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商鞅变法为何禁止父子同室而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4 12: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这一句话是商鞅对劝他急流勇退的赵良说的,他以此来问赵良自己跟百里奚谁更强,由此可见,在商鞅心目中,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他最重要的政绩之一。

先来说说秦国为何会有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的习俗,这点商鞅也说了,是由于“戎翟之教”。

秦国公族原本是殷商贵族,因为商周之交站错了队,在西周就变成养马的奴隶了,居所也被周王朝强行迁到了于戎狄相交的西部。时间一长,就算上层的公族仍然保持着从前的习俗,可下层的民众必然会被当地风俗感染,形成新的习俗。

在这种慢慢改变的进程中,秦人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奋斗。到非子时期,养马养了好几代的秦人养马术大成,把马养得又多又壮,得到了周孝王的奖赏,并得到了一块土地,成为周朝附庸。

顶着附庸的身份,秦人一边养马,一边帮周王朝打西方的戎人,到秦庄公时期,因功被封为西陲大夫,获赐犬丘之地。

秦人跟西戎的争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秦庄公的老爹秦仲就是被西戎杀死的,秦庄公找周宣王借了七千士兵才为父报仇。当然,他的长子世父觉得不够,发誓要杀死戎王给祖父报仇,否则绝不进城定居,于是秦庄公去世后,由次子秦襄公继位。

秦襄公的秦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国君,在他任内发生了犬戎灭周,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此被封为诸侯,封地就是周人发源之地岐山一带。当时这一带还在犬戎手里,秦襄公转身就向戎人杀去,开始了秦国与西戎的百年战争。

商鞅变法为何禁止父子同室而居

战争是以秦国的胜利告终的,秦穆公以秦霸西戎的战果得到周王祝贺,尽管在此过程中,秦国不断地把一些戎人部落逼到别的地方,比如陆浑戎就被秦国赶到了洛阳附近,后来楚庄王就是在打这些戎人的时候去问鼎的。

但秦国不可能把所有新占地都变成无人区,对于那些归顺的戎人,肯定是要照单全收的,至于这些戎人跟秦人的人口比例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但秦人的风俗习惯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

受到戎狄影响是这类远离中原诸侯国的通病,秦国如此,楚国、吴国、越国也一样,强大如楚国,大半个春秋时期都是唱主角的,照样被中原诸侯国群嘲。

算上秦国在秦穆公之后国力一天不如一天,受到的白眼只会更多,到秦孝公时期,不仅要忍受河西之地被夺的现实压力,还要忍受“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

受戎狄影响的表现之一就是父子兄弟同室而居,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看似其乐融融,其实矛盾重重,如果各自成家的话更是鸡飞蛋打,一点小事都能吵翻天。

不过这么多人在一起有一个好处,不怕跟其他家族的人打起来,人多力量大嘛,不服就干。这就是秦人的勇于私斗,各家族为了争夺土地水源等打得你死我活,严重消耗国家实力。

此外税收是以户为单位的,一户人家这么多人,还要忙着打架,生产积极性有多高可以参见过往经验,相互推脱偷懒之下,物产都少。而且容易产生二世祖这种废物,浪费国家资源。

有鉴于此,秦孝公在现实和心理双重压力之下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有两次,两次都对父子兄弟同室而居这颗毒瘤下手了。

第一次变法开始于前356年,商鞅立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第二次变法始于迁都咸阳之后,商鞅对此前制度进行补充和规范:“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强力革除戎狄旧俗。

商鞅变法为何禁止父子同室而居

除了移风易俗以外,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增加国家的赋税和服役人口。把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户数增加,服役人口也增加,这对于富国强兵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同时小家庭的生产积极性也远比大家庭高,因为大家庭还能等着吃大锅饭,小家庭不干活就得饿死。

把大家庭切割,每个小家庭为了自己的生计奔波,不像原来大家庭有人可以闲下来,私斗频率相对降低,大家庭族长的权威也降低了,相对的,官府的权威就上升了,官府可以直接管到小家庭本身,而不需要通过大家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4 14: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为何提倡分家
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
2023-05-19 15:14:00
揭秘商鞅变法中的奇葩规定
商鞅变法历经两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变法里,有一条比较奇特的规定:禁父子兄弟同室而居。为什么商鞅会出台这么一条法令,这条法令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大户变小户,查隐匿户口,增加赋税秦国
2023-05-03 06:45:00
商鞅变法规定17岁后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此举有何意义
古时讲究聚族而居,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但商鞅变法却规定,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父子兄弟就不允许居住到一起,这是为何?《史记·商君列传》中有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2023-05-07 14:52:00
秦国的哪个习俗,连商鞅变法都改不掉
...身富贵。从中可以看出秦孝公强烈的图强信念,而此时的商鞅就是被他吸引前来的人才之一。商鞅剧照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商鞅,而是叫卫鞅,或者公孙鞅,到秦国之后,商鞅惊讶的发现,秦国中
2024-03-17 19:58:00
商鞅变法时,为什么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这有什么问题吗?
...远超其他诸国的实力。可以说,这些都离不开百余年前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极大的提高了秦军战斗力,增强了秦国国力,其施行力度很大,范围覆盖甚广。在商鞅第一次变法中,有一条规定叫做:
2023-02-09 21:05:00
商鞅变法,为什么非要实行父子兄弟“分家”
...战,最终迫不得已割让土地,与三国魏国求饶。之上就是商鞅变法维新以前秦国所遭遇的窘境,因此秦孝公继位后悉心变法维新图强,提振国威,公元356年,秦孝公任职商鞅为左庶长,主持人变
2024-06-21 22:19:00
商鞅为何让老百姓分家
...孝公变法图强的心思得有多么迫切,在魏国始终不如意的商鞅即由此而来。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商鞅,而是叫卫鞅,或者公孙鞅,到秦国之后,商鞅惊讶的发现,秦国与中原完全不同,居然有这么
2023-05-15 15:36:00
商鞅变法中,为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商鞅变法中的很多政策,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都觉得不可思议。举几个例子,让大家贴切地了解一下商鞅变法的特别之处。商鞅强调用愚民之术来管理老百姓,他把民间开化思想的儒家典籍,全部要求
2024-05-28 17:40:00
在商鞅变法中,父子或是兄弟为什么不能同住一屋檐下
...重新改革一下,因此他广招神仙,终于招到了来自魏国的商鞅。商鞅的到来使得秦孝公大为欣喜,并且全力支持商鞅实行变法,而在二人的合作下,秦国渐渐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并且无论是从经济实
2023-05-17 1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