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打造高效务实的科创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实施开放灵活和个性化的人才人事管理制度
■建设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创新体,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并在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中探索教育评价改革
■本报记者 黄尖尖 洪俊杰
作为创新的源头,高校承担着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重要责任。高校如能有效链接起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构建有组织的科创链条转化体系,并与更大范围的城市创新空间融合共振,将助推打造“核爆点”。
如何激发高校科研活力,一直以来都是上海推动产学研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海亟需建立创新科技人才管理和评价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市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说,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打造高效务实的科创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学科、科研、服务”一体的科创协同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强同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的对接;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实施开放灵活和个性化的人才人事管理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高校与企业交流互动,支持兼职兼薪,推进科技人才跨境、跨部门、跨体制流动。
柯勤飞同时呼吁,要建立基础研究的“特区高地”,高校要以前沿问题和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牵引,打造与科创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和一批优势学科群,重点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学科专业集群,并落实以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出发点的科研评价改革。而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可以联合制定政策,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引导各类型高校分类特色发展,相互支撑,鼓励在沪科技企业与高校结对,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创新机制。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对高校参与、推动乃至主导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也体会颇深。“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关键在‘融’,它不是‘拉郎配’,也不是点对点、一次性的合作,而是要通过建立零距离、冒热气的长效化、可持续合作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局面。”
他介绍说,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紧密对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需求,大力推进“医工交叉”跨学科创新和育人。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将医生提出的临床需求凝练成项目,由工科教师带领研究生通过跨学科合作完成技术攻关,形成一系列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新产品和医疗技术新手段,依托“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促成成果转化和公司孵化。
“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是建立融汇、融合‘强关系’的关键,其中政府要汇聚和吸纳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搭建平台促成融汇、融合局面,高校要从产业实际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开展跨学科创新和有组织科研。”为此,丁晓东建议建设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创新体,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并在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中探索教育评价改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