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当蜡染重新回到村民身上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15 15:08: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蜡染,一种流传于苗族聚居区的传统技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

在时光的长河中,那一抹灵动的蓝白交织,像是从岁月深处流淌出的诗意。蜡刀轻舞,蜡液如灵动的音符,在布上跳跃,绘出古老的纹样。待染缸里浸染,清水漂洗,蓝白之韵便徐徐展开,似山川云雾,如花鸟虫鱼。每一块蜡染布,都是匠人的心血之作,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让传统的艺术之花,绽放在现代的时光里,也开在了记者眼前的熊兆美指尖。

1990年,熊兆美出生于六盘水钟山区月照社区马坝村,8岁就跟着家里长辈学习蜡染,十五岁便能够独立创作蜡染蜡画。

马坝蜡画全面继承了当地苗族传统蜡染中的“画蜡”工艺技法。原材料仍袭用传统的白色布料,以及质呈半透明状的黄蜂蜡和白石蜡等;绘制工具仍用各种大小不同的传统蜡刀,以及提供热能的火炉、熔化蜡汁的锅瓢杯盘等;绘制方法和技艺仍需用蜡刀蘸蜡汁直接在白布上描画所需图案,内容和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翻新出彩。

在熊兆美的记忆中,外婆杨明信几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都爱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成了村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我外婆他们那个年代,如果没有蜡染、刺绣这些手艺,就很难找到婆家,所以我外婆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后来渐渐长大,就白天干农活,晚上学手艺。每年四月初八的时候,还会穿着自己做的民族服饰,跟同伴一起交流、探讨花样、色彩搭配。”

外婆那一辈的衣服,材质多以麻布为主,据说当年祖辈迁徙来此,跨越了三条河,所以衣服的图样有三条很明显的黑线,且衣服以黑色为主色调;裙子上多为挑花图案,样式以蝴蝶妈妈为主;围裙一边为刺绣,在重要场合时穿,另一边为蜡染,平时穿。

“因为衣服的主色调比较单一,因此蜡染、刺绣的颜色就要繁多、鲜艳一些,但都是纯手工制作。当时外婆结婚的时候,她的母亲也是亲手为她缝制了五套盛装,包含了上衣、围鞋子、裙子、裹鞋。外婆是一个很节省的人,在她看来,自己做衣服要更省钱一些,所以平时都是自己做,也总是穿着。破了就打补丁,旧到不行再做新的。”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在平日里身着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渐渐的只剩杨明信一人。

当蜡染重新回到村民身上

熊兆美的外婆杨明信

“穿起来有点麻烦,而且现在衣服种类也多了,买几件来穿,还划算点。”在跟邻居的闲聊中,杨明信了解了其中缘由。

2003年,马坝村举行了第一届“四月八苗族跳花节”,如果村民想要参加,必须身穿民族服饰。“很多人为了参加,都或买或做的赶制了服饰,但很多都不是纯手工制作的了。”

为了唤醒更多村民对民族服饰的热爱,杨明信召集了一些村民,对传统服饰进行了改良。

熊兆美告诉记者:“首先是裙子,之前的裙子长度有两三米,外形类似帐篷。穿的时候需要两三个人帮忙,先用麻布腰带固定,再一点点折叠出褶皱。手法熟练的都要半个多小时,而且很厚重,穿着也不方便。经过改良,裙子变为了一整块事先压好褶皱的布料,腰带也固定在上面,穿的时候只要系上就可以了,很方便。”

2016年,杨明信因病去世,留下了30多套民族服饰,其中的5套,由熊兆美的母亲李平保管。

“我妈妈也是十多岁就开始接触蜡染、刺绣。因为我外婆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只要闲下来或者精神好的时候,都会手把手地教我妈妈。我妈妈也很感兴趣,经常和几个小姐妹凑在一起学习、讨论。但她们的图样都是照着外婆那一辈来复制、粘贴的,所以区别不大。因为平时也要干活,所以一般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才能做好一件上衣。”

相比外婆杨明信而言,母亲李平跟其他村民一样,很少在平时身着民族服饰了。“需要的时候就买一些来穿,感觉纯手工制作要麻烦一些。”

或许是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缘故,熊兆美对身着民族服饰有着一种“执念”。“我喜欢自己一点点的画、一点点的绣,做好了也很爱穿。而且我们这一辈在创作图案的时候,会把听到的故事、看到的图腾经过自己的理解之后,来绘制图案,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当蜡染重新回到村民身上

正在绘制图样的熊兆美

2012年,熊兆美拿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在六盘水市钟山区成立了兆美蜡染手工艺作坊。通过制作民族服饰、蜡染、蜡画、刺绣等产品,采取“作坊+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苗族同胞就业增收,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了解蜡染技艺。

“在我的理解中,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传统手工艺往往富集于乡村地区,苗族蜡染只在祖辈间相传,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寨里的老手艺人越来越少,大力推进蜡染、刺绣等技艺的保护传承,迫在眉睫。”

传统技艺传承面临着“人走技失”的困境,加上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愿意从事技艺的手工劳动者越来越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熊兆美多次开展手工艺培训班,带动周边寨子的苗族同胞参加培训。

2018年以来,她多次积极参与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葡语国家文化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

熊兆美十分珍惜每一次文化交流机会,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苗族蜡染的魅力,也让她学到了更多的非遗保护经验,为蜡染作品“走出去”打开渠道。

2022年,马坝村的民族服饰再一次迎来改良,这一次的牵头人,变成了熊兆美。

当蜡染重新回到村民身上

一起交流讨论绣样

“我们先是把围裙加上了一个口袋,方便装手机、钥匙等小物件。然后把上衣加了肩线,还在衣襟两边加上了用来固定的纽扣,让衣服更贴合身型一些。现在的布料,女式以棉布为主,男式以麻布为主。图案多用吉宇鸟、蝴蝶妈妈。现在的围腰色调也更素雅一些,大家穿起来更舒适、方便一些。”

2023年的一天,因为村里的老人去世,熊兆美身着改良后的民族服饰前去帮忙。不少村民看到后,饶有兴致地围了过来。

“大家都很喜欢,问我是在哪里买的。听到是我自己做的之后,都跃跃欲试,说现在闲暇时间也多了,也想学学蜡染、刺绣,把这门手艺捡回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熊兆美惊喜地发现村里身着民族服饰的人多了起来。

带来惊喜的,还有熊兆美读初一的大女儿。

“她经常会来我的工作室,看到我们的成品后,还会给我一些建议,告诉我可以做一些时下流行的联名款之类的。她还会把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蜡染、刺绣等手艺,做成手链、头绳,让我感觉到传统手艺在下一代身上的传承、创新。”

记者手记:

当传统技艺邂逅现代生活,蜡染便是那道独特的风景线。蜡与布地相拥,染料与时光的对话,诞生出独一无二的图案。

它不是流水线的产物,而是手艺人指尖温度的传递,是耐心与专注的结晶。那些细腻的冰纹,如同大地的脉络,藏着自然的奥秘;那些古朴的图案,恰似历史的眼眸,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披一袭蜡染,仿佛与古老的灵魂相遇,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份宁静与本真。

如今,蜡染与刺绣的故事,写入了马坝村人的基因中,让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民族文化自信的脚步,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编辑 谢勇勇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可携带的记忆!贵州文创让旅途不止于风景‌
...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镜头里;她取样少数民族服饰设计而成的冰箱贴和风筝,卖得最火。据她观察,游客更愿意为“不常见、不景区化、不易量产”的产品买单。龙沁洁设计的苗族十
2025-08-09 20:52:00
都柳江悠悠流淌,古村落展露新颜(走进传统村落)
...乡,在寨子里租了两栋小楼,拿出苗族姑娘的看家本领—蜡染,做起了蜡染生意。早上,睡到自然醒,王光兰从木楼上下来,打开一楼的店铺门,钻进里间的工作室,开始了一天的蜡染制作。“这一
2024-12-26 05:55:00
贵州苗寨的“村超”文体旅突围之路
...到了卡卡,并且准备了一套礼物送给他,包括摆贝的苗族蜡染围巾和外套。”杨老赶说。在贵州“村超”爆火之前,来自贵州省榕江县摆贝村的杨老赶已在深山苗寨里待了大半辈子。对他而言,“村
2024-05-29 02:54:00
贵州:守匠心 护传承 税助非遗产业焕新颜
...彩贵州网讯(记者 罗近人 马达 通讯员 赵梅 刘湘 吴若冰)蜡染、刺绣、灰棕……这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多彩贵州的文化瑰宝。保护好
2025-04-29 11:34:00
...博物馆里很热闹,游客们各自挑选商品、试穿衣服、体验蜡染。“最近游客都挺多的,日均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雷山西江春花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馆长邰春花介绍。“第一次体验蜡染,我感
2024-04-18 06:16:00
【代表委员风采录】熊兆美:非遗传承“她”力量
...在六盘水市钟山区成立了兆美蜡染手工艺作坊,通过制作民族服饰、蜡染、蜡画、刺绣等方式,采取“作坊+农户”的模式传承民族技艺。贵州省人大代表、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省级非物质文化
2025-01-11 01:42:00
...奶奶是箐苗服饰非遗传承人。耳濡目染之下,各种各样的蜡染图案深深烙印在李金的脑海中。长大后,李金考入河北美术学院学室内设计。每到假期,他都要回老家跟奶奶学蜡染。2021年大学毕
2024-02-28 06:19:00
贵州影像故事(80)丨蜡痕承岁月
...好越受欢迎。”她回忆小时候,脸上带着笑。王月圆穿上民族服饰。蜡染伴随王月圆的一生。 过去,蜡染主要在家庭内部传承。年少时,王月圆痴迷于此,却只能在繁重农活后抽空练习。改革开
2025-07-08 22:08:00
玩转年货节 热闹过大年丨黔东南馆“苗侗山珍”魅力无限
“这是苗银,您可以试戴一下……”“这是杯垫,是蜡染纯手工做的……”2月1日,在筑城广场2024年新春年货节黔东南馆,一家卖苗族手工蜡染服饰和手工艺品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摊主李焕正
2024-02-03 18:1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9月19日上午10点,贵阳奥体中心迎来一场全民狂欢的开幕战,“城超”首战正式打响,贵安智算队与邯郸成语之都队激烈交锋。当晚
2025-09-20 05:20:00
2025太原马拉松赛将于9月21日鸣枪开跑。9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兆森深入赛事活动关键点位,调研督导筹备工作并现场办公
2025-09-20 06:53:00
9月18日,省城部分大中小学师生齐聚山西大学,共同上一堂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共学、共思、共悟
2025-09-20 07:24: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9月21日,2025太原马拉松赛即将开跑,4万名来自中外的体育爱好者齐聚于此。山西移动太原分公司以5G-A全程守护
2025-09-20 07:24: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清晨5:30补给站就位、15:00延迟退房、免费停车7小时……2025太原马拉松赛将于明日鸣枪
2025-09-20 07:24:00
2025太原马拉松赛将于9月21日燃情开跑,95128平台承担比赛期间出租汽车保障出行任务,9月19日至21日该平台开通马拉松专属约车通道
2025-09-20 07:24:00
9月19日,正值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期间,由省妇联、市妇联主办,万柏林区妇联、长风西街街道妇联与晋祠路社区妇联联合承办的个人信息保护主题日活动
2025-09-20 07:24:00
9·20全民国防教育日海报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设计 宁静 吴美慧
2025-09-20 07:26:0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白皮书介绍,我国妇女健康重点问题攻坚突破
2025-09-20 07:34:00
记者从民航局获悉,自10月1日起,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统一使用电子行程单,不再提供纸质行程单。此前,为便利旅客无纸化出行
2025-09-20 07:34:00
大河网讯 9月19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开封,走进东坝头镇黄河湾、焦裕禄纪念园、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
2025-09-20 08:01:00
聚焦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协同联动 产旅融合 文化赋能
协同联动 产旅融合 文化赋能——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亮点透视9月17日,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在邢台市抱香谷骑行小镇骑行
2025-09-20 08:01:00
大河网讯 9月19日下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开封,走进东坝头镇黄河湾、焦裕禄纪念园、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
2025-09-20 08:01:00
邮储银行闽侯县支行深入批发市场开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宣传活动
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025年9月13日,邮储银行闽侯县支行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闽侯县南通海峡冻品批发市场
2025-09-19 19:56:00
邮储银行福州市仓山区支行与仓山区司法局党建共建签约 共沐英雄精神 共筑服务堡垒
2025年9月1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州市仓山区支行与福州市仓山区司法局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以“共沐民族英雄之光 共筑坚强战斗堡垒”为主题
2025-09-19 1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