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四川新闻网消息 当费尽力气打赢官司,申请了强制执行,法院穷尽一切手段,查房、查存款、查车辆,结果发现被执行人根本无财产可供执行时,你可能遇到了“执行不能”。
其实,作为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忠实捍卫者,每一位执行法官都是发自内心地想维护法律权威,为申请人执行到其应得的“真金白银”。但是,并不是所有执行案件都具备执行完毕的基础,有商业交易就有风险,因此,“执行不能”案件无可避免。
“执行不能”是指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穷尽现有的各种执行措施和手段,未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或对被执行人财产处置后再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从而无法实现或无法全部实现申请执行人债权的情形。
案例释法
在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中,依据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应向申请执行人支付赔偿款10万余元。执行过程中,法院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财付通、支付宝余额、股票、工商股权、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等财产进行网络查控,并前往被执行人住所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且因已年满六十岁,无固定工作及收入,身体患病,无继续履行能力。该案就属于法院采取了所有查控措施后,发现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亦无继续履行能力的“执行不能”案件。
“执行不能”案件主要类型
民间借贷类案件。大多数当事人“重承诺、轻防范”,无有效财产作抵押,判决生效后很难查找到被执行人行踪及财产线索,导致案件无法执行到位。
涉众类案件。集中在非法集资、问题楼盘、刑民交叉等案件,此类案件多种权利交织叠加,被执行人所剩资产不多且往往被多个司法机关查封扣押,财产难以处置变现。
传统侵权类案件。如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等案件,被执行人自始就财力有限,确无清偿能力。
对“执行不能”案件的救济路径
启动“执转破”。即执行程序转为破产程序,由申请执行人进行债权申报,通过破产程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及债务进行统筹和协调,使得各债权人的权利得到平等受偿,有效弥补执行程序的不足。同时,“执转破”也有利于将司法资源集中用于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
开展司法救助。针对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劳动报酬等涉民生案件,若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法院穷尽所有执行措施仍无法执行到位,导致申请执行人陷入生活困难、难以维持日常生活的,法院会积极开通司法救助,让生活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如何有效防范“执行不能”
及时申请财产保全。为了保证权利能够实现,诉讼前及诉讼期间财产保全很关键。实践中,被执行人在进入执行程序前转移、隐匿财产的情形并不少见,申请执行人虽然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救助,但要耗费相当人力、时间成本,结果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若债权人掌握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应及早申请财产保全,以保证自己胜诉后能顺利实现权利。
积极辅助法院执行。法院并非侦查机关,难以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进行实时监控。因此,申请执行人也应积极行动,以保障自身债权的实现,如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有转移财产的迹象,应及时向法院反映。若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逃避执行,申请执行人亦可留心被执行人经常出入的地点,协助法院寻找被执行人的下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也应积极寻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一旦发现被执行人下落或者有可执行的财产,及时申请恢复执行。
理性认识商业风险。商业交易有风险,因此应该具有风险意识,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预见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做出交易行为时,应对交易相对方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具备承担相应违约风险的合理预期。申请执行人应理性看待法院执行,正确认识“执行不能”。(供稿:南部县人民法院殷晓青)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