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四精”引领 智能施培
——河南开放大学基础教育培训路径探索
办学44年来,河南开放大学扎根中原大地,始终秉持“替政府部门分忧,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追求,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社会建设为使命,牢牢把握“互联网+教育”发展契机,拓展办学职能,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依托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和河南教师网络学院承办单位,在长期“国培”“省培”项目实践中,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助推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师精准培训新模式,着力打造河南县域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新样板,为河南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河南省创新县域基础教师培训模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河南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课题。河南开放大学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县域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施训主体力量不足、培训覆盖面不够、培养手段单一、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智能研修平台,坚持“精选、精培、精评、精用”“四精”理念引领,创设“以点到线、由线及面”两段施培方式,实行“专家引领培育—项目打造团队—团队辐射带动”一贯到底长效机制,融汇“平台+沙龙+工坊”多种载体,构建县域基础教育教师智能研修共同体。
第一阶段:以点到线,专家引领,深度打造培训师团队
精准遴选 坚持“粗筛”与“精筛”结合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使本地培训师团队的遴选更加精准,高度贴合培训需求,“选料加工”机制对培训师团队的培养更高效。一是建立县域学科教师数字档案。河南开放大学通过运用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对县域某学科所有教师建立包括个人信息、科研水平、教学经验、学生评价等数字档案,为培训师的遴选做好数据支撑。二是设置遴选维度指标体系。充分考量培训师团队在项目实施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属性,设置教学能力、信息化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指导能力、参训意愿等核心要素作为主要遴选参数,构建多维度、全周期的遴选指标体系。三是基于数据画像技术开展多轮遴选工作。河南开放大学在培训师团队遴选过程中,充分运用数据画像技术,注重“粗筛”与“精筛”相结合,粗筛实现快速达到缩小遴选范围的目的,减少干扰项;精筛则对标对表,严格质量把控。坚持“数据遴选”和“线下面试”相结合,数据遴选与线下面试相辅相成,保障遴选结果的高质量、高品质。
精准施培 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
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线上线下培训模式融合,运用到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确定、授课模式改革、智能化学习生态环境创设中,有助于打造泛在学习、深度学习、精准施培新机制。一是搭建智能研修平台助推精准施培。河南开放大学利用智能研修平台调研功能,对培训师团队开展多轮次需求调研和知识结构调研,精准确定培训主题,围绕培训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研修活动。平台具备名师网络答疑功能,满足人机交互性需求,提供随意编班编组需求,便于随时开启网络沙龙活动。二是打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线上自主选学泛在学习形式。根据调研结果,平台为个人智能推送课程资源,同时支持个人自主选学。线上课程资源的正确使用,打破时空限制,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可满足随时对知识盲点查缺补漏。三是开展线下深度学习,专家伴随性成长。由首席专家、成长导师牵头开展集中研修,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采用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任务驱动式等方式,强化基于现场教学、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充分考虑教师当下真实教学现状,聚焦教师困惑、结合教学实践、匹配理论知识、梳理培训教材,引领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匹配紧贴培训主题的学科精品课程,最终在实践中检验培训效能。四是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固能增效。利用智能研修平台,由专家指导培训师团队开展网络沙龙活动,延伸培训,任务驱动,巩固学习效果。采用线下集中汇报,专家指点答疑,提炼培训成果。
第二阶段:由线及面,辐射带动,构建智能研修共同体
精准评价 促进“质评”与“智评”聚合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教师培训全过程数据化、质量化、智能化管理。探索智能评价体系,为县域学科教师培训真正评选出“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的本地培训师。一是建立培训师团队的数据档案。河南开放大学利用智能研修平台,实现培训过程监测,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训后作业、培训成果、竞赛作品等。二是探索训后智能评价体系。整合培训过程的课堂表现、考试测评成绩、作业完成结果、各项竞赛记录、活动参与记录、成果凝练水平、素质课程等数据,对培训师团队成员进行智能评测,进一步弥补了传统培训评价单一化、主观化缺点,综合考核培训师团队培养培训实效,建立分级制度,为训后成果转化、能力迁移提供人才支撑。
精准使用 做到“跟踪”与“使用”配合
人工智能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发挥培训师训后成果转化、能力迁移的作用,解决传统培训跟踪指导缺位的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有效弥补训后跟踪指导缺位问题。通过智能研修平台,为每位培训师打造个人网络工作坊。培训师在工作坊的所有活动,包括研讨次数、发帖量、作业完成度等将由平台形成档案数据。平台设置提醒功能,定期督促培训师开启工作坊,开展相关教研活动。二是人工智能助力能力迁移。培训师通过个人工作坊,或招募或由教育主管部门分配县域学科教师入坊学习,组建人数不等的研修共同体,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实现从“受训者”到“授训者”的角色转化。
(孙斌 张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12:46: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