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周到上海网
春节档最火的电影之一《流浪地球2》,仍然在不断向前“冲刺”,今日累计票房正式突破30亿元。
幕后团队将大众幻想中的视觉奇观呈现在大银幕上:宇宙级高速公路太空电梯穿越天际,地球行星发动机气势恢弘,月球基地想象力十足。
小道具的细节与设计工艺同样令人惊叹,比如宇宙服更具质感,首次出现的重达80余斤的潜水服让水下探秘情节更精彩,还有人工智能机械狗笨笨、门框机器人等,都将观众置身于真实的科幻世界中。
这些奇景,从草稿和设计图纸,到实景实物搭建制作,再经过特效加成后在大银幕上震撼了无数观众,背后是无数幕后工作者的心血,而身兼美术指导、概念设计指导、妆造指导多职的郜昂,他带领的团队可以说是一切影像呈现的“基石”。
比如他们要负责将剧本和世界观的文本转换为概念设计和美术设计图,再细化成三维模型和具体制作图,搭建大型场景时他们也要提供制作图和施工图等等。
接受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记者专访时,郜昂感慨道,其实长达近两年的筹备制作过程中,每一天都很艰难,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探索新的东西,最终他们希望呈现的,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片,更希望大家将其视作一部“关于未来的纪录片”。
影片上映后,粉丝非常期待将那些概念美术设计图出版成册,让大家大饱眼福,郜昂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我们希望会出版,也在着手做这件事,但不会特别快,因为数量很多,要逐步梳理,还是希望能有一天大家看到我们幕后付出的努力。”
筹备制作近两年,“这是重组和重构的全新过程”
《流浪地球2》于今年大年初一1月22日上映,而早在2021年3月,郜昂带领团队就开始了前期的概念设计。
官方宣传曾经提供过一组数据,“幕后团队搭建了102个科幻类主场景,共绘制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以及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等等。”
单看这些数字,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制作规模的庞大,但实际上这只是粗略的统计,并不是特别精准。
郜昂举例道,搭建的场景大概有180个,概念设计图也不止这些,因为第二部做了升级和迭代。
如单看一个歼20C重型战斗机飞行员的头盔,可能就能出几百张图,因为要拆建,要做前期创意,然后要做深化设计,每个深化设计都要做零件设计,图量非常大。
还比如一个门框机器人,设计团队就可以拆出大概1000多个零件,每一个零件都需要设计图纸。
对于郜昂来说,他希望团队对第二部的支持度更高一些,因此很多工业设计师,很多做机械类设定的设计师,都参与到了设计过程中,目的就是为了让这部科幻片变得更真实一些。
团队的目标,是希望《流浪地球2》并不单单只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更希望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纪录片,是一部关于未来的纪录片。
正如导演郭帆所说:“曾经大刘老师(刘慈欣)告诉我,他心目中科幻的理想样貌应该像纪录片那样,科幻拍成未来的历史,那么科幻片对于我们来讲会更有意义,所以拍成未来的纪录片和未来的历史,就成为了我们整个剧组为之努力的目标。”
影片长达近3小时,无论是从地球到月球再到宇宙的丰富场景,细节满满的服化道,还是打破“三幕式”经典逻辑而采用编年体式的时间线呈现,都是为了达成主创团队拍一部“未来纪录片”的目标。
在这背后,是七八百人的制作团队每天不眠不休地进行前期设定创意和执行。
“其实从执行方案上来讲人数是海量的,这是第一部无法比拟的,第二部我们的场景确实太多了,相当于从水下到陆地,发动机的大坝上面,再到太空电梯,再到空间站,再到月球基地,再到月球基地所有的飞行器和载具,从海里一直到月球,设计量是非常多的,也是希望大家看到更宏大的世界的展现。”
当被问到在这不眠不休中最困难的时刻时,郜昂对记者坦言,每一天都很难熬。
“拍了第一部后并没有说拍第二部就有很多经验了,因为隔了太长时间,很多做一的制作团队二的时候都转行了,因为期间没有同等体量的电影能够支撑这些团队的生存,他们可能就陆陆续续解散了,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重组和重构的过程。”
郜昂说,拍第二部时并没有太多前作的经验可吸取,主要是因为道具制作需要量产。
“一的时候,我们特殊的道具只有一点点,比如外骨骼装甲,也就那么十来套,没有更多特殊穿戴设备了。二需要大量的这种特殊装备,所以几乎就是从零开始,重新来一遍,重新去组团队,重新去学习新的东西,重新去适应现在市场上可以提供给我们的一些技术手段的支撑,让它帮助我们影片去做到更好,所以说每一天艰难的点,在于我们都在学习探索的新过程中。”
可以这么说,拍《流浪地球》是“从零到一”,摸着石头过河,拍第二部仍然是“从零到一”,需要披荆斩棘,仿若“重生”。
幸好,他们的默默耕耘没有白费,《流浪地球2》票房口碑双丰收,也到处可见热情影迷对剧情、对场景道具设计等各种细节的深挖探讨。
从太空电梯到“人气王”笨笨,设计合理又有巧思
影片开始不久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太空电梯直插云霄,连接地球与宇宙,壮观宏伟,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郜昂表示,从剧情设定来说,需要建造这个超级工程链条,这其实是一条从赤道地区到空间站的大动脉,有些类似于中国的丝绸之路,用于来回运输货物,包括建材、人力去太空建造空间站。
实际上太空电梯的总高是9万公里,在平衡点也就是3.6万公里高的高空建立了空间站,如何让观众相信这个空间站能够真实存在又较为科学是设计的重点。
对此,郜昂解释道,首先太空电梯建在了赤道地区,也建在海平面上。
“因为后来地球要停转,所有的海平面会上升,如果海平面上升了,发动机外其实都做了一个大坝,海平面上升之后不会越过大坝,发动机基座会被保护在大坝里面,大坝以外是海洋,那里面的这些城市,包括发动机的核心都不会被水淹没。太空电梯的逻辑其实更像是一个海上钻井平台,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它的高度可以自己调整,像浮在海上的一个东西,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即使海平面上升了,电梯基座还会漂在海上,所以我们就把它设置在了海上。”
设定在海上之后,团队就要开始设计电梯的轿厢大小以及乘客区的感受。为了让观众有熟悉感,最终团队按照飞机的逻辑去设计。
“你进到轿厢里面,你第一感受它是飞机,只不过在飞机的外面,我们去做了一个很大的货仓,去运送所有的航天物资和太空物资。这样两个设定完之后,我们就按高度形态去做了缆绳,从地面大概1万公里到2万公里左右,我们都是靠缆绳,底下一开始发射是靠弹射和推进器助推组合在一起,然后靠缆绳牵引,在缆绳里面有一个驱动器,轿厢会滑着上去,到了太空中之后,我们会把推进引擎关掉,然后上面会有一个吸盘下来,把整个轿厢吸到空间站里面,就跟空间站对接了,这就是我们设定的流程,在电影里也有完整的展现。”
另一个重要故事发生场景,也是续集里全新呈现的月球基地,与我们以往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有所不同,“画风”不太一样。
郜昂介绍,月球主打模块化概念,不像好莱坞科幻片一般会有大规模的月球基地。
“理论上来讲我们的精力都去建造月球上三台发动机了。因为月球上的建设跟地球是不一样的,月球发动机的建设基本上是靠筷子机器人、笨笨机器狗这些,是全自动化建设,所以说月球基地都是模块化的。你会发现其实月球基地是一辆一辆大的月球车组成的,特点就是当突然有问题发生时,所有的月球基地可以自己跑,因为都是靠月球车组成的,它下面全部带轮子。舱体都是模块化的,可以拆装和拼接,也可以吊装到我们的车辆底盘上。”
宏观如太空电梯、月球基地背后有着详细的概念设定,微小如机器人同样也有着设计团队的巧思和目的。
比如人工智能机械狗笨笨,机械的外形内,是一颗狗狗忠诚的心。
尽管笨笨本性胆小,会害怕太阳风暴,自己给自己盖小毯子,怕水还会晕血,但也会在海底图宇恒说你先走吧的时候,告诉他“没事我在”,让观众感动的同时,也深深感慨小狗永远是人类的好朋友。
对于这只相关周边卖爆的“机械小笨狗”,郜昂透露,其实笨笨体型虽小,却设计了很长时间近一年,团队一直在推敲它应该长什么样,如何才会显得更有趣。
“你会发现笨笨就是特别笨,除了在月球上能够打印以外,最后图恒宇临死时说笨笨快来帮忙,它也没帮成什么忙。它其实是一个特别有趣活泼的调剂型角色,是一剂调味品,我觉得有这么一个很生动、有点偏卡通化的角色,能在很紧张的剧情里让大家轻松一笑。”
在造型设计上,笨笨和门框机器人都遵循了同样的设计理念,“就是那种方方的框架式语言,可以自己收纳成一个方盒,也可以打开使用各种功能,特别像小时候我们玩的那种折叠和变形玩具。沙溢老师说过这下我们有自己的变形金刚了,其实我们的没有他们那么大,是更接地气、更有生动感的一种变形形态的机器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10: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