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陈奕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捏脊疗法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早在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捏脊俗称“擀皮”,具有通经络、和脏腑、调阴阳、理气血、培元气等作用,能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病证,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便秘、疳积、感冒等病证的调治。许多父母都知道小儿捏脊是很好的保健方法,但不清楚捏脊时手法有何要求和注意事项,下面详细讲讲。
手法有讲究
在应用时,患儿平卧,暴露后背皮肤,施术者手的食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轻捏起孩子脊背皮肤,自下而上,从尾骨开始,依次向上,先捏脊三遍,第四遍时行“捏三提一法”(即捏三下向上提一次);或自上而下,从大椎开始,一般3~9遍。捏脊主要作用于后背督脉,经络学说认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即由下而上顺经捏为“升阳”,为补法;反之为“清热”,为清法。
上捏,适合用于虚寒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孩子易感冒、体质差,可用上捏法提升阳气,增加抵抗力,健脾胃。下捏,适合用于实热或阴虚内热引起的便秘、口舌生疮、发热、盗汗、晚上睡觉不安稳等,可配合观察孩子的舌苔(通常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舌苔黄薄)。通常下捏只捏不提,不用作日常保健。
注意事项
捏脊通常适用于半岁至7岁的小儿,年龄太小皮肤过于娇嫩,年龄太大皮肤较厚,捏脊时不易提起且疼痛明显。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不可过冷或过热。皮肤干燥的孩子,可涂少量润肤油。捏脊手法宜轻柔,以孩子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5分钟,不需过分追求时间和次数。每次捏完后用手掌从下至上来回搓几遍,令背后发红为佳。
以下情况不宜捏脊:脊柱皮肤破裂、严重皮肤病或者有高热、心脏病、出血倾向的小儿。此外,小儿过饥或过饱时均不宜捏脊。
最后需要提醒,孩子生病时建议到医院及时找专业医师诊疗,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是否可以运用捏脊疗法为孩子进行保健调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