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发力创新挺起制造业“硬脊梁”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17 05: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魏晓敏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创新为江苏现代化建设赋能增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如何进一步以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记者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柳,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程俊杰。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江苏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已成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进创新的过程中,江苏有哪些领先优势?还存在哪些短板?

陈柳:简单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领先优势:一是形成了不容小觑的战略性科技力量,包括建设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加速推进,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等。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数量众多“专精特新”企业,物联网、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三是多条产业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链、智能电网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等。目前存在的短板主要是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不够,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自发性不足,发自市场内在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还相对较少。

记者: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创新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如何进一步强化?

蒋伏心: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创新驱动要聚焦通过创新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第一,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举省体制”,争取尽快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第二,重点培育价值链链主企业,将已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与中国国内市场建立价值链的企业重点遴选,在现有单项冠军企业与培育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数量,将在价值链中逼近链主位置的企业吸收进来,分市分层次建立核心企业培育库。第三,强化链条融合与集群发展。通过政策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六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陈柳:首先要重视两类企业:一类是链主企业,一般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规模体量比较大的企业;一类是“专精特新”企业,一般是给链主企业配套协调。其次,要识别链主企业,在识别的基础上做好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企业、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之间的融通、协同发展的问题,超越简单的供应链的关系创造企业之间协同创新、联合创新、利益共享的机制。

记者:如何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升级?

程俊杰: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升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效缓解影响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要素、能力、竞争、市场等约束,重点是要加快完善四大机制:一是竞争机制。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因竞争而生、靠竞争而强。二是要素配置机制。打破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人才瓶颈,鼓励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三是评价机制。对“专精特新”企业、产品、专利等的评价合理增加市场和社会评价权重。四是扶持机制。强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引导企业提高专注力和持续性,鼓励企业向纵向做深做精,避免横向盲目扩张。

记者:数字经济是我省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未来如何更好发展数字经济,抢占这一关键赛道?

程俊杰:要做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篇大文章:一方面推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优势,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充分释放“智改数转”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深刻理解其内在规律,分层分类、着眼业务、因地制宜,在认识、能力、政策、安全等方面着力,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一步打通持续价值实现的逻辑并推动生产、商业、服务等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促进错位发展。积极培育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数字产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着力优化要素配置、主体能力、复杂联系、演化迭代、政策协调,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型显示等优势数字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集群能级。

记者:江苏是科教大省,有着巨大的人才优势,如何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蒋伏心:江苏科教资源丰富,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人才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变:一是创建产业集聚和科创平台。大力创建施展才干的事业平台、塑造促进人才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二是提升整体薪资水平。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江苏成为最能吸引人才的高地。三是整合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健全江苏产业布局整体协调机制和人才政策协同体系,充分发挥对人才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人才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进一步在流程上合作和协同。

陈柳:这些年,江苏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大限度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江苏的人才如何服务江苏的产业,是“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匹配的问题,相信在长时间的协同中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环境,让江苏优秀人才在本地就有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06: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绿动齐鲁碳路未来 | 数智蝶变,挺起产业脊梁的“低碳路径”
绿色低碳,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作为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如何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构建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绿色低碳转型挺起山东“产业脊梁”?走
2023-07-21 02:03:00
三大支撑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产业“脊梁”
...化建设产业“脊梁”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
2023-01-06 06:51:00
达州挺起制造业“硬脊梁”
...项目建设、推动“智改数转”、拓展发展新空间达州挺起制造业“硬脊梁”建设中的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 郭沣沂 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近日,达州市渠县李渡镇,中顺洁柔(达州
2024-05-17 05:50:00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夯实产业底盘 挺起制造业“脊梁”
...万 港产联动成势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夯实产业底盘 挺起制造业“脊梁”小漠国际物流港加快打造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现代化厂房林立。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王
2023-09-29 06:31:00
挺起工业“脊梁” 驱动发展之轮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200亿元以上。制造业支撑有力的背后是百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型生态铝、现代林业、新能源
2024-11-20 10:58:00
装备制造业释放“向新力”,挺起现代产业硬脊梁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今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税销售将突破两千亿元装备制造业释放“向新力”,挺起现代产业硬脊梁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李再强 尹晨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
2024-04-14 09:54:00
亳州工业挺起“硬脊梁”
...11个、2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23年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的24个项目均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施工阶段,部分项目已竣工投产。“我市深入实施工业稳增长‘
2024-02-21 10:39:00
挺起装备制造业“脊梁”(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
...报全国每4度电就有1度来自东方电气生产的装备挺起装备制造业“脊梁”(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本报记者 李心萍《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0日 第 18 版)G50原型机转子加工现场
2024-10-30 06:25:00
姜堰挺起制造业“硬脊梁”
...备更新、智改数转网联厚植“向‘新’力”——姜堰挺起制造业“硬脊梁”□本报记者 钱宏斌通 讯 员 姜 轩 顾 皓 吴健生 宽敞明亮的智能化车间内,员工按着遥控器,只见一台台机器
2024-06-13 01: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