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图说:陶依嘉在为民服务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脱下戎装,他们军魂不改,扎根各行各业履职尽责;重新出发,他们本色依旧,初心不忘谱写新的荣光。近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上海退役军人陶依嘉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自1982年在南京路推出了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始,她将学雷锋为民服务视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即使已经退休,但40余年来风雨无阻,铸就了南京路上的一个传奇。“为人民服务”,许下便是一生,干起来便是一世。陶依嘉以实际行动展现着当代退役军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
40余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
陶依嘉1971年入伍,1976年退役后回到上海,被分配到南京东路上的第一医药商店工作。1982年3月,正值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她带领着5个民兵团员,在南京路推出了第一辆为民服务的小车。此后的40年里,每月20日,她都会按时赴约,忙碌的身影,成为了南京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凌晨4点钟起床,5点到单位,整理分发血压计、常用药品、拷边机等出摊要准备的服务用品,再把桌椅一张张从楼上搬下来……不到7点,服务摊位就准时开放,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群众队伍。温馨便捷的服务让不少阿婆老伯每一次都满含期待,促使陶依嘉立下了坚定的信念,承诺“每个月都来”。
一句承诺,一个约定,在之后的40年里,仅在女儿诞生的那个月,在医生的再三劝阻下,陶依嘉唯一一次缺席了为民服务。但下一个月,她怀里抱着小宝宝,依然准时出现在服务台前;父亲病危,她陪了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仍旧拖着疲惫的身体,如约出现在服务台前;患病手术,前一天刚拆线的她,忍着疼痛、冒着冷汗,在20日准时为群众提供服务……这些在旁人看来异常艰难的时刻,陶依嘉只是淡淡地说,“服务人民是大事情,个人的事儿是小事情,能克服就克服,我觉得这没什么。”
不断拓展延伸,创新服务平台
服务台的出摊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利用的全部是陶依嘉和民兵团员的业余时间。然而,时间总是不够用,每次都有没排到的群众,看到他们脸上失望的神情,陶依嘉萌生了拓宽为民服务平台的想法。
1997年11月,以陶依嘉名字命名的“依嘉医药热线63224457”正式开通。陶依嘉带领着党团员、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服务队,明确各自职责,为消费者提供“求医问药、邮购代办、送药上门”等特色服务,这些“想求助者之想,助求助者所急”的志愿服务,深得人民群众的青睐。每天应接不暇的咨询电话和电子邮件,便是最好的印证。
2013年,已经退休的陶依嘉,将“依嘉医药热线”转型打造成了“(依嘉)劳模服务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拓展了志愿服务的领域。此外,她还牵头设立了“陶依嘉为民服务基金”,帮助对象覆盖高龄孤老、军烈属、残疾人、困难学生、失足青年等各类困难人员,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从推小车上街服务到固定设摊,从“依嘉医药热线”开通到“(依嘉)劳模服务创新工作室”成立,陶依嘉为民服务的平台在不断地开拓创新。陶依嘉说,“医药行业事关治病救人,有它的特殊性。病人有什么需要,我们就要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