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夏方明,1969年生于山东潍坊。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进修班。当今画竹界领军人物出版有:2013年出版《名家画竹》(全国最畅销画竹教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23年出版《全国高等院校名师教学范本——夏方明画竹》,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现任:《中国美术市场报》艺术顾问北京郑板桥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扬州八怪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委员在郑板桥曾经走过的地方先后六次成功举办个人画竹展览,取得巨大成功2011年7月于北京琉璃厂举办个人画展;2013年7月于山东潍坊中百美术大厦举办“守正、创新、唯美”个人书画展;2015年10月于扬州八怪纪念馆举办个人艺术展;2015年11月在北京荣宝斋设立“夏方明书画艺术工作室”,进行书画创作与研究。2016年10月入住扬州个园对竹写生一个月,并举办个园写生暨精品展;2017年11月于江苏兴化郑板桥纪念馆举办“竹道尚清——夏方明书画艺术展”。2021年七月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个人展览。业内评价夏方明画竹特点有四:1、根于传统,别于时下;2、楷书写叶,别具一格;3、山水竹林结合,独辟蹊径。4,雪竹尽得古人传承,且有成功创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被郑板桥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人民大会堂,外交部,中宣部,中央军委,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和国内外友人收藏。竹有清风此处佳——观夏方明先生竹画
【朱亮亮美术评论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初识夏方明先生的画作,是他的「个园四景之春景」,数竿翠竹挺秀、几处新笋已成,漠漠春阴中掩映着氤氲朦胧的个园入口处,墨色渐次变淡,月亮门之内已是极淡,颇觉渐远渐无穷,如邀人入画。我曾于某年清明时节造访个园,亲游之感竟不如观此画,不觉折服于夏先生笔墨捕捉气韵之妙手。去年夏末秋初画家曾居留个园一月写生,写尽园中四时之景、竹石动静之姿,为珍品名竹造像多幅则可成新「竹谱」一册。这幅春景图正是作品之一。由夏先生的个园小住,想起了有关「写生」的问题。坡仙一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把写生、求似降格到了匠人的单纯再现、失其神妙的地位,当人物贵写神,山水贵写意,花鸟独独保留住了写生的传统,却被只写胸中逸气的文人边缘化了。但从另外的角度去想,在中国画蕴含的诗意的宇宙中,即便写花鸟,也绝非简单的复制。宋画尚「格物致知」、求真,所以有「写生」赵昌的出现,看赵昌的花鸟卷,栩栩然,翩翩然,别有一番生机意趣。即物终可致理,花鸟的艺术性不在任何其他门类之下。画竹更脱不开写生,古人云,竹之为物,非草非木。而竹又极富变化,风月晴雪、动静枯荣各有其态。不体察入味,难写出竹精神。首做《竹谱详录》的元人李衎,也是出使交趾后,得以常常出入竹海,日夜相对、反复揣摩,才终于有所心得,成为一代画竹名家。曾见到夏先生的朋友回忆个园写生期间,他每日早八点到晚七点都只与竹相对,再好的朋友相约也不见;观察也极细致入微,常能捕捉被他人所忽略的细节。这样看来,他画竹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现代人食常有肉,却居多无竹,所以个园的画竹之约弥足珍贵,虽然不尽相同,却让我想起沈周做东庄图,文征明画真赏斋,竹石,庭院,场所和其间的酬唱和雅集。即便身处遥远的都市,观这一组画作便可稍慰林泉之心。夏方明先生因画竹得名,身处在由一长串极富个性的画竹名家组成的传统之中。清末以来,中国画受西风西画的刺激,经历了巨大的困局与变局,最终抱定了书画同源、与古为徒的精神。时至今日,国画精品不多,好画家难得,在我看来大概就是因为脱离了笔法的根本,又不肯深潜进历史。夏先生有一方闲章,「与古人谈」,又为自己的画室取名「容膝斋」,足见其对古人和传统的重视、沉醉。他画竹一直上追到文湖州,又最倾心于明人夏昶,继承发扬了他的以楷意画竹之法——这大概与夏方明也是一位真草隶篆兼善的书法家有关。他自然也从郑板桥的画中获益颇多,写竹重写其品格,题画诗平淡之中有真味,既为竹写生,又为其代言。真可谓思追古人,人画俱老。夏方明先生曾应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之约作过一册《名家画竹》,自序开篇不讲运笔、不讲色彩,却先历数竹的用途之广,足见他是一位真的竹痴,而这也确是竹的可爱可亲之处。竹极清雅,是幽谷佳人日暮之所倚,却又极富烟火气,是老僧厨娘都贪恋的一种口腹之欲。所以爱竹成痴的画家,既煮画为生超然于俗务之外,又呼朋引类酬唱于性情之中。我看过不少他的友人记录一起欢聚、畅谈——谈画、谈竹,也谈人生的文字,名士之风,满纸真情,令人心向往之。朱载震曾在王翬的「可竹居图」的跋诗中云:「曾闻不可居无竹,把臂谁堪入竹林」,人人皆知无竹使人俗,但真如夏方明一样,眼中有竹,手底有竹,心内有竹,行亦如竹,就又是一番新境界了。所以特别期盼他今秋在兴化的画展,据说不仅有竹,还有新绘花卉、山水若干,有这样的美事,暮秋也不妨相约同下江南啊。
《春风夏雨清光满》138×34
《此君腰不折》69×138
《丹霞照上三清路》245×125
《风携飞雪》245×125
《国宝逢春》69×138
《举世爱栽花》69×138
《君子亭亭操》69×138
《邻溪人家》50×100
《绿竹四条屏》34×138×4
《弄月吟风》169×138
《十月西风》90×180
《清风一榻水云边》69×138
《清江映翠》138×34
《赏雪图》69×69
《弄月吟风一万竿》69×138
《书窗漫对翠琅玕》69×138
《岁寒幽意》245×125
《踏雪赏竹图》69×138
《雪中风味更清奇》69×69
《烟梢露叶卷秋山》180×70
《野竹野竹绝可爱》69×138
《野竹攒石生》69×138
《一夕瑶华满》69×138
《幽篁清溪图》69×138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21: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