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8 05: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荷使初访中国记》首页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阳谷阿城下闸

清代荷兰使者眼中的山东运河

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 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成为外国人观察中国物质文明和地域文化的窗口。《荷使初访中国记》是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清顺治十二年至十四年间,荷兰来华使团在中国的见闻。该书是其耳闻目睹的一手记录,为研究清代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提供了宝贵资料。

□冬华

长途访问

约翰·尼霍夫1618年出生于德国,早年做过水手,后来到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工作。1655年7月19日,为建立有利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关系,包括他在内一行16人的荷兰使团受命远涉重洋出使中国。

8月中旬,使团一行到达中国南海一带。荷兰使团进京的路线是广州通北京的传统贡道,先是从广州到三水,然后溯北江而上,到南雄下船,再由地方官征集夫役,把所带礼物背过大庾岭,到达江西省境内;然后在南安府上船,沿赣江顺流而下,经吴城镇入鄱阳湖,再由鄱阳湖入长江,经长江北岸的仪征县到达扬州。

使团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二十一日从扬州开始沿运河北上,途经扬州、高邮、宝应、淮安、宿迁、济宁、南旺、张秋、东昌、临清、武城、故城、德州、东光、沧州、青县、静海、天津、河西务、通州等众多运河城镇,七月十二日在张家湾下船,然后由陆路到达北京,因此《荷使初访中国记》对运河两岸城镇风情的记载尤为详细。完成任务后,使团于1657年3月末抵达印尼的巴达维亚外港,前后经历大约2年时间,并向东印度公司提交了相关报告。

1665年,《荷使初访中国记》出版,其内容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自然、地理、风俗、物产、城镇、建筑等,同时绘制了众多精美的插图。

《荷使初访中国记》原稿是尼霍夫向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提交的报告,尼霍夫的哥哥亨利受其委托进行整理,并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内容进行了修改。其实不只是亨利,后来的其他出版者为了取悦读者,均根据当时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原著进行了删改,故而流行于市面的版本问题很多。

《荷使初访中国记》描述的中国,虽不如《马可·波罗游记》那般梦幻与传奇,但还是激起了读者的兴趣。18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欧洲社会出现了“东方热”,尼霍夫游记的影响不容小觑。后来,荷兰汉学家包乐史对该书进行了详细考证和整理,其《〈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基本恢复了该书的原样,并且将沿河途经的城市一一列出,同时将清代运河之全貌呈现出来。

沿线见闻

《荷使初访中国记》记录了当时山东的情况。

明清时期的济宁为河漕重镇。荷兰使团于六月十三日抵达济宁。《荷使初访中国记》记载:“这个城房舍叠栉邻比,并有二座高塔。河两岸的郊区一望无际,人烟稠密。此处还有两道大水闸,闸水时水深达六尺。所有的客栈和茶馆都拥有自己的戏旦来取悦观众,顾客只需付六七文钱就可坐着整天看戏。而这么富有情趣、衣着华丽的男女戏子,竟也能依靠客人所给的如此微薄的钱生活,真是不可思议。”

使团在济宁见到渔民用鸬鹚捕鱼的场面,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他们有一种两边都架着竹竿的小船,用桨划动,上述的鸟就停歇在竹竿上。他们把小船划到湖里,把那些鸟放出,那些鸟就立刻潜到水里寻鱼。而中国的船夫们则继续划桨前行,这些鸟就以同等速度跟着船游动寻鱼。这些鸟的嗉囊用圆环勒住,以防它们捕到鱼后囫囵吞下。这些鸬鹚在水里一叼到鱼,就立刻浮出水面,先把鱼咽到嗉囊里,飞到船上,渔民就使劲掰开它的嘴巴,从嗉囊里熟练地掏出那条鱼来。如果鸬鹚不再潜入水中捕更多的鱼,中国渔民就用棍子或竹板将他们的鸬鹚打得羽毛横飞,这真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张秋镇位于济宁和临清之间,为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荷兰使团于六月十九日来到张秋镇。《荷使初访中国记》记载:“此地距济宁一百六十里,位于皇家运河两岸。该城入口处两旁都建有坚固的防护城楼。城区为正方形,方圆步行约一个小时,有土墙和石造城垛。城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屋,但因人口稀少,大部分房子没人住,而且非常颓坏。城中心靠岸边的地方有一座寺庙叫大王庙,非常漂亮。”

东昌府(今聊城)城因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江北一都会”。六月二十日,荷兰使团抵达东昌府城。《荷使初访中国记》对府城的建筑布局做了详细记载:“该城距张秋城九十里,位于一片空旷地面,方圆约步行一个小时,呈四方形。城墙建筑得十分坚固,比我们见过的所有城墙都好。有两条主要的街道呈十字形贯穿全城,城中心有一座很高的四层建筑物,各层皆有拱门,每个拱门上都有房檐覆盖。这些城门很坚固,每个方向的城门除配有堡垒之外,还各有四座岗楼,守住岗楼就可以控制各段城墙。城北有一座长一百三十七步的木桥供人行走,木桥下是一道环绕该城的河流。城南就是一片很大的郊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那里买到。”

临清地处会通河和卫河交汇之处,为南来北往漕船必经之地。六月二十日,使团抵达临清。《荷使初访中国记》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临清的城市面貌:“该城距东昌城一百二十里,坐落在皇家运河的两岸,有两座城堡互相守卫着,河心还建有二个坚固的水闸。城北有一座由九条渡船搭成的浮桥,人们可以经浮桥来往于河两岸的城区。我们还在这里看到河两岸各有一门小铁炮,设置的位置很洽当。该城位于一片沙质的地面上,建有土质城墙,城里有许多漂亮的房舍和庙宇。城墙上有一个石造的城楼,北门城墙有十五个岗楼,二个圆堡。该城的布局呈不等边三角形,城区的幅员步行约一个半小时。我们在此地买到许多罕见的水果,其中有个大而味美的梨,这种梨可以存放很久。”

武城县西北隔运河与河北省故城县、清河县相望,南连夏津、聊城,东接平原县,东北濒四女寺减河与德州相邻,为两省三地六县交会之地。荷兰使团六月二十五日抵达武城。《荷使初访中国记》记载:“该城距临清一百二十里,环有四方形的城墙。在漳河的右岸,我们尚可看出一些昔日繁华之地的遗迹。这个小城城南的河对岸,有一片居民稠密的郊区,山东省界至此结束,往北进入京畿地区。”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运河全线贯通后,德州成为水陆交通要道,经济逐渐繁荣。六月二十八日,荷兰使团到达德州。《荷使初访中国记》描述了他们眼中的德州;“该城距故城县七十里,城区呈四方形,位于上述河流的右岸,城墙高大漂亮,上面有很多垛堞和圆堡。城郊人口众多,商业繁盛。此地停泊着很多戎克船和其他各种船只,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得以通过。”

南旺奇观

顺治十三年(1656年年)六月十四日,使团一行途经位于汶上县西南、运河东岸的南旺,尼霍夫记录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有人告诉我们,若在这里投九根小木棍到河里,有六根会流向北面,三根会流向南面。我就好奇地在龙王庙的对面试了一下,结果真是如此。”之后途经此地的英国使臣,亦有类似说法:“有一个未经解释的说法,在这里抛一束棍棒在水面上,棍棒也随着水流分成南北两个方向,这确是一种奇异的现象。”

南旺民间的说法则是“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即有七分水向北流,有三分水向南流。实际上,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有关。尼霍夫所在的龙王庙,应为现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内的分水龙王庙,坐落于当时汶河与运河交汇处。

关于该水利设施的修筑,明代万历年间《汶上县志》记载:“永乐九年尚书宋礼始筑,于戴村遏汶,全流出于南旺,四分南流达于济宁,会沂泗诸水入淮;六分北流达于临清,会漳卫诸水入海。然秋夏水涨,犹得自坎河入故道,漕与邑俱利焉。”山东段是京杭大运河全线地势最高的河段,其最高点南旺与大运河南北两端高差达30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设计者考量了地势斜度、地质结构、水量等众多要素,故该工程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

当然,《荷使初访中国记》所记载的世态民生并非都是正面的。使团一行到达张秋镇时发现,该镇虽外观尚可,有不少精致的住房,但几乎大半的房屋无人居住,已呈衰颓之势,“这个地区到处是残垣断壁。因为几年前黄河泛滥,淹没了这个地区,不但水坝河堤,连整个城区和郊镇都被洪水卷走。”

据记载,顺治七年(1650),“河决荆隆口,张秋以下堤坝全部被冲毁,洪水夺大清河河道入海”。清初国力有限,无力救险和治理,黄河随后又于顺治九年(1652)年、十年(1653年)、十五年(1658年)发生了多次决口,运河沿岸百姓的生活深受影响。

尼霍夫一行几乎全程取水路进京,故而能看到清初运河水道、水工设施、沿岸建筑以及运河沿岸民众的生活。其中一些风物民情为当时国人所常见,本国学者记录时难免忽视,但对尼霍夫而言,大运河上所见的一切,都给这位浪迹天涯的旅行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霍夫遍历了山东运河区域,他以新颖的视角对运河沿线的河流河道、闸坝堤堰、传统建筑、乡村市镇以及民风民俗等进行了翔实的观察载述,随行的“专业素描家”还将沿途所看到的城市、乡村、河道、桥梁、塔寺以及其他新奇之物绘制了下来。因此,《荷使初访中国记》具有极高价值。

(本文作者为文史研究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黄鸭之父”霍夫曼:黄色是新生命的颜色
...色?”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提问,“大黄鸭之父”、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笑着说,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黄色是新生命的颜色,是一个生命处于幼年时期的颜色,黄色反映了新生、
2023-09-18 11:57:00
当运河遇见图书馆——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聊城站主题活动正式开启
...题活动启动仪式开启,主题演讲随之举办。聊城运河长卷山东段的绘制,由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博、山东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吕承睿、聊城市图书馆馆长林虎,共绘第一笔。随后三位馆长进
2024-08-05 16:18:00
荷兰首相斯霍夫3日宣布,他所领导的荷兰政府已辞职,他本人将向国王正式提交辞呈。来源 新华社编辑 张婷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06-04 03:30:00
荷兰:郁金香盛放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郁金香出口国。每年3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荷兰传统的郁金香花季,五彩斑斓的郁金香花田吸引世界各地游客。4月14日,小朋友在荷兰利瑟的郁金香花田内游玩(无人机照片)。新
2024-04-16 12:27:00
俄水资源署:修复卡霍夫卡大坝和水库在技术上可行
...个解决方案,但我想说,现在议程上更重要的问题是恢复运河的功能,包括北克里米亚运河和卡霍夫卡主运河,它们是确保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和克里米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他表示,一旦“
2023-09-03 09:27:00
针对是否将进一步限制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对华出口的相关问题, 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近日表示,在做决定时,荷兰政府将考虑阿斯麦公司的经济利益,权衡利益与风险。对荷兰来说,
2024-09-02 17:45:00
境外来华青年数量最多!2024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有这些特色亮点
...大代表覆盖性,还通过国外友城、友好组织等渠道,组织荷兰、罗马尼亚、泰国等国家青年代表以及沿黄省(区)国际青年代表约200人参会。应该说,本届大会是我省境外来华青年数量最多,也
2024-06-28 11:25:00
水电站大坝被炸,会成为俄乌冲突重要“转折点”么?
...除扎波罗热水电站外,该地区另一个关键设施北克里米亚运河的水位也出现下降,而这条运河为克里米亚半岛提供了85%的用水。尽管克里米亚目前饮用水供应仍充足,但陈宇表示,这势必会对克
2023-06-08 14:30:00
当地时间9月2日,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抵达扎波罗热,这是他7月就任首相后首次访问乌克兰。斯霍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西方盟国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以及加快部署F-
2024-09-03 14: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