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风起黄埔】百岁老兵王温理:“远征军”为避内战考黄埔 朝鲜战场又立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1 13: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中新社推出百人口述历史系列专题片《风起黄埔》,全球寻访100位具有代表性的黄埔校友及后裔,聆听先烈故事,追寻先辈精神,以此更好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王温理,生于1924年,河南偃师人,16岁考入四川成都军政部兵工署技术学校,1944年初,参加中国驻印远征军学生军,1948年考入黄埔军校,进入本校二十三期步兵科学习,1949年12月随黄埔师生起义,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其间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1955年至1964年,在辽宁大连解放军部队担任汽车通讯修理所所长,后转业至郑州纺织工业部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现河南五建公司)任汽车队队长、大修车间主任,直至1986年退休。谈及黄埔精神,戎马一生今年百岁的王温理,分享了他独到的见解。记者 李超庆 阚力 河南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百岁老兵王温理:抗日英雄为避内战入黄埔 抗美援朝再立功
...王温理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参加中国驻印远征军学生军到抗美援朝战场,从未考虑过生死。生于1924年的王温理是河南洛阳偃师人,16岁考入四川成都军政部兵工署技术学校。
2024-04-18 14:40:00
中国远征军老兵袁祥彬逝世,享年103岁
... 资料图澎湃新闻记者从台州市相关部门获悉,中国抗日远征军老兵、原驻印军新6军军部情报搜索队队长袁祥彬,于2023年9月5日上午逝世,享年103岁。 台州当地媒体2020年曾
2023-09-07 14:47:00
...彻底全胜的记录。尤其是万里朝鲜,战争,派出了几万的远征军,跑到朝鲜还把日本20万军队消灭,打进了大海里面。在将倭寇俘虏押送到北京砍头的时候,万历亲自出来了,那一刻,大明军事上
2023-04-18 17:15:00
陈汤与罗马远征军如今甘肃省永昌县的者来寨,也称为古罗马村,现在被认为是西汉时期骊靬古城的遗址,而在当时是国家用来安置罗马帝国的远征军的俘虏,据说这些罗马士兵是在陈汤大胜郅支单于后
2023-10-23 17:52:00
...埔军校第十七期步科学员。邹维世军校毕业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曾在缅甸抗击日军侵略。朱丹在意外得知了自己黄埔后人的身份后,开始对黄埔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她耗费数年时间,走访了五十多
2024-03-26 19:03:00
...玉祥秘书;四子李赣骥,同样毕业于黄埔17期,曾任中国远征军卫立煌司令官的警卫连长;五子李赣骅,1944年8月参加黄埔干训班,后派驻在中国驻印度部队坦克营,担任驾驶员和翻译……
2024-04-01 21:49:00
隋炀帝和唐太宗为何要攻打高句丽?
...辰韩,并打压了当地韩人的起义。毌丘俭刻石记功碑曹魏远征军向北最远打到了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向南最远打到了朝鲜半岛的最南端,这是曹魏政权最伟大、意义最深远的一次远征,让中原政权牢
2023-07-07 11:51:00
英国创建的联合远征军将派军舰前往波罗的海和北海,是要威慑谁?
据俄卫星通讯社11月29日报道,由英国创建的联合远征军成员国的防长们已经达成共识,决定在12月初向波罗的海、北海和丹麦海峡派遣军舰,以保护水下基础设施,并加强北欧的威慑力。据悉,
2023-11-29 13:45:00
《远征军:罗马》工作室:我们没倒闭!新作开发中
沉寂多年后,《远征军:罗马》开发商Campfire Cabal突然发文宣布,《远征军》系列新作已于今年3月开始全面开发。“如果你关注内幕消息,你就会知道游戏行业经历了艰难的几年。
2025-05-21 13: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