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8 05: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荷使初访中国记》首页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阳谷阿城下闸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 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成为外国人观察中国物质文明和地域文化的窗口。《荷使初访中国记》是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清顺治十二年至十四年间,荷兰来华使团在中国的见闻。该书是其耳闻目睹的一手记录,为研究清代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提供了宝贵资料。

□冬华

长途访问

约翰·尼霍夫1618年出生于德国,早年做过水手,后来到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工作。1655年7月19日,为建立有利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关系,包括他在内一行16人的荷兰使团受命远涉重洋出使中国。

8月中旬,使团一行到达中国南海一带。荷兰使团进京的路线是广州通北京的传统贡道,先是从广州到三水,然后溯北江而上,到南雄下船,再由地方官征集夫役,把所带礼物背过大庾岭,到达江西省境内;然后在南安府上船,沿赣江顺流而下,经吴城镇入鄱阳湖,再由鄱阳湖入长江,经长江北岸的仪征县到达扬州。

使团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二十一日从扬州开始沿运河北上,途经扬州、高邮、宝应、淮安、宿迁、济宁、南旺、张秋、东昌、临清、武城、故城、德州、东光、沧州、青县、静海、天津、河西务、通州等众多运河城镇,七月十二日在张家湾下船,然后由陆路到达北京,因此《荷使初访中国记》对运河两岸城镇风情的记载尤为详细。完成任务后,使团于1657年3月末抵达印尼的巴达维亚外港,前后经历大约2年时间,并向东印度公司提交了相关报告。

1665年,《荷使初访中国记》出版,其内容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自然、地理、风俗、物产、城镇、建筑等,同时绘制了众多精美的插图。

《荷使初访中国记》原稿是尼霍夫向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提交的报告,尼霍夫的哥哥亨利受其委托进行整理,并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内容进行了修改。其实不只是亨利,后来的其他出版者为了取悦读者,均根据当时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原著进行了删改,故而流行于市面的版本问题很多。

《荷使初访中国记》描述的中国,虽不如《马可·波罗游记》那般梦幻与传奇,但还是激起了读者的兴趣。18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欧洲社会出现了“东方热”,尼霍夫游记的影响不容小觑。后来,荷兰汉学家包乐史对该书进行了详细考证和整理,其《〈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基本恢复了该书的原样,并且将沿河途经的城市一一列出,同时将清代运河之全貌呈现出来。

沿线见闻

《荷使初访中国记》记录了当时山东的情况。

明清时期的济宁为河漕重镇。荷兰使团于六月十三日抵达济宁。《荷使初访中国记》记载:“这个城房舍叠栉邻比,并有二座高塔。河两岸的郊区一望无际,人烟稠密。此处还有两道大水闸,闸水时水深达六尺。所有的客栈和茶馆都拥有自己的戏旦来取悦观众,顾客只需付六七文钱就可坐着整天看戏。而这么富有情趣、衣着华丽的男女戏子,竟也能依靠客人所给的如此微薄的钱生活,真是不可思议。”

使团在济宁见到渔民用鸬鹚捕鱼的场面,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他们有一种两边都架着竹竿的小船,用桨划动,上述的鸟就停歇在竹竿上。他们把小船划到湖里,把那些鸟放出,那些鸟就立刻潜到水里寻鱼。而中国的船夫们则继续划桨前行,这些鸟就以同等速度跟着船游动寻鱼。这些鸟的嗉囊用圆环勒住,以防它们捕到鱼后囫囵吞下。这些鸬鹚在水里一叼到鱼,就立刻浮出水面,先把鱼咽到嗉囊里,飞到船上,渔民就使劲掰开它的嘴巴,从嗉囊里熟练地掏出那条鱼来。如果鸬鹚不再潜入水中捕更多的鱼,中国渔民就用棍子或竹板将他们的鸬鹚打得羽毛横飞,这真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张秋镇位于济宁和临清之间,为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荷兰使团于六月十九日来到张秋镇。《荷使初访中国记》记载:“此地距济宁一百六十里,位于皇家运河两岸。该城入口处两旁都建有坚固的防护城楼。城区为正方形,方圆步行约一个小时,有土墙和石造城垛。城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屋,但因人口稀少,大部分房子没人住,而且非常颓坏。城中心靠岸边的地方有一座寺庙叫大王庙,非常漂亮。”

东昌府(今聊城)城因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江北一都会”。六月二十日,荷兰使团抵达东昌府城。《荷使初访中国记》对府城的建筑布局做了详细记载:“该城距张秋城九十里,位于一片空旷地面,方圆约步行一个小时,呈四方形。城墙建筑得十分坚固,比我们见过的所有城墙都好。有两条主要的街道呈十字形贯穿全城,城中心有一座很高的四层建筑物,各层皆有拱门,每个拱门上都有房檐覆盖。这些城门很坚固,每个方向的城门除配有堡垒之外,还各有四座岗楼,守住岗楼就可以控制各段城墙。城北有一座长一百三十七步的木桥供人行走,木桥下是一道环绕该城的河流。城南就是一片很大的郊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那里买到。”

临清地处会通河和卫河交汇之处,为南来北往漕船必经之地。六月二十日,使团抵达临清。《荷使初访中国记》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临清的城市面貌:“该城距东昌城一百二十里,坐落在皇家运河的两岸,有两座城堡互相守卫着,河心还建有二个坚固的水闸。城北有一座由九条渡船搭成的浮桥,人们可以经浮桥来往于河两岸的城区。我们还在这里看到河两岸各有一门小铁炮,设置的位置很洽当。该城位于一片沙质的地面上,建有土质城墙,城里有许多漂亮的房舍和庙宇。城墙上有一个石造的城楼,北门城墙有十五个岗楼,二个圆堡。该城的布局呈不等边三角形,城区的幅员步行约一个半小时。我们在此地买到许多罕见的水果,其中有个大而味美的梨,这种梨可以存放很久。”

武城县西北隔运河与河北省故城县、清河县相望,南连夏津、聊城,东接平原县,东北濒四女寺减河与德州相邻,为两省三地六县交会之地。荷兰使团六月二十五日抵达武城。《荷使初访中国记》记载:“该城距临清一百二十里,环有四方形的城墙。在漳河的右岸,我们尚可看出一些昔日繁华之地的遗迹。这个小城城南的河对岸,有一片居民稠密的郊区,山东省界至此结束,往北进入京畿地区。”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运河全线贯通后,德州成为水陆交通要道,经济逐渐繁荣。六月二十八日,荷兰使团到达德州。《荷使初访中国记》描述了他们眼中的德州;“该城距故城县七十里,城区呈四方形,位于上述河流的右岸,城墙高大漂亮,上面有很多垛堞和圆堡。城郊人口众多,商业繁盛。此地停泊着很多戎克船和其他各种船只,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得以通过。”

南旺奇观

顺治十三年(1656年年)六月十四日,使团一行途经位于汶上县西南、运河东岸的南旺,尼霍夫记录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有人告诉我们,若在这里投九根小木棍到河里,有六根会流向北面,三根会流向南面。我就好奇地在龙王庙的对面试了一下,结果真是如此。”之后途经此地的英国使臣,亦有类似说法:“有一个未经解释的说法,在这里抛一束棍棒在水面上,棍棒也随着水流分成南北两个方向,这确是一种奇异的现象。”

南旺民间的说法则是“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即有七分水向北流,有三分水向南流。实际上,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有关。尼霍夫所在的龙王庙,应为现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内的分水龙王庙,坐落于当时汶河与运河交汇处。

关于该水利设施的修筑,明代万历年间《汶上县志》记载:“永乐九年尚书宋礼始筑,于戴村遏汶,全流出于南旺,四分南流达于济宁,会沂泗诸水入淮;六分北流达于临清,会漳卫诸水入海。然秋夏水涨,犹得自坎河入故道,漕与邑俱利焉。”山东段是京杭大运河全线地势最高的河段,其最高点南旺与大运河南北两端高差达30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设计者考量了地势斜度、地质结构、水量等众多要素,故该工程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

当然,《荷使初访中国记》所记载的世态民生并非都是正面的。使团一行到达张秋镇时发现,该镇虽外观尚可,有不少精致的住房,但几乎大半的房屋无人居住,已呈衰颓之势,“这个地区到处是残垣断壁。因为几年前黄河泛滥,淹没了这个地区,不但水坝河堤,连整个城区和郊镇都被洪水卷走。”

据记载,顺治七年(1650),“河决荆隆口,张秋以下堤坝全部被冲毁,洪水夺大清河河道入海”。清初国力有限,无力救险和治理,黄河随后又于顺治九年(1652)年、十年(1653年)、十五年(1658年)发生了多次决口,运河沿岸百姓的生活深受影响。

尼霍夫一行几乎全程取水路进京,故而能看到清初运河水道、水工设施、沿岸建筑以及运河沿岸民众的生活。其中一些风物民情为当时国人所常见,本国学者记录时难免忽视,但对尼霍夫而言,大运河上所见的一切,都给这位浪迹天涯的旅行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霍夫遍历了山东运河区域,他以新颖的视角对运河沿线的河流河道、闸坝堤堰、传统建筑、乡村市镇以及民风民俗等进行了翔实的观察载述,随行的“专业素描家”还将沿途所看到的城市、乡村、河道、桥梁、塔寺以及其他新奇之物绘制了下来。因此,《荷使初访中国记》具有极高价值。

(本文作者为文史研究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黄鸭之父”霍夫曼:黄色是新生命的颜色
...色?”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提问,“大黄鸭之父”、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笑着说,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黄色是新生命的颜色,是一个生命处于幼年时期的颜色,黄色反映了新生、
2023-09-18 11:57:00
当运河遇见图书馆——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聊城站主题活动正式开启
...题活动启动仪式开启,主题演讲随之举办。聊城运河长卷山东段的绘制,由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博、山东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吕承睿、聊城市图书馆馆长林虎,共绘第一笔。随后三位馆长进
2024-08-05 16:18:00
荷兰首相斯霍夫3日宣布,他所领导的荷兰政府已辞职,他本人将向国王正式提交辞呈。来源 新华社编辑 张婷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06-04 03:30:00
荷兰:郁金香盛放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郁金香出口国。每年3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荷兰传统的郁金香花季,五彩斑斓的郁金香花田吸引世界各地游客。4月14日,小朋友在荷兰利瑟的郁金香花田内游玩(无人机照片)。新
2024-04-16 12:27:00
俄水资源署:修复卡霍夫卡大坝和水库在技术上可行
...个解决方案,但我想说,现在议程上更重要的问题是恢复运河的功能,包括北克里米亚运河和卡霍夫卡主运河,它们是确保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和克里米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他表示,一旦“
2023-09-03 09:27:00
针对是否将进一步限制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对华出口的相关问题, 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近日表示,在做决定时,荷兰政府将考虑阿斯麦公司的经济利益,权衡利益与风险。对荷兰来说,
2024-09-02 17:45:00
境外来华青年数量最多!2024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有这些特色亮点
...大代表覆盖性,还通过国外友城、友好组织等渠道,组织荷兰、罗马尼亚、泰国等国家青年代表以及沿黄省(区)国际青年代表约200人参会。应该说,本届大会是我省境外来华青年数量最多,也
2024-06-28 11:25:00
水电站大坝被炸,会成为俄乌冲突重要“转折点”么?
...除扎波罗热水电站外,该地区另一个关键设施北克里米亚运河的水位也出现下降,而这条运河为克里米亚半岛提供了85%的用水。尽管克里米亚目前饮用水供应仍充足,但陈宇表示,这势必会对克
2023-06-08 14:30:00
当地时间9月2日,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抵达扎波罗热,这是他7月就任首相后首次访问乌克兰。斯霍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西方盟国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以及加快部署F-
2024-09-03 14: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