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权等,并在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兑换礼品。
文明实践活动要更好融入居民生活,就离不开文化“两创”的加持。“过去,供需两端的错位致使一些志愿团队找不到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也联系不到志愿者群体。对此,我们依托‘志愿山东’APP平台,把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都放进一个盘子里,实现了数字化的高效匹配。”济宁市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表示,文化“两创”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数字破题的工具,更以流程再造的思维,改变了志愿服务的设计和供给模式。
“我们之前的节目储备多为市场化的剧目,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农村和社区老人这一核心服务群体,效果自然要打点折扣。”“兖曲社”艺术团团长颜宁在说到志愿服务流程再造所引发的变革时表示,新农村要有新气象,为使节目更具地方特色、更易于弘扬正能量,他们花大心思编排了一系列新节目,充分融合了移风易俗、家风建设、家庭教育等内容,再加上专业的表演,曲艺演出在基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农村孩子渴望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更便捷、更专业的特长班服务,“雏鹰课堂”就为孩子们量身订制了声乐类、朗诵类、科学实践类等系列特长课;剪纸、面塑、纂刻等“非遗”项目需要活态化传承空间,济宁市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从中牵线搭桥,把“非遗”体验活动松进学校、社区和农村;社会困难群体需要广泛关注和扶持,“志愿山东”APP就在慈善部门的指导下发起线上慈善募资活动,募集100多万元“三扶”资金,重点资助老年人、儿童中的困难群体……“两创”引领下的流程再造,赋予了志愿服务主动出击、常做常新的内生动力。
如今,济宁市兖州区已有137个志愿服务组织在平台“安家落户”,4万余名志愿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20多类常态化志愿服务。截至今年2月底,“志愿山东”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810项,“点单”“接单”率达到8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