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舟过横筑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12:47:00 来源:杭州网

扁舟一棹趁湘波,

傍岸间行任著靴。

荒坝拖船争踞埠,

渔家晒网恰临河。

土翻高垄耕黄犊,

水涨横塘泛白鹅。

十里村墟斜照外,

红墙古寺锁烟萝。

——清·来鸿缙

根据碑石上的说法,横塘牛埭位于萧山义桥镇湘东村横筑塘自然村,是古时的一处运输中转点,也是萧山区现存唯一的牛埭。所谓埭,是设在河道中保持定水位的拦河坝,古代船只过坝时始用人拖,至南北朝改用牛拖,故名牛埭。

到北宋年间,工部侍郎张夏(萧山河上人)奉命在横筑塘一带兴修官塘。横筑塘周边有一座南塘庙,庙不大,原称“张神殿”,就是为纪念张夏而建。

和此地相关联的范蠡“遗鞭成黄竹”的故事,在方志中记载颇多。如《越绝书》中,就有“范蠡遗鞭于此(黄竹山),生笋成林,竹色皆黄”的记载。明嘉靖《萧山县志》记载:“文笔峰(去县南二十五里)绝顶旧有塔,又曰塔山”。明万历十三年的《绍兴府志》又有记载:“黄竹山(在塔山西南)竹色微黄,状如刀削,云是范蠡遗鞭所生”。萧山人、明朝大臣魏骥诗《舟发湘湖抵峡山途中书事》中有一句:“苍松掩映杨岐岭,黄竹依稀范蠡塘”。

写《舟过横筑塘》的来鸿缙也是萧山人,“来”是当地的大姓,而“横塘棹歌”为古湘湖八景之一,贺知章、温庭筠等人先后到过此地。

我们可以遐想一下,贺知章正是从这里上岸以后,在返乡的路上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第一首是我们很熟悉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首可能陌生一点,却写到了地方的胜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湘湖,杭州下一个“文化地理”标签
...有站在宏观立体和文明形态的高度审视湘湖,才能产生令萧山人引以为傲,才能让湘湖走出萧山、杭州、浙江,成为萧山的标识和文化符号,还要让世界知道湘湖、了解湘湖,成为一张萧山的文化名
2023-06-29 13:15:00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档案名称:《湘湖记忆——萧山人与母亲湖的情缘》口述档案视频档案提供:萧山区档案馆自古以来,湘湖就是萧山的“母亲湖”,它孕育了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也是吴越
2023-10-27 06:25:00
我们还在度假 萧山人已经开始吃年夜饭了
国庆假期,大家都沉浸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但杭州的萧山人已经开始吃起了年夜饭,这是萧山保留的传统,年夜饭一般都在年前轮流做东。萧山靖江的王女士决定在国庆的第三天办年夜饭,趁大家都放
2024-10-05 07:38:00
用热爱点燃赛场 用礼物讲述乡愁 六连胜!萧山何以火出圈
...品,一经亮相便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热评:“表面看是萧山人大气,实则是萧山文旅巧思。看过视频的,谁会不记得萝卜干和进化云茶是萧山特产?”篮球赛场,正成为城市特色与文化自信的展示
2025-07-22 07:51:00
男,码农,180cm,能当萧山赘婿吗
...100万人左右,博士生算得上是万里挑一。(图/Unsplash)在萧山人的日常生活里,招赘婿也早已成为一件稀松平常,丝毫不值得令人惊讶的事情。邻里闲话的时候,当地人常常会谈起
2023-11-25 16:47:00
编号:001,湘湖的2003年
...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有中华第一独木舟。岁月流逝,萧山人口中的古湘湖,从全盛时期(1112年)的湖底面积约3.7万亩,减缩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水面2000余亩,且绝大部分变成
2023-09-05 15:15:00
...到冬天,成堆的萝卜像小山一样堆在农户家门口,勤劳的萧山人试着将萝卜腌制、晾晒,制作成萝卜干。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萧山萝卜干远销海内外,成为萧山的代名词之一。然而,在经济高速发
2022-12-22 22:05:00
写《回乡偶书》的浙江第一个状元贺知章,到底是萧山人还是宁波人
一、贺知章籍贯的记载贺知章的籍贯,五代《旧唐书》卷一九〇《贺知章传》中记载为“会稽永兴人”。《旧唐书》编成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54年),距离唐朝灭亡(公元908年)时间并不长,
2025-01-29 15:03:00
...东片南片还是城区都是年三十过的,不会提前。”“作为萧山人我们年三十很隆重的,开开心心烧一天,摆一大桌菜,30多年从来没有提前过的说法。小时候平常舍不得吃的菜,年三十那天爸爸都
2024-01-29 08: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