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覃信林) “村超”未了龙舟又起,铜仁碧江的龙舟赛来啦!
一江碧水穿城过,龙腾锦江入画来,下水哟呵!嗨!嗨!嗨!......
连日来,碧江区各乡(镇、街道)纷纷组队,积极备战龙舟赛。只见河道上龙舟队伍来往穿梭,呐喊声、锣鼓声、划桨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从6月10日开始,碧江区围绕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已陆续推出了传统龙舟热身赛,热身赛龙舟队最快速度达到了1分23秒。
自2009年以来,碧江区先后荣获“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截至2019年,连续举办了13次国际、全国龙舟大赛。碧江区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大约有七、八百年历史,“龙舟精神、龙舟魂”是融合多元性和独特性为一体的文化遗产,其活态性、完整性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活化石”。
2023年“酱门经典杯”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将于6月21日至22日举行,这是因疫情中断三年后,碧江龙舟再现锦江!
近年来,碧江区坝黄乡村振兴带建成后,产业跟基础设施得到了日益完善,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为备战此次龙舟赛,坝黄镇筹资20万元组建了5支男队和1支女队。
碧江区坝黄镇政协联络委主任张铁山说:“利用龙舟赛,‘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以喜闻乐见的龙舟赛事活动,充分展现了坝黄镇群众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看到朋友圈龙舟赛的消息,我就想回来参赛,马上就请假回来了。从小在河边长大,非常喜欢划龙舟,已经参加了10多次龙舟赛。”碧江区坝黄镇官庄村龙舟队员孙华明说。
目前,最热闹的要数大明边城龙舟基地,每天几十支龙舟参赛队伍集结,不断穿梭训练,备战龙舟赛。
“团结协作,奋勇争先。这是我们灯塔根深蒂固的龙舟精神,哪怕你走得再远,锣鼓一响,不管在天南地北都要回来参加龙舟赛,有外出务工自驾开车回来的,也有坐飞机回来的,坐火车回来的。”碧江区灯塔街道灯塔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唐秀军介绍。
此次龙舟赛,灯塔街道按照船只,每只补贴1万元,共有灯塔、马岩、龙田、寨桂4个村(社区),22支队伍参赛,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7岁。
作为临河的锦江街道,此次龙舟赛共有6支队伍参赛,街道补贴资金18万元,争取企业赞助红牛、矿泉水等物资价值约6万元。训练期间,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班子成员纷纷走进训练现场慰问,并派驻人员入队陪练。
碧江龙舟赛太“卷”了,更嗨的要数环北街道的清水龙舟队,为备战龙舟赛事,队员们白天河里实训,晚上院坝练习,把碧江龙舟赛“卷”出了新高度!
据了解,赛事期间,还有来自和平乡传统的“扭龙”比赛,也叫“扭龙脑壳”,是当地传统的民俗,发源于碧江区的小江流域和平乡所在地。
“扭龙”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力量与技巧。“扭龙”习俗流行于碧江区小江流域一带,因当地自然灾害特别厉害,每年山洪暴发的时候,毁田毁家园,居住在小江流域的本地人和外地迁徙来的人便兴起了在小江上祭龙的风俗,慢慢演变为传统的“扭龙”比赛,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至明清时期,赛龙舟逐渐成为碧江区城乡大众喜闻乐见并踊跃参与的体育活动。碧江区赛龙舟有着迥异于其他地区赛龙舟的独特寓意,自古锦江多水患,灾害连年,为了驱灾避邪,民众便在洪水频发的端午节举行祭祀活动,划着精心制作的七彩龙船游弋江上,祈求风调雨顺,民生安康。
在6月21日当天,在大明边城龙舟基地还设置标准龙舟和12人龙舟100米、200米、500米直道预赛,传统龙舟500米直道赛预赛;6月22日上午8:30举行活动开幕式,开幕式后举行决赛,以及标准龙舟3000米绕标赛,约60支队伍2600余人参赛。赛事期间,还有画舫、乌蓬船、皮划艇展演。
碧江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有着悠久的赛龙舟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龙舟运动已成为碧江上下“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象征。
一审:饶娜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7: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