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15:45:00 来源:戏说三国

雍熙三年(986),宋军败于歧沟关,立国以来的经略幽燕计划实际上宣告破产。

军事上的失意让宋太宗将目光转向内政,开始“力崇儒术”,文人的地位逐渐提高,而文人在对外关系上的反战言论也开始甚嚣尘上。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真宗时期的契丹南牧与仁宗时期的元昊叛宋,最后以澶渊之盟、宋夏议和的形式草草收场,背后都离不开持反战论臣僚的推动。

仁宗后期,局部性的拓边活动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但最高决策者仍然坚持防守与和议,反战论也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之后的熙宁、元丰时期,神宗“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对内实行变法,对外积极拓边。

与此同时,反对变法、拓边的官员,包括前朝留下的顾命宰执群体也相继被贬黜。一言以蔽之,与此前相比,熙宁、元丰时期的国家政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那么,国家政策的变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最明显的就是党争的激化,对于“宋代党争史上划时代的转折点”。

经略横山由来已久,早在仁宗时期,刘平、范仲淹与韩琦等人均曾提议占据此地,以形成宋军在宋夏战争中的优势。

然而,这一计划直到神宗朝才得以实现。熙宁时期,围绕横山的归属,宋廷连续发动了两次战争,取得一胜一负的成绩。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此后,在王韶的建议下,宋廷又将目光投向河湟,旨在“断西夏右臂”。值得注意的是,熙宁时期的拓边行动,受到朝堂新旧党争影响甚巨。

大体而言,新党多支持拓边,持反战论者多为旧党,因而拓边与变法深深地纠缠在一起,呈现出混溶的局面。故此,主持拓边战争的武将难免卷入党争的漩涡。

神宗即位之初,就确立以西夏为主要拓边目标,并很快迎来了用兵契机。治平四年(1067)六月,知清涧城种谔,向朝廷提出招抚绥州嵬名山的计划。

他认为夏主李谅祚,准备将绥州部族迁往兴州的举动,使嵬名山心生疑虑,准备投向朝廷。神宗对这一计划颇感兴趣,于是召见尚在汴京的陕西转运使薛向,向他询问具体情况。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薛向之所以能够被神宗召见,源于他长期在陕西任职,对西北边事了如指掌。

英宗时期,他向朝廷上奏《西陲利害》十五篇与御边五利,认为朝廷应该在对夏关系上更加强硬,“禁其市易,绝其盐利,行浅攻之术”,被时为皇太子的神宗“见而奇之”。

薛向面见神宗后,极力赞同招纳嵬名山的计划,并希望神宗给嵬名山官职、田地与宅院,“使夸示诸羌,诱降横山之众”。

与此同时,刚刚出使西夏返回的高遵裕,也上书支持招纳嵬名山,以吸引横山部族,并将神宗的谕旨带给种谔。

高遵裕为高琼之孙,高太后之叔,属于武将世家。他之所以积极参与招纳计划,大概与家族的仕宦生涯正日趋没落有关。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宋太宗为了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势力,拔擢了一批潜邸亲随,高琼即为其中的代表人物。

高琼扈卫太宗征太原、力劝真宗入澶州,对赵宋政权的统一与稳固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前即为节度使,死后更被追赠侍中。

除了高继勋,高氏第二代的武阶,主要在诸司正使与横行正使徘徊,尚属于中级武将行列。

到了第三代,高遵裕年过四十,尚只是供备库副使;高太后父高遵甫,生前也不过北作坊副使,都属于诸司副使;高遵惠更只是供奉官,属于小使臣行列。

而高家想要再现乃祖的荣光,除了在婚姻上有所期望之外,对边功的追求也是必不可少。换言之,维持将门不堕成为高遵裕对夏强硬态度的主要原因。

得到来自神宗的授意,种谔加快了招纳进程。治平四年(1067)十月丙辰,折继世率领宋军从清涧城先行出发。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戊午,与种谔率领的军队汇合于怀宁寨。庚申,宋军进入绥州城,并开始筑城。壬戌,折继世进入银州,嵬名山举族归附。

短短八天时间,种谔不仅击溃了西夏军队的数次反击,而且还成功在绥州筑城,使延州北部边防有了保障。

种谔能够指挥军队迅速占据银、绥州,实有赖于种氏家族的传统。宋夏战争中,宋军屡战屡败,当时朝廷认为东兵不能战,唯有依赖蕃部,所谓“熟户者,边陲之屏翰也”。

遂大力推行招抚蕃部策略。而种谔之父种世衡,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清涧城时“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繇是属羌皆乐为用”。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在蕃部中有极高的威望。范仲淹对他也赞赏有加,认为“非世衡,则属羌不可怀”。

种谔之弟种谊与蕃部关系也十分密切,青唐大将鬼章连接洮、河蕃部,准备推翻宋朝在熙河的统治,“应之者十已七八而人不知也,知岷州种谊独刺得其情”。

一言以蔽之,种家有着经营蕃部的传统,且在蕃部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正是因为种家在招抚蕃部上的辉煌成就,使得种谔能够得到嵬名山与蕃部军队的信任,从而成功招降嵬名山,进占银、绥州。

此外,拓边活动并非少数英雄人物的成就,“首开边衅”的种谔背后隐然有着一股支持拓边的地方力量。除了上文提及的薛向、高遵裕以外,尚有府州折氏、绥州高氏等西北武将世家。

首先是府州折氏。折氏属党项族,“世为云中大族”,从唐末五代时期就扎根于府谷一隅之地。入宋之后,折氏又世袭知府州之职,在防备契丹与控遏西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从府州的风俗来看,其地“近边而民知战”,其民“不满十岁,皆谙武艺”。在这样的环境下,折氏养成了好尚武力的风气,代代为将,至有“折家将”之称。对于将门来说,追求边功乃必然之事,折氏也不例外。

传统观点认为是种谔首先提出收复绥州嵬名山部族。而实际上,首先提出的是折继世:

嵬名山之内附,继世先知之,遣其子克憨报种谔,谔用是取绥州。

可见,折继祖最先知道嵬名山有内附的想法,并派遣其子折克憨向种谔汇报,种谔因此才提出收复绥州的计划。那么,为什么折继祖是最先知道的人呢?

根据《长编》引《司马光日记》记载:“熙宁四年十月十三日,吴积曰:‘威名沙克弟亡在折继世所。’”按:威名沙克即嵬名山。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其弟夷山当时正在折继世居所,知道兄长处境不妙,有归附宋朝之意,就充当了嵬名山与折继世的联系人。

此后,种谔领兵取绥州时,折继世也与种谔一起,并率先进入银州,降服嵬名山。

赵禼曾提及折继世对种谔的重要性,“谔贪狡,所为皆取谋折继世。继世庸奴,利在兵兴营私计”,强调折继世是种谔兴兵的谋主,而折继世主张兴兵是为了谋战功,求晋升。

其次为绥州高氏。高氏“为河西大姓,世有显功”。从其发源地来看,他们应该与府州折氏、丰州王氏等都属于党项人。

太宗时,高文岯举绥州投向宋朝,真宗放弃绥州后,高氏遂离开故地,散居于石州、延州与晋州,但高氏对回归祖居一直念念不忘。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种谔取绥州,高氏第三代高永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永能生长于清涧城,同为武将,与种氏关系应当不错。

同时,高家世代为州将,“所领多故部曲”、“远近喜言其事”,在绥州一带仍然具有很高的威望。

知道嵬名山有归附意后,高永能多次向种谔建议收复绥州。治平四年(1067)十月,种谔“发永能兵六千先驱”,在绥州修筑完毕后,又任命他“治绥德城,辟地四千顷,增户千三百”,使阔别绥州近百年的高氏家族重新回归故地。

上文主要对进取横山推动者与支持者作了一番梳理,似有将拓边活动描绘成大势所趋的图景。

其实并不尽然,自仁宗以来的反战论仍然很有市场。从谋划招纳嵬名山到种谔筑城绥州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持反战论的大臣就没有停止过反对与抵制拓边活动。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早在种谔取绥州之前,时任御史中丞的司马光就上书反对招纳嵬名山,司马光认为,李谅祚虽然时不时会“诱掠熟户,惊扰边民”,但西夏仍然承认是宋朝的藩臣。

换言之,以往宋夏边境小规模骚扰不断,但并没有起大战事。而种谔招纳嵬名山、筑城绥州的举动可能会刺激谅祚的神经,把西夏推向宋朝的对立面,使宋夏再起战火。

郑獬进一步提出,如果宋夏走向战争,则国内“万一有奸雄之徒窥隙而乘之,啸为盗贼,小则剽屋庐,大则跨郡县。于此之时,溃烂而不救,则于社稷生灵得无有负乎?”提醒神宗擅兴边事的危险。

司马光希望神宗暂时放弃拓边意图,罢用拓边派,先修内政而后经略四夷,但神宗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而是将司马光调离御史中丞之位。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除了庙堂之上,反战派在西北边臣中也颇有势力。种谔的两位上司陆诜、贾逵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陆诜是一个信奉“边陲当安静”的人。

他早年通判秦州之时,就对范祥筑城古渭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是“劳师屯戍,且生事”。在南方任职时,也是以稳定慎重著称。对于种谔的招纳计划,他从一开始就没同意。

在神宗的授意下,种谔直接率军收复银、绥州,并没有知会这位上司。陆诜得到情报后,十分生气,在给文彦博的书函中称“开辟以来,未有此也”。

依据宋代的法律,种谔没有得到主帅的命令而任意调动军队,将被处以斩刑。

陆诜“欲理谔不禀节制之状”,准备从重处罚这位不听指挥的部下,但神宗为了拓边顺利,很快将他调往其他路。

种谔的另一位上司——鄜延路副都总管贾逵。贾逵武人出身,曾跟随狄青南征侬智高,此时已经位居马军副都指挥使,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老宿将,他也不同意种谔取绥州之举。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贾逵批评种谔为了贪功而妄开边衅,不仅不能为朝廷谋利,反而带来诸多负担。何冠环先生认为,他的上书对种谔很不利,扩大了宋廷文臣对弃守绥州的争论。

从之后贾逵的经历来看,他似乎和旧党交往颇深。旧党成员刘挚称赞他“宠禄倚任,克有始终……严而不苛,宽而不弛”,这与新党王安石批评他败坏军制的说法大相径庭。

绥州地势险峻,据无定河要道,是鄜延路北部门户。正如反战派所料,收复绥州的举动刺激了西夏的神经,夏人先诱杀知保安军杨定等人,又调集重兵准备入侵宋朝。

形势越来越脱离了神宗的掌控,“度其彼中事势,大叚孤弱,独种谔倔强,以数千之众守一空城耳,于大事必以难就……谅祚所点起兵数,亦甚众多,必卒未有期休散”。

神宗已经意识到举事的仓促,尚没有准备好与西夏全面开战。同时,反战派成员的舆论力量与对拓边派的攻击也越来越强。

治平四年(1067)十一月,郑獬上书请求严惩拓边派,此后,文彦博、杨绘、滕甫以及郭申锡等反战派纷纷上书神宗,要求严惩种谔等人。

宋代党争的转折点与拓边活动的相互影响

即便对拓边活动颇为赞同的宰相曾公亮,此时也只能明哲保身,不敢为种谔等人求情。在内外压力下,神宗不得不对拓边派进行严惩,以平息朝堂纷争和修复宋夏关系。

先下诏将种谔囚禁长安狱,熙宁元年(1068)二月,又将种谔“夺四官,随州安置”。随后,薛向“亦罢知绛州,再贬信州”、高遵裕“降为乾州都监”。

拓边派经略横山、尽复“河(黄河)南”之地的宏愿也只能暂时搁浅,等待下一次再举的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神宗赵顼:中兴之主与军事决策的成败
...宗一生中的巨大打击,也是他追求国家强盛的理想破灭的转折点。自此之后,他放弃了对西夏的征伐,只能维持原有的纳贡和议。这场失败不仅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宋神宗在精神上受到了
2023-12-31 14:54:00
王安石的学生郑侠,为何上书宋神宗反对老师变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溯整个变法的过程,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得不提。那便是王安石的学生郑侠上书宋神宗反对变法,而是用《流民图》描绘了百姓疾苦,认为这是变法之害,请求罢免王安石的
2023-05-15 22:18:00
萨尔浒战役:明朝衰落与后金崛起的转折点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大半女真部落建立后金,就在一年前,明朝蓟辽总兵在向万历皇帝汇报辽东情况时,还说努尔哈赤“唯命是从”,所以并未引起明朝的警觉。两年之后,努尔哈赤誓师讨
2023-12-19 22:25:00
揭秘明朝孝安陈皇后的非凡际遇
...得不让陈皇后暂时回到坤宁宫调理身体。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陈皇后暂时回到了皇宫,但她的处境依旧艰难。毕竟,她已经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打击,被迫离开皇宫。这种经历,必定会给她的
2024-05-09 21:46:00
梁太后的强硬政策与北宋的失败:宋夏战争的转折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改革家,他发动的王安石变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势,也改善了北宋的财政状况。但是王安石变法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以至于王安石政敌司马光临
2023-11-21 14:18:00
从被抛弃到暗杀再到离奇死亡,揭秘朱常洛的悲惨人生
...的最后一位皇帝。对于朱常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终于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成为了真正的皇帝。人们原以为,这位曾经遭遇重重不幸的皇帝,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然而,事
2024-04-14 20:24:0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这也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其时,退养在江宁的王安石上书为苏轼求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作为改革派领袖的王安石没有落井下石,他的上书也起到了
2023-11-20 15:05:00
俄罗斯腾出手来,乌克兰全境拉响警报,俄乌转折点进入倒计时?
...政府的稳定面临更大的挑战。乌克兰社会压力不断增长,转折点或将到来乌克兰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情势持续恶化可能导致转折点事件的爆发。俄罗斯持续性的空袭和战争给乌克兰社会运行带
2023-07-15 15:15:00
万历皇帝之所以出名,有一个原因是他长期不上朝
...进入瓶颈期;这一年看似平淡,但是对明朝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万历十五年对明朝都有哪些影响万历十五年明朝就已经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社会风气很乱,简直是一塌糊涂,国家的发展也开始后退
2023-09-18 06: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