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汉景帝刘启作为父亲,为了让儿子刘彻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可是费尽了心思。从太子的授业之师,再到辅弼朝政的大臣,他都安排了自己心目中最为恰当的人选。虽然未能做到万无一失,可也为汉武帝登基扫除了阻碍。所以,在汉景帝病势沉重之际,他依然能够放心地为刘彻举行加冠典礼。
首先是扶持刘彻登上皇位这件事存在一定难度。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太子之位已经有人占据了,是谁呢?正是刘彻的大哥刘荣,那可是和刘彻一同长大的伙伴啊。也许有人会讲,不就是换个人当太子嘛,这对于皇帝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能有什么麻烦的呢?要是刘荣没当上太子,这或许只是汉景帝的家务事。可一旦刘荣成为太子,那他就成了国家的储君了。此时要是对他有所变动,那就触动了众多人的利益,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毕竟他们的利益已经和太子刘荣紧紧捆绑在一起了,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废立太子这件事确实棘手,想当初刘邦想要废掉刘盈,可是吕氏家族势力太过强大,最终这件事未能成功,刘邦也只能向吕氏妥协。
刘荣背后的势力究竟有多强?其一,他的母亲栗姬背后的栗氏一族不容小觑。栗氏在朝廷上下颇具权势,栗姬的兄长栗贲任职大行令,栗氏的其他族人也都身处重要职位。其二,太子刘荣有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即太子太傅窦婴,窦婴可是平定七王之乱的大功臣,是威名远扬的魏其侯。其三,太尉周亚夫掌握着天下的兵权,他也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另外,像丞相陶青等人物,也都和太子刘荣有着或深或浅的关联。
汉景帝把中尉一职做了更替,由卫绾来担任这一职位。卫绾这人忠诚可靠,而且北军里的多数将校都是他的旧部,他说的话颇具号召力,众人都会听从他的指挥。汉景帝如此安排是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不然要是把这些人逼得太狠了,双方兵戎相见,自己不就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了吗?卫绾相当称职,就职中尉之后,就每日巡视,自己更是始终身着铠甲,住在岗位之上,实现了对汉景帝时时刻刻的安全守护,这也正是汉景帝所期望的。“卫绾,你干得很不错,看来我选你做中尉是选对了。”“陛下,您赏赐给我的宝剑,我一直握在手中呢,您瞧!”卫绾把佩剑递到汉景帝手上,汉景帝拔剑一看,正是数日前自己赏赐给卫绾的那把剑。
心中有了主意之后的汉景帝,就依照预先设定好的步骤,开启了自己的计划。这一日,他身着厚重的铠甲,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朝会,前来参会的大臣们都非常惊讶,这个从未踏出皇宫的皇帝,怎么打扮得如同军人一般?汉景帝望着一个个不知所措、互相观望的大臣,会心地笑了,你们都无法揣测,不明就里才是正常的!“今日朕有一事要宣告,朕打算废掉太子刘荣!你们有何意见?”汉景帝的话刚一说出,周亚夫马上搭话道:“陛下,太子刘荣仁慈宽厚,未曾犯错,为何突然要被废黜呢?”
对于周亚夫,汉景帝的回应极为强硬,“朕且先问太尉一事,这大汉江山是否仍归朕所有?你们这些大臣可还是朕的臣属?”周亚夫赶忙道:“臣知罪!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领土,四海之内的人都是陛下的臣民!自然一切皆由陛下定夺!”汉景帝扭头瞧了瞧窦婴,“太子刘荣是你门下弟子,你身为太子太傅,今日可有话讲?”“陛下,太子刘荣确为臣之弟子,不过臣接下来所言,是为国家而非出于私心!太子刘荣乃是长子,自古以来都是立长子而非立贤能之人,并且刘荣成为太子之后,一直小心翼翼,从未有过任何过失!太子乃是国家的储君,是国家的根基,绝不可轻易废立,陛下这一决定,臣担心天下之人难以信服!”“是天下之人难以信服?还是你这太子太傅不服?”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窦婴还能讲什么呢?显然,汉景帝已下定决心,任何人都没法使其改变主意。窦婴虽然比较执拗,但还不至于去做以卵击石的事!就如同当初探讨晁错的削藩之策时那般,窦婴同样坚决反对,并且有根有据地警示,诸侯们可不是好惹的,他们不会坐以待毙、任人欺凌,一定要对突发的激烈变故做好准备。然而,当汉景帝说出“看来这削藩之策,是非施行不可了!”这样的话之后,窦婴就不再吭声了。此次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窦婴所处的状况以及最终的抉择都是相同的。
太子刘荣被降为临江王之后,汉景帝刘启并未就此放过自己的这个儿子。刘荣曾为废太子,这一身份意味着日后必定会有人以此为由制造事端!所以,必须除掉刘荣,于是便出现了临江王刘荣被举报侵占太庙来修筑自身寝宫之事。汉景帝又找来中尉卫绾,说道:“刘荣这孩子实在是太不成体统了,竟然侵占太庙来建造自己的寝宫!栗姬的那几个兄弟,也都不是好惹的主儿,朕杀了大刑令栗贲,他们就上书将朕描绘成夏桀、商纣一般的暴君!他们肯定还有同伙,查,一定要彻查,把这些人都给朕揪出来,全部严惩!”汉景帝激动地说了许多话,可卫绾却一声不吭,直至汉景帝说得累了,卫绾依旧纹丝未动。
“看样子,这事儿你办不合适,我得寻个厉害角色!这样吧,你这段时间也累了,回家调养些日子吧。不过你得记着,我日后还用得着你呢,你可得照顾好自己!”取代卫绾担任中尉一职的是郅都,郅都号称苍鹰,是天下闻名、执法公正严苛的酷吏。汉景帝让卫绾回去,是由于给他安排了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汉景帝不想让卫绾树敌过多,不然的话,对卫绾开展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卫绾就被召回朝堂,此次他担任的职务是太子太傅。“卫绾啊,之前那阵子我是有意让你避一避,不想让你招惹太多人,我的真实想法呢,就是想让你做太子的老师,教太子儒学啊。”
汉景帝给太子刘彻挑选的这位师傅,确实是选对人了。卫绾既是一位儒者,又具备法家的谋略和道家的智慧呢!这一点从他后来处理梁王刘武的案子就能瞧出来。彼时,在中尉郅都紧追不舍、严厉追查之下,梁王刘武不断处于劣势,郅都已经搜集了海量的证据,满满当当装了十几个大箱子。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汉景帝把郅都撤换下来,改派太子太傅卫绾去处理后续事宜。卫绾果真是没让汉景帝失望,在返程途中,将那十几个箱子的证据全都烧毁了。当汉景帝装作很生气地质问他为何这么做的时候,卫绾回应道:“陛下,这些证据足够要了梁王的性命,可陛下要是真的依法公正处理,太皇太后那边又该如何是好呢?臣为陛下考虑,就擅自做主把它们都烧了。”汉景帝小声嘀咕着:“看来除了儒学,你还懂得法家的权谋啊。”
窦太后也给刘彻挑选了一位师傅,此人名叫汲黯,他对黄老之术颇为精通。刘彻这边听着卫绾师傅讲授儒学,那边又听汲黯师傅讲述黄老学说,二者所讲内容相互抵触,这让刘彻感到有些迷惑。当汉景帝把刘彻召回的时候,刘彻十分苦恼地说道:“父皇啊,卫绾师傅与汲黯师傅所讲的道理相互矛盾,孩儿不知道该学什么才好!”汉景帝便问卫绾:“你有何看法?”卫绾垂首回答:“臣下负责教授太子儒学,对黄老学说实在是不了解,无法评判二者的优劣。”汉景帝心中暗自思忖:这个老狐狸!这是不想得罪太后啊!还说自己不通晓黄老,这分明就是道家的智慧,看来太子的这个师傅,朕是选对了!“朕看你们俩也讲不明白,这样吧,从太学里找几个博士来讨论一下。”于是就发生了博士辕固因推崇儒学,差点被窦太后扔到野猪圈里喂野猪的事情。
汉景帝驾崩之前,还做了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其中第一件便是致使周亚夫绝食身亡。周亚夫的功绩甚是卓著,威望也极高,莫说是太子刘彻了,就连汉景帝他都未放在心上,对于汉景帝下达的诏令,也常常是表面遵从,暗地违背。像这样飞扬跋扈的将军,汉景帝的抉择是:处死!当然了,要处死这样一位位高权重之人,是需要恰当理由的。在周亚夫身上,除了态度张狂之外,在其他方面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他在军队里以及朝野上下威望都颇高,不过,只要想做一件事,总是能想出办法的。于是便又有人前来告发,称周亚夫之子为他购置了一些盔甲,这可是大不敬的谋逆之罪啊!
就这样,周亚夫被关进了监狱。在审讯官审讯他的时候,周亚夫说道:“我儿子购买的乃是纸盔纸甲,是我预备用来陪葬的,怎能说我存有谋反的心思呢?何况我现在只是一介平民,既没有士兵又没有权力,我拿什么去谋反呢?”负责审讯的官员沉默良久,实在想不到该如何回应周亚夫,可又不能不吭声,最终只能讲:“你活着的时候,或许真的未曾想过谋反,但是你想在死后谋反!”周亚夫听后叹息一声,“既然你这么讲,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替我转告陛下,我周亚夫至死都是忠臣。”汉景帝听到审讯者传来的话后,愤怒地说道:“谋反的迹象已经如此明显,还这般张狂。应当处死!”没过多久,周亚夫就在狱中绝食身亡。
第二件事是赐给窦婴一份遗诏。这让窦婴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住地说道:“陛下,臣有罪,臣一直觉得陛下对臣不公平,现在看来是臣心眼小,没能领会陛下的苦心啊!”汉景帝轻声和窦婴讲:“你的才能,你的品德,朕都是信得过的。你为公不为私的心思,朕也能理解。所以,朕才会把这份诏书给你,一旦有突发情况,你就可以凭借这份诏书,行使便宜行事的权力。你既是朕的臣子,又是朕的表弟,朕不信任你还能信任谁呢?”窦婴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嘴里连连说着:“谢陛下!”
窦婴怎会料到,这份诏书最终竟成了他的夺命之物。对于外戚势力,汉景帝是既利用又防范。窦婴即便能力超群,可他毕竟是窦氏外戚,这个身份他永远无法摆脱。在汉景帝看来,窦婴的存在不过是用于权力制衡,其目的在于稳固刘彻的皇位。一旦真到了窦婴需要拿出那份诏书保命的时候,也就表明窦婴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如同汉武帝在窦婴临刑前对他所说:“表叔,您拿着这个东西,不管它是真是假,哪有皇帝会放过您呢!”
然而汉武帝的手段更为高明,他凭借这份诏书,不但将窦婴处死,而且把窦氏一族全部诛灭。他还导演了一出舅舅田蚡与母亲王娡合谋,一同构陷忠臣良将的戏码,最终田蚡突然死亡,即便他佯装疯癫、扮作痴傻,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至于太后王娡,则被汉武帝永远囚禁于后宫之中,与政治彻底隔绝!
最后来讲讲窦太后。也许有人会问,汉景帝刘启做了那么多事,为何不直接把窦太后除掉呢?毕竟窦太后和汉武帝刘彻在政见方面存在差异,汉武帝刘彻想要推崇儒学,然而窦太后却看重黄老之学,这属于政治上的分歧,基本上是无法调和的,淮南王刘安还趁机捣乱,企图觊觎皇位呢!实际上他这番努力是白费的,因为窦太后只会站在汉武帝这边,绝对不会选择刘安!
武帝初登皇位之时,推行建元革新之举,对赵绾、王臧予以重用。起初,窦太后不但未加反对,反倒予以赞赏。然而后来,当赵绾、王臧谋划夺取窦太后权力之际,窦太后终于无法忍受,于是决定反击。最终,赵绾、王臧被处以死刑,窦婴、田蚡遭到免职。许多人会错以为窦太后想要将刘彻也一并拿下,其实这并非窦太后的目的。在不久之后的一次宴会上,窦太后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些儒生只看重形式,只会舞文弄墨、说些漂亮话,对于真正治理国家毫无用处。要是相信了他们的话,国家是会灭亡的!”
彼时梁王刘武已然离世,在当时除了汉景帝以外,与窦太后关系最为亲近的就只有刘彻了。刘彻之妻陈阿娇,乃是窦太后之女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与其说窦太后抵制汉武帝推行建元革新,毋宁说她抵触纯粹以儒术治理天下。历经四朝的窦太后心里十分明白,要将一个国家治理妥当,那是极为繁杂之事,怎可单单依赖一种学说呢?必然要兼收并蓄。窦太后本人尊崇黄老之学,原因在于黄老之学使大汉得以长治久安。况且老年人大多不喜变革,窦太后亦是如此。
然而,临终之际,窦太后亲自把调兵虎符交到了汉武帝手上,并且叮嘱他,务必要警惕舅舅田蚡以及王娡专权之事!所以,对刘彻来讲,窦太后是守护之人,而非政治上的敌手,更谈不上是竞争对手!窦太后亦是制衡王娡和田蚡的关键力量,只要有她存在,王娡和田蚡就不敢肆意妄为!与此同时,这也为汉武帝刘彻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汉景帝正是由于洞悉了这一情况,才没有对窦太后采取行动,不然,依照他的性情,连儿子刘荣都不会放过,又何况是窦太后呢?
你能够认为汉景帝是个冷酷无情之人,你能够觉得他并非一个合格的父亲,然而你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