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阿孜古丽·吾甫尔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毛皮画上的马文化巡展,即将启程奔赴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首站定于12月9日在上海百代艺术馆进行为期九天的展出。这是纤维艺术毛皮画艺术家阿孜古丽·吾甫尔和她的归迹艺创团队的120余件作品首次集中展出。
随后“归迹”的作品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将继续在乌鲁木齐、伊宁进行巡展。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骐骥之跃”“骁腾万里”“骏业日新”和“骋怀游目”。作品不仅展示了马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也向观众展现了纤维艺术毛皮画所蕴含的马文化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据悉,国家艺术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是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一项公益性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因为有较高的艺术要求和评审环节,备受艺术界推崇。
阿孜古丽·吾甫尔是纤维艺术毛皮画的非遗传承人,乌鲁木齐归迹艺创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立者。游客能在新疆国际大巴扎看到她的一件件毛皮画作品和衍生品,也能在北京798艺术区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的藏品中看到她的作品。她的毛皮画作品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收藏。
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阿孜古丽·吾甫尔先后在北京开了四家连锁新疆风味餐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经商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了她勇于探索和不服输的个性。2008年一次牧区骑马时抚摸马毛皮的瞬间,让她有了想在上面画画的冲动,从此开始探索毛皮画创作。创作初衷很朴素“:我经常给北京的朋友带新疆的葡萄干、红枣作为礼物,那时我想,如果能送他们一副毛皮画,一定是最特别的礼物。”
后来回到乌鲁木齐,她把毛皮画创作作为重新开启的事业。
毛皮画作为一种纤维艺术形式,从简单的印记到作品,阿孜古丽·吾甫尔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去探索、追寻和创新。在毛皮上作画不同于其他材料,从选择一张合适的毛皮到整理、起稿、修毛、上色,每一步都是回到毛皮本身,和它们进行对话、交流并赋予毛皮第二次生命的过程,其中耐心、技法、创造力缺一不可。光是修毛这个步骤,废掉的毛皮就不计其数。在解决毛皮上色问题时,她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经常用自己的头发试验染料,有一段时间,她的头发成为“杀马特”造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种天然原料,进行调和后,解决了这些问题。
每一张天然毛皮都有不同的厚度、密度、斑痕和毛旋儿等,上色时笔触要顺着毛的生长方向随时调整,调节轻重,手眼一致,这也是艺术对自然本身的尊重。
毛皮画的创作中,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新疆盛产天马,更滋养了丰富的马文化。马形体俊美、洒脱奔放、忠诚可靠,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是被赋予文化和精神价值最多的动物,也是人马关系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积淀,最终聚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孜古丽·吾甫尔和团队成员尝试临摹过古画,比如高昌《王者出行图》、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侍马图》等,这些作品让她进一步感知了古人和马的关系。在她看来,天然的毛皮赋予了画上的马以真实毛皮的光泽和质感,每一张毛皮的不同决定了毛皮画作品的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它们可观、可触、有温度,更是饱含了匠人们的温情。创作中人和画中的马就有了一种情感的交流。
2015年,阿孜古丽·吾甫尔和团队创办了乌鲁木齐归迹艺创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作毛皮画并培养这项古老且新生艺术的传承人群。取名归迹,代表着以毛皮画为载体,回归非遗,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归迹”受邀入驻新疆国际大巴扎,她的毛皮画衍生品也成为了畅销的旅游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喜爱。2022年,新疆毛皮画被评为乌鲁木齐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当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阿孜古丽·吾甫尔说:“我特别喜欢非遗再造这个概念,它很好地诠释了我们正在做的事,如今,我们正致力于打造行走的毛皮画,不仅让毛皮画挂在墙上,还丰富了它的载体,成为戴在头上、背在身上、放在案头的生活艺术品。”
她说,在巡展中将会听取更专业的建议,为高水平的创作打开思路,以便将毛皮画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播下去。希望将古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马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全国的观众。通过对毛皮画这项古老技艺的创新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