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政已阅丨省长公开信的背后,是浙江办了20年的这件大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18 21:55:00 来源:杭州网

潮新闻讯 10月16日晚,浙江省长王浩致全省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刷屏朋友圈。

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浙江人总能如期收到这样一封写到大家心坎上的信。信的内容,是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第二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正如公开信一开头所言: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公开信一发出,涉及交通、健康、就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种各样的民间期待迅速涌来,留言也一下子“盖起高楼”。有网友直接点赞这项工作:把群众“心事”办成民生实事。

在浙江,这个做法已坚持了20年,这份期待也保持了20年。而社会各界踊跃建言的热情背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浙江各级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一件大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这件事,得从2004年说起。

那年10月,一份让无数浙江人倍感温暖的重要文件亮相。

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提议和推动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围绕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科教文化、社会稳定等十大重点领域,明确加快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和督查考评五大工作机制。

紧接着,在2005年2月召开的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浙江每年为民办十方面实事的温暖征程由此开启。

此后,每年第四季度,省政府都会对下一年的为民办实事工作开始项目征集。在次年的省两会上,新一年要办的“十个方面实事”都会正式向公众公布。这些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强化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庄严承诺。

在民生项目征集工作中,浙江十分注重集思广益,各地纷纷建立群众“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的村情民意信息网。2014年底,省政府还首次通过网络,征集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些年来,回应老百姓“水涨船高”的民生关切和诉求,浙江办成了百姓关注的许多操心事、烦心事。

比如回应“办事难”,浙江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让老百姓提交一次材料,就能一次办好从出生、上学、就业、婚育、置业、退休、养老和身后等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为缓解“看病难”,浙江深入开展县域医共体改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

翻阅历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成绩单”,已阅君发现,不仅既定项目全部完成,超指标任务完成的更是比比皆是。比如2022年的实事中,“浙里优学”目标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8万个,实际新增超15万个,完成率达194.6%;“浙派工匠”目标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人,实际新增41.25万人,完成率206.3%……

民生实事的办理机制也不断创新完善。2022年,浙江首次以政府工作报告之外的清单形式,单独列出“十方面民生实事落地落细清单”,将2万多个项目点位进行公布,让民生实事实施变得更加清晰。

近20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拿出新增财政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随着一批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民办实事,怎样更好地体现“为民”两字?这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就是忙到了点子上”,“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

“民呼我为”,就是浙江首创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这要从杭州西湖区翠苑一区讲起。2003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期间,习近平同志将翠苑一区社区作为基层联系点。习近平同志先后多次到翠苑一区社区调研,还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

由于翠苑一区社区老龄人口多,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养老问题,听到大家反映老年人就餐困难,他建议社区专门办个面向老人的食堂。在社区党委的推进下,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正式开张,这也是杭州市首家老年食堂。从这里起步,老年食堂在浙江遍地开花。

这些年来,“民呼我为”的理念从一个社区、一座城市传遍之江大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共识和工作导向。

长效机制如何落地落细,做到真正为民办实事,浙江各地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民生项目征集工作中,为集思广益,各地纷纷建立群众“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的村情民意信息网。2014年底,省政府还首次通过网络征集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再比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声”决定“民生”。早年,宁海乡镇民生实事项目年内开工率只有六成,很多实事多年落实不了,拖成了“心事”。2008年,宁海县探索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民生项目从政府“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一字之变,迈出了浙江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步,也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中跨出了一大步。

2018年4月,这一机制在全省市、县、乡三级实现全覆盖。票决制自2017年全面推行以来,到去年底全省确立的民生实事项目数量已达5万余件。

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汇聚在一起,办成了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兰溪将大肠癌筛查工作列为民生实事,有效筛查出高危人员2万余名;仙居率先打造“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定期下村为山区群众送药,实现患者配药零次跑;舟山放学后托管服务实现了主城区及县镇公办小学全覆盖,惠及3400余名学生……

如今,这一做法已从浙江走向全国。2022年10月,《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规定》正式施行,对民生实事项目民意征集、实施、监督等各个过程进行规范,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根据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浙江不断拓展实事领域,丰富实事内容,细化实事项目。近年来,浙江持续打造 “民呼我为”统一平台,通过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各类民意反映平台渠道,实现了一个口子收集民意大数据。

网友牛奶@咖啡这样评价浙江的“为民办实事”工作:步履不停,探民之所向;民有所呼,解群众之难。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成于务实。如何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让政府做的事成为百姓满意的事?

浙江的为民办实事机制,还在不断深化和探索中。

先看数字赋能。目前,浙江已构建起全省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体系,迭代升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去年底,全省统一的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上线,把民生实事“提、定、办、评、赛”5个核心环节互联互通。为确保广泛吸纳民情民意,应用还接入了全省各级民呼我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政协民生议事堂等数字化应用数据。

在应用后台,来自各方的海量意见建议被分门别类,归入社会安全、教育助学、城乡宜居、医疗卫生等11个领域,提升民意归集的效率。

这套数字化应用体系,有效促进了民生实事高效高质落地。以2022年为例。2万多个民生实事项目点位的业务、资金、空间、进度、责任主体等400余万条数据信息,均被集成至“身边民生实事”数字应用集中呈现,形成了民生实事项目立体画像,还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的数据贯通和集成。

依托这个数字化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民生实事任务一目了然、建设进度“一屏总览”,一旦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满意度等出现问题,系统还将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有力促进“办成事”。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为此,浙江不断拓展群众评判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的渠道。去年初,浙里办、微信端上线“身边民生实事”小程序,自动定位展示周边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通过“好差评”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议。

中共中央在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为此,浙江省委深改委专题研究,提出深入推进民呼我为工作体系改革。通过改革,继续深化对“民呼我为”实现路径、机制、手段的探索。

办实每件事,才能赢得万人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一视点丨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
...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23年10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开信,向社会公开征集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截止到目前
2024-01-20 11:18:00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广大市民朋友们:大家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好
2023-10-01 06:48:00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事工程,青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省长公开信,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项目,并收集整理近年来审计、巡视、督查和信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
2024-01-31 15:35:00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浙江:三处“人民”背后体现何种民生深意?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张斌摄中新网杭州1月12日电 (记者 王逸飞)“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12日于杭
2023-01-12 16:53:00
...表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民生实事议题,首次以“市长公开信”形式征集意见,找准群众需求。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方能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小幸福,大民生。如何使广大群众真正成
2024-02-03 07:02:00
落实民生实事贵在“早”
...嘉兴2024年民生实事工作去年底就开始启动,通过“市长公开信”的形式倾听民意,先后征集到意见建议2051条,同比增长66
2024-01-23 06:47:00
...社会公开征集2024年南通市民生实事项目。一、征集时间公开信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9月30日止。二、征集要求(一)主要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就业创业、文化体育、住
2023-08-18 00:19:00
述评:浙江推进改革“久久有何功”?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会场。张斌摄中新网杭州1月12日电(记者 张斌)12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开幕。浙江省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01-12 22:04:00
...月后,阿里云智能集团率先完全分拆启动,张勇再次发布公开信,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职务,只保留在阿里云的任职。过去半年里,张勇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阿里云。8月10日,阿里发布了启动
2023-09-11 17:3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很多人开启人生第一次飞行之旅,提前多久去机场?怎么值机过安检?行李如何托运?哪些物品不能带上飞机?作为“首乘旅客”毫无经验
2025-10-08 14:35:00
“什么?猴哥跟labubu同框出现?李白跟昭君组cp?小龙虾上街游行了?”10月1日,不少武汉市民的短视频平台被光谷街头的热闹场景刷屏
2025-10-08 15:17:00
【我们的节日·中秋】【文化进万家】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李家义村:国庆中秋共欢畅 公益电影进乡村
鲁网10月8日讯为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李家义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展
2025-10-08 15:32:00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十堰各地乐享欢乐假日
十堰广电讯 国庆中秋假期,十堰各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市民游客沉浸式游玩体验,尽享欢乐假日生活。这个假期,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
2025-10-08 15:33:00
胶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节日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全力守护群众“精神家园”
鲁网10月8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王艺璇)为规范辖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筑牢节日文化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精神家园”
2025-10-08 16:08:00
【我们的节日·中秋】【文化进万家】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沟头村:国庆中秋聚一堂 “一村一年一场戏”乐民心
鲁网10月8日讯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沟头村“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暨四季村晚活动火热开演,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欢乐与温情的文化盛宴
2025-10-08 16:39:00
这个假期,有一种“焕新”叫辽源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辽源这座城市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老街新生 记忆与未来的交融10月1日,辽源“小什街”开街仪式上
2025-10-08 17:18:00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长岭老产品陈列馆:见证“军转民”的突围与生长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 156 项重点工程之一的陕西电子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已走过 70 年历程。长岭老产品陈列馆以“以史增信
2025-10-08 17:51:00
央媒看太原月满中秋,情满家国,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欢度中秋佳节,赞美幸福生活,祈愿国泰民安。10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栏目以《月满中秋各地多彩活动欢度佳节》为题
2025-10-08 18:33:00
节日我在岗丨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全员值守 护航城市安全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嘉辉 通讯员 周杨扬)国庆中秋假期,十堰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全员上岗,全面加强城区主次干道及街头游园的树木修剪与管护
2025-10-08 20:07:00
宁国:600多名游泳健儿逐浪青龙湾
大皖新闻讯10月8日上午,2025年长三角公开水域邀请赛暨宁国青龙湾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在被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的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激情开赛
2025-10-08 20:35:00
垓下遗址博物馆试运营结束暂时闭馆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8日从垓下遗址博物馆获悉,该馆即将试运营结束暂时闭馆。公告显示,博物馆将于2025年10月9日(周四)起正式闭馆
2025-10-08 20:35:00
假日抢抓施工期 三荔水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大抓项目看进度
10月6日,三荔水库工程大坝枢纽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者坚守施工一线,以“节日不停工
2025-10-08 20:48:00
金秋揽月迎双节 河南迎游客8136.3万人次,旅游收入539.1亿元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超长假期为河南文旅市场注入强劲活力。10月8日,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
2025-10-08 21:07:00
大皖新闻讯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太湖县以晴好天气为主,文旅市场持续向好。假日期间,全县文旅供给丰富多元,文旅消费活力充分释放
2025-10-08 2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