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网络文明建设愈发重要。为营造健康、有序、文明的网络环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近日,“天眼问政”专家团成员、贵州省律师协会大数据和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联(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建,为大家系统梳理了这些法律法规,让我们一同了解它们如何为网络文明保驾护航。
“天眼问政”专家团成员、贵州省律师协会大数据和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联(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权利,划定边界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为网络文明奠定了基础。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这一权利并非绝对,行使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意味着在网络空间发言时,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第三十八条明确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成为禁止网络侮辱诽谤的法律根源,为公民在网络上的人格保护提供了坚实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严惩网络犯罪高压线
刑法针对网络犯罪设置了三条“高压线”。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对网络暴力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当网暴信息转发超过500次时,已达到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入罪标准;若同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则进入公诉程序,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规定,贩卖超过5000条普通信息就会入刑,有效保护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即“帮信罪”,让那些为网络犯罪提供出租银行卡、技术支持等帮助的行为也难逃法网,从源头上打击了网络犯罪的滋生。
图片由AI生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全方位保障网络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用户实名制、数据境内存储等多个方面,为网络安全构建了坚固防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该法对其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用户实名制则有助于规范网络行为,便于追溯违法违规者。例如,曾有平台因未落实实名制要求,导致账号管理混乱,最终被罚款50万元,这一案例凸显了实名制的重要性。数据境内存储规定,保障了国家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带来的潜在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精细管理数据全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聚焦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政务数据开放机制等关键环节。通过数据分类分级,能够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车企向境外传输道路数据需审批,就是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具体体现,防止国家核心数据外流。政务数据开放机制的建立,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数据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切实维护个人隐私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最小必要原则、单独同意规则(针对敏感信息),并赋予个人查阅、删除、携带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一些APP强制索要通讯录权限,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根据该法,此类行为将受到严厉监管,相关APP可能面临下架处罚,有力保护了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捍卫英烈尊严与荣誉
在网络时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不容亵渎。《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禁止歪曲、丑化、亵渎英烈事迹的行为,如篡改邱少云照片制作表情包等恶劣行径。同时,要求网络平台即时删除侮辱英烈的信息,让英烈的精神在网络空间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构建网络反恐坚实防线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网络成为反恐怖主义的重要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平台需主动筛查涉恐音视频,如暴恐动作教学等内容,并对涉恐账号立即冻结向公安报告。这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恐怖主义在网络上的传播和蔓延,维护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营造健康内容生态
该规定通过建立“七鼓励、十一禁止、九抵制”清单,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提供了明确指引。跟帖评论“先审后发”制度,从源头上把控了信息传播的质量。曾有平台因放任低俗内容传播,被暂停更新功能,这一处罚促使平台更加重视内容审核,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内容生态。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规范账号管理秩序
为保障网络空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要求对职业资质进行核验,如医生、律师等职业需提供相关证明。同时,禁止仿冒新闻媒体账号,防止虚假信息传播。假冒“人民日报”发稿等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相关账号会被永久封号,维护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范新闻信息服务
新闻采编仅限持证机构,转载新闻需注明来源,这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核心要求。自媒体发布时政新闻属于违规行为,曾有自媒体因发布时政新闻被罚款10万元。这一规定确保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专业性,维护了新闻传播秩序。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明面临新的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由7部委联合发布。该办法提出了四大合规要点:训练数据合法,不得使用侵权内容训练模型,如盗版书籍等;深度伪造标识,AI生成的图片、视频需添加水印或文字标识;禁止颠覆价值观,拒绝生成煽动分裂、绿色暴恐等内容;保障用户知情权,需明示服务为AI生成,不得隐瞒性质。曾有某AI绘画工具因未标识生成内容,被限期整改并罚款,这一案例为AI服务提供者敲响了警钟。
丁建表示,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这些与网络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规范了网络行为,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共同守护网络文明,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主持人/文字 冷赛楠
摄像 潘先万
剪辑 周旺泽
编辑 孙远铭
二审 肖慧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