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每次办理银行卡时,业务人员都会问我们要不要开通短信通知,开通后会短信通知银行卡里的金额和花销。
这对那些有记账习惯的人来说很方便,能随时提醒每天的开销,银行卡上的数字也让人更有动力赚钱。
对打工人来说,一个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短信提醒工资到账的瞬间,人们不用浪费时间自己去查工资。
短信通知业务既方便又贴心,但银行员工却提醒客户别再给银行卡开短信通知,不少人之前还不当回事,经提醒后才重视起来。
一、谁在使用短信通知业务
发短信是一种常见的通知方式,甚至成为产品推销的一种手段,一天几十条短信可能全是广告。
特别是银行和手机运营商总会不知疲倦的发短信推销套餐,所以很多人都关闭了银行卡的短信提醒功能。
但也有人嫌麻烦没有打电话取消短信通知,对这些人来说取不取消全凭自己选择,但对有些人来说则不是。
有些人不取消短信通知业务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不知道怎么取消,二是自己本身需要这项业务。
即便是在手机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人没跟上这个时代,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打电话可以取消短信通知这件事。
有老人的家庭就能明白其中的苦衷,有时候花一个小时甚至是一天才能勉强教会老人发短信和打电话,复杂的内容老人根本理解不了。
除了老人之外,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取消短信通知。
他们的记忆力虽然比老人好,但有些人认不全字。
工地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虽然也能熟练的使用手机来打电话发短信,但他们打字的速度很慢,也根本不知道发短信的原理。
他们可能会认为短信提醒是手机自带的,因此不会去深入追究,也不会想到要打电话去取消。
其次就是因为身份和工作需要短信提醒业务的人,比如学生和公司职员。
现在初高中学校都会禁止学生带智能手机,只能带老年机,学生要通过短信才能知道父母有没有打生活费。
大学发奖学金也是,因为是由上到下层层审批的,所以时间不固定,开通银行卡短信通知才能第一时间知道到账信息。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很多公司发工资也是这样的,直接把钱打到银行卡,短信通知后,个人可以直接核对而不用再费心思去查询。
对这些人来说,收到短信提醒应该是高兴居多。
有些银行卡会短信通知客户兑换积分、回馈新老用户以及银行新推出的活动,如果对客户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人们当然乐于保留。
但银行也要赚钱,方式之一就是贷款赚利息。
银行会给客户打电话、发短信推销贷款方案,给很多人带来困扰,这也是很多人讨厌银行和关闭短信通知的原因之一。
短信通知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很多银行工作的员工会建议客户取消。
二、为什么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
银行卡的短信通知本意是方便客户及时了解账户状况,但后来却逐渐变味,被银行拿来推销贷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银行卡短信通知还可能隐藏着安全隐患,公安机关这几年都在大力整治短信诈骗活动。
第一个隐患就是个人隐私泄露,一开始大家都不明白隐私泄露会有什么风险,直到电话推销准确的说出你的银行账户,并诱骗你贷款。
在银行保密措施严格的情况下,个人隐私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所有系统都是有漏洞的,黑客会伪造短信通知。
一旦客户点击了通知中的链接,黑客就能获得你的相关信息,通过关联还能获得家人的隐私信息。
短信通知的形式和手段多样,他们会模仿官方语调,并准确说出名字、账户等相关信息来骗取信任。
开通银行卡短信提醒的人一时难以反应,万一失手点击链接,或者轻信诈骗分子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光2023年,我国就破获了43.7万起短信诈骗案,里面还有很多是有组织、成规模的诈骗集团,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
2020年,四川省抓获的犯罪集团使用5万多张电话卡,一共给全国20多个省发送了1800万条诈骗短信,诈骗了800多万元。
诈骗短信的数量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多,受害者更是不计其数。
开通短信提醒的人因为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短信通知,所以更容易放松警惕,在无意中泄露相关信息。
现在科技很发达,微信、支付宝等软件都有支付和收款的功能。
很多人为了方便通常不会把钱放在银行卡里,而是提现到微信钱包或支付宝零钱里。
如果不使用银行卡来付钱就没必要开通短信通知了,因为微信和支付宝同样具有通知功能。
银行卡一般只通知大额支出,但微信和支付宝会将每一笔支出都记录下来,即使只是几分几毛也会免费通知使用者。
但银行卡的短信通知功能一般是要收费的,一年可能要二三十块钱。
银行一般不会询问个人意见,而是直接从银行余额里扣除。
如果个人想要了解银行卡里的金额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
现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各大银行都有自己的官方App,查询快捷又方便。
如果不想下载这些App,我们可以关注银行的微信公众号,通过绑定相关信息来获知银行的活动。
这些查询都是免费的,不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涉及诈骗。
三、银行员工提醒预防短信诈骗
不仅我国深受短信诈骗的危害,美国的短信诈骗同样猖獗。
据《每日邮报》统计,美国人每天累计收到的诈骗短信有3.76亿条。
这些短信会冒出银行、购物客服或者政府人员来盗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资金。
美国人在2021年因为这些短信被诈骗了100亿美元,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世界公敌”。
中国为了打击短信诈骗会自动拦截诈骗短信和电话,2023年山东反诈平台每天要拦截5.1万个短信和2.2万通电话。
尽管公安机关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拦截诈骗短信,但还是有人会上当受骗,等到人财两空时才意识到是骗局。
预防短信诈骗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官方要加强打击力度,其次是个人要加强自我防范,提高警惕。
短信诈骗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在2022年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国各地依据相关法律来打击短信诈骗活动。
其中一项就是建立全国性的反诈平台,公安机关通过直播和民访等形式增加国家反诈App的下载量。
这款软件是由公安部刑事侦察局研发的,能够24小时免费提供防诈骗保护,对诈骗电话和短信进行智能拦截。
如果我们发现诈骗的网站、手机号和App,还将迅速举报封杀它们,减少受害者的数量。
国家反诈App还会推送一些诈骗案例,帮助人们防范最新的诈骗手段和技术,5年来共拦截68.4亿条诈骗短信。
同时,公安机关要打击境内外的诈骗分子。
今年5月武汉警方成功捣毁5个诈骗窝点和13个空壳公司。
去年缅甸将4.9万名诈骗犯移交回中国,沉重打击了“果敢四大家族”。
中国不断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也是为了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
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不能和警察一起上战场抓诈骗犯,但可以提高警惕,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诈骗犯刚开始是抓住人贪小便宜的心理,用中彩票和各种福利来诱惑人,但现在诈骗分子的手段已经升级了。
诈骗分子会伪造官方身份给人发验证码,通过引起好奇心来植入各种病毒,拿到自己和家人的隐私信息。
之后,他们会通过高科技来合成音频和视频,假扮家人来骗取钱财,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手机有陌生短信,最好不要直接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我们可以通过官方App、微信和支付宝等平台查看情况是否属实。
如果诈骗分子伪装家里人,我们不要着急忙慌的汇钱,而是要打电话给家人朋友再三确认,情况严重的最好及时报警。
结语
科技的进步本该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心,但短信通知却变了味,从单纯的通知账户信息到广告推销,让人们越来越不耐烦。
短信通知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国内外的不法分子主要是通过短信和电话来骗取钱财,所以关闭短信通知也许会更安全。
现在微信、支付宝已经成为便民利民的软件,查询、搜索和支付功能都是免费的,比短信通知更快捷省钱。
年轻人可以为家里的老人取消短信提醒,很多诈骗分子的欺骗对象就是跟不上时代且毫无防备的老人,可能一不留神养老金就没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0.11.30 《紧急提醒!1800万条诈骗短信全部出自这个号段!一天最高发出20万条》
参考消息 2023.3.23 《英媒:美国人每天收到超过3.76亿条诈骗信息》
环球网 2021.11.16 《这十条防诈骗秘籍告诉你:没有多么精明的骗子,只有不看反诈宣传的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