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02:48: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壹读

(ID:yiduiread)

作者:彤云 张艺

你相信世界上有这样一份职业吗?持续时间之长,预计还需700年才能完成,不仅能解决你的就业问题,不用担心失业,就连子孙后代10代人的就业也顺道一起解决了。

还真不是开玩笑,这份工作就是去西安挖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从1974年发现至今,已经挖了将近50年,现在挖掘工作仍在持续,每天都有新发现。媒体报道显示,兵马俑一号、二号坑全部挖掘或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引发网友感慨。

网友们纷纷表示:挖兵马俑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那么兵马俑为什么这么耐挖,真的还要再挖700年吗?

兵马俑规模之“大”

兵马俑的规模有多大?约等于78个故宫。

作为全球瞩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在规模及数量方面必有过人之处,不然怎么配得上“秦始皇的1比1等身手办”称号?

而安放这些“等身手办”的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帝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长达39年,用工多达70余万人次,总面积达 56.25平方千米,是故宫总面积(0.72平方千米)的78倍。

秦始皇陵包括陵园主体和陵园外围,主要包括大型地面建筑遗址、动物陪葬坑、修陵人墓地等。兵马俑坑位于陵园外城之外的东侧,由排列有序的四个坑组成,其中四号坑未建成,已建成的一、二、三号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工作人员根据密度推算,预计一号坑的陶俑、陶马约有6000多件,构成车兵、步兵大型方阵,再结合二号坑、三号坑的步兵、骑兵、战车及指挥机关等,共同构成秦始皇的卫戍部队。

那么,兵马俑现在挖掘到什么程度了?

秦始皇陵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号坑占地面积约14260平方米,已发掘其三分之一;二号坑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目前已发掘其中的五分之一。兵马俑一二号坑全部发掘或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今年1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包括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等共计近千余件(组)。(图/央视新闻)

而目前秦始皇陵的挖掘进度,仅为整个皇陵的3%,连陵园的外城都没进。

根据中国古代陵墓的排布规律,越靠近核心位置的地位才越重要。因此,英姿飒爽的兵马俑只是“边缘人物”,进入皇陵内的人形陶俑则称为“文官俑”,可能有秦始皇的三公九卿。

既然兵马俑这么多,那为何不加快挖掘速度,一气呵成地挖完,反而挖得这么缓慢呢?

兵马俑挖掘之“艰”

挖兵马俑或许不难,但在不伤害兵马俑的前提下挖兵马俑就很难了。

由于兵马俑极易“见光死”,导致我们见不到兵马俑的“本来面目”。虽然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灰头土脸”,但人家原本是有颜色的。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图/《国家宝藏》)

在1974年考古学家第一次挖掘秦陵时,对兵马俑尚缺乏认识,只能眼睁睁看着陶俑的表皮颜色因接触到空气氧化退去。当时,考古人员数量有限,所用设备也比较简陋,无暇顾及很多细节,出于对兵马俑的保护,只能暂停发掘工作。

十二年之后,兵马俑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启动。挖掘进行了一年多,因一个属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的高级军吏佣头失窃而被迫暂停。而其余兵马俑的表土已被揭开,只能用土回填掩埋并加盖塑料布保护起来。

直到2009年,在“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的模式下,才开启了第三轮发掘。随着“覆网膜回贴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兵马俑的色彩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覆网膜回贴技术:主要针对出土时彩绘粘连在泥土上的陶俑。在陶俑下方加上一个丝网,目的是把泥上的彩绘托住,让彩绘反粘到丝网上,然后把丝网按照部件的形状加固完成以后,再清理泥土附着物,清理之后把完整保存的彩绘层回贴到原始的陶俑上。

除了色彩易氧化,由于长期埋在地下的兵马俑还受到塌陷、洪水浸泡、出土前后环境剧烈变化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外壳”老化并失去韧性,干燥时极易破碎、剥落,使发掘工作极具挑战性。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图/《国家宝藏》)

兵马俑的“脆弱”也使挖掘工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只能人工挖掘。一般使用手铲、铁锹、锄头、军刀等工具挖掘,但在接近陶俑时,则需改用手术刀片、签子等特殊工具了。

工作人员的“特殊工具”可不止两三样,包括一套医用51件套的手术器械,外加竹签、竹片、钢针、脱脂棉吸耳球、除尘器、放大照明灯、显微镜、医用微型钻、蒸气清冼机、超声波清洗仪、各种雕塑用刀等等。

而兵马俑挖出土还不算完,后还面临一项重要工作——重组、修复。

很多出土的陶俑都是“零部件”形式,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的手工“拼装”,才能恢复成最初的样子。

所以就算挖得够快,重组和修复也赶不上挖的速度。

兵马俑修复之“难”

重组、修复是个技术活儿。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兵马俑保护修复技术流程。(图/参考资料)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兰德省先生曾介绍,简单来说,秦俑修复流程一共十个步骤,且每一步都要求很精细:

提取残片、现状记录、病害调查、检测分析、制定方案、保护修复、绘图、留观、建立保护修复档案、归还文物并办理藏品登记号。

整个流程的第六步“保护修复”,是将兵马俑从残片变为整体的核心步骤,包括清理、彩绘加固、制作工艺记录、拼对、粘接、补全6个环节。其中光“清理”50多件残块,就需要十几人耗费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完成了残片“清理”只是第一步,需要采用秦俑彩绘保护技法对彩绘进行“加固”,增加生漆层与陶片的粘接力、稳定生漆含水量最后用食品级保鲜膜包裹,而这道程序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之后用相机和显微镜“记录陶俑的制作工艺“、“拼对”检查残片,才到“粘接”一步。

这700年的铁饭碗,劳力也劳神

(图/《国家宝藏》)

由于兵马俑都是1:1还原真实人的身高及各部比例大小,因此需要进行“二次制作”,复原兵马俑原型。

兵马俑的“二次制作”是使用塑模结合的方法,以塑为主,首先用泥塑成俑的粗胎,经过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画细部。躯干部分则是采用手塑,在头、手臂、躯干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为完整陶俑。

目前一号坑出土的兵马俑最多,全部发掘后预计将有6000余件。从兵马俑发现到今天49年,秦俑修复师更迭已经至少三代,截至2018年,拼好的也只有1300多个,只完成了总量的六分之一。根据陕西省文物局最新发布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等多项重要考古成果,目前秦陵博物院新修复兵马俑140多件。

另外,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兵马俑的挖掘及修复工作也不是全年无休进行。秦俑遗址所在地位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三月温度较低,粘合剂不易粘接,这几个月就不适合修复工作,而七八月温度较高利于粘接,却不利于修复师长时间工作,湿度太小也不利于修复。

综合对兵马俑的保护挖掘修复和人的身体健康,一年中最佳的修复时间只有4、5、6、9、10月这五个月。

兵马俑从最初残肢断臂、支离破碎到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排排、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兵马俑群实属不易。

与其说兵马俑“耐”挖,不如说兵马俑“难”挖。

然而,“难”挖的兵马俑不一定真能挖700年。有文物局工作人员指出:说“兵马俑还要挖700年”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兵马俑的每次挖掘都要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不适宜以时间计算。

不过从兵马俑挖掘、修复的复杂程度看,是足以成为咱们这代人的“铁饭碗”了。

那么,你有没有一双能端“铁饭碗”的巧手呢?

[1]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07.

[2]赵爽.秦始皇帝陵开发与保护的法律建议[D].甘肃:甘肃政法大学,2019.

[3]杜林.秦始皇帝陵园的建构与营造理念[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4]三代兵马俑考古人讲述三十五年挖掘史[N].科学大观园,2009(19):36-37.

[5]兰德省.浅谈兵马俑的修复[J].文博,2001(05):72-75.

[6]兰德省,王东峰,孔琳.秦俑一号坑新出土兵马俑保护修复报告[R].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4:403-417.

[7]西安发布:从残片到威风凛凛的战士 陕西的秦俑是如何修复的?

[8]央视新闻客户端:一问到底|如何复原兵马俑“彩绘”真面目?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兵马俑的制作:古代陶俑的精湛工艺与艺术价值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陶俑群。它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下面详细介绍兵马俑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兵马俑的来历可以
2023-10-25 16:09:00
一尊破裂的兵马佣,揭开了隐藏千年秘密
...政,但他确实也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比如他陵寝中的兵马俑就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人们在惊叹于兵马俑的栩栩如生时,也开始质疑秦始皇是否残忍地用真人来烧制兵马俑,后来,一尊裂开
2023-01-17 15:14:00
为何史书没有兵马俑的任何记载
在中国考古界,兵马俑的发现,那就相当于一枚重磅炮弹。放眼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出土文物能够与兵马俑媲美的,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目前公认的说法,是1974年陕西农民挖井
2024-06-06 19:53:00
兵马俑出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过2000多年,在1974年,秦始皇陵得以重见天日,当时只有兵马俑的出土就足以震惊中外,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秦始皇陵至今都没有进一步挖掘呢,如果说
2023-05-16 21:44:00
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秦兵马俑
本文转自:新华网游客在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参观跪射俑(4月26日摄)。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黄土高原,南依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
2023-05-11 08:01:00
秦始皇用活人烧制兵马俑?一尊兵马俑裂开后,工作人员:太智慧了
...旧可以窥见秦始皇生前的荣耀和气势。自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以来,这些兵马俑已经在地下经历了超过两千年的风雨沧桑。期间,许多朝代的兴衰更替,战乱的洗礼也未曾停歇,但令
2025-05-21 17:30:00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中间都是土堆
看过秦始皇兵马俑,不管是到现场去看过,还是在网络上看到过照片,一方面都会被两千多年前古人精湛的技术所折服,另一方面,也会对照片中的一个现象感到奇怪,那就是在一排排的兵马俑中间,还
2023-05-19 21:48:00
...陕西省文物局派出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正式开始对兵马俑坑进行勘探和试掘。如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已成为我国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这50年来,包括
2024-07-15 07:50:00
秦始皇帝陵何时发掘?文物修复专家给出建议
从1974年3月,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兵马俑被发现至今,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几代考古人穿过岁月的尘烟,从残破的碎片中,拼凑、还原出历史的原貌,把这些与秦始皇目光交汇过的陶俑当作介
2024-04-13 11: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