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对“李鬼”新闻就该“人人喊打”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3 23:06:00 来源:杭州网

4月12日,备受关注的“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迎来了大结局。经公安机关查证,该事件系策划、编造的。如此大反转,让众多网友惊掉下巴。事实上,此前就有自称秦朗老师、秦朗舅舅的网友出现在评论区,所谓的“秦朗舅舅”还利用直播吸引大量网友观看,但也被发现是摆拍。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网络假新闻看似可能只是“图个乐”而已,但实际上“毫无底线”,不仅触犯到法律,也在舆论场上留下一地鸡毛。那么,网络新闻造假有哪些表现形式?危害几何?又该如何治理?

对“李鬼”新闻就该“人人喊打”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煽动情绪的火爆假新闻此起彼伏。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博主,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流量,疯狂给自己“加戏”,有的作品传播甚广,但随后纷纷“露出马脚”,反转频率令人不忍直视。

细数网络新闻造假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无中生有的“离大谱”。去年7月,很多郑州人的朋友圈中都出现了一张“寻狗启事”图片,“功勋犬”“1000万”等字眼挑动着网友的神经,话题“郑州狗主悬赏1000万人民币寻狗”一度冲上热搜,阅读量高达2亿多人次,但最终被证实只不过是一场闹剧。

自编自演的“小节目”。此前,一段“游客手机掉西湖被要1500元打捞费”的视频,登上了不少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但实际上,所谓的“手机掉落西湖,打捞人员要求支付高额打捞费”视频只是一则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

悲情营销的“催泪弹”。卖惨触动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朴素的同情心、同理心,往往能引起舆论关注。有人为博流量,炮制“做梦都想不到,孩子想要化肥”“山区9岁孩子卖石榴”等短视频,谎称某地水果“大量滞销”、农民“亏得血本无归”,从而达到卖货目的。

真假参半的“大杂烩”。正如网友所说,一些假新闻“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有的可能图片是真的,但时间是假的,冷饭热炒;有的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现在发生的,把那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写成这个地方发生的,移花接木;或者使用一些看起来纪实的拍摄手法,比如街采、监控等,营造出以假乱真的现场感,使受众陷入判断误区。

科技狠活的“全自动”。有的自媒体用ChatGPT等工具修改已知的新闻要素,试图用AI欺骗大众。网上曾流传出一则所谓“杭州市政府3月1日取消机动车依尾号限行”的“新闻”,但最后被证实只是一小区业主随手用ChatGPT生成的假新闻,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条件的进步,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内容和发布内容,从而在网络上获得关注,然而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给虚假新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对“李鬼”新闻就该“人人喊打”

假新闻图源:网络截图

在一些自媒体和机构看来,在网络上进行新闻造假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没什么大不了,可事实上,网络新闻造假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有时候带来的后果甚至难以设想。特别是当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媒介社会,虚假新闻呈现出裂变式的传播,动辄阅读人次数千万,在短时间造成恶劣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比如,误导了公众的认知。虚假新闻没有实际价值,却占据了公众的注意力,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对公众的认知造成误导,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的假新闻甚至隔段时间就卷土重来,比如一则名为“女子骑车等红绿灯,迎面走来男子突然将其撞倒”的短视频就多次在网络平台上出现,利用了网友朴素的同理心,反复煽动着网友的情绪。有个心理学名词叫“锚定效应”,意思是说人们最早接触的信息会对自己的判断造成极大影响,即使有信息在后面出现,也很难让人做出改变和调整。这意味着,即使网络新闻最终被证实是虚构的,但是它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很难完全消除。

比如,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像今年3月份,某地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文称,“辽宁第三医院4名男女感染kx5病毒死亡”,而这完全是谣言。像这样的信息,人为制造出紧张的社会氛围,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恐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女子输液被陌生男子拔针扎进水桶”“阜阳敏姐被家暴”“1888万天价彩礼”“史上最凶班主任”等网络虚假新闻,涉及到性别、家庭、医疗、教育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话题,很容易引发网友之间的撕裂和对立,甚至可能引发线下的冲突,让部分网友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产生误解。

再如,冲击了媒体的公信力。有人说,越是虚假新闻,看上去越像新闻。网络上人造的虚假新闻,或胡编乱造,或危言耸听,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信息交流,严重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严重破坏了网络新闻生态。即使部分虚假新闻是由网红个人或者机构杜撰的,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反转,会让不少网友对网络新闻生态产生不信任感,使媒体从业者和新闻媒体的声誉都遭受损失。久而久之,当人们对网络虚假新闻感到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之时,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它应有的权威和公信力。

在“后真相时代”,网络假新闻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以上种种,都构成对舆论生态的侵蚀、对社会道义的破坏。

面对网络新闻造假花样不断翻新的“魔高一尺”,到底有没有治理的新法子可以“道高一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可以探索。

以更有力的手段揪出“李鬼”。网络虚假新闻存在已久,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快速迭代更新,又出现了很多新形式和新问题,加大了治理难度。与此同时,一些平台奉行流量至上的逻辑,借着算法推荐的名义,任由假新闻、“标题党”、争议性话题泛滥。有研究就指出,基于经济和商业上的理由,社交媒体和平台缺乏足够激励规制自身平台上的假新闻。

平台也需认识到,放任虚假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流量不可能长久。有必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监管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虚假新闻,在维护内容生态上担起社会责任。比如对疑似的虚假新闻、AI生成的造假信息等迅速加以识别并切断其传播链、利益链,对网络新闻造假者及其账号的处理也应更加彻底、坚决,防止其改头换面、旧戏重演。有关部门当加强对平台的督促,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对制造虚假新闻的个人或机构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以儆效尤。除了删除虚假新闻、关停违规账号等常规操作外,最重要的是把“刀子”落下去,比如可以对加大对虚假新闻“始作俑者”的处罚;比如可以将制作、传播虚假新闻的网络主体列入黑名单,从制度上作出威慑。

以更快捷的方式“跑赢”谣言。有人这样打比方:网络谣言和虚假新闻就像杂草,除了需要及时清除,更要让田地里长满健康的庄稼,才能把杂草的生存空间挤压到最小。杂草生长越快,除草和种健康庄稼的速度就要更快。

近年来,部分网络平台已经建立了辟谣机制,及时澄清发现的网络新闻造假事件,相关部门也协同联动,快速发布调查和处置结果,回应社会关切。是否还可以对算法推荐、日常监测、线索收集等技术和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从而更加迅速、精准地推送辟谣信息,并建立快捷方式发动网民提供线索,让更多流量“流”向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以更锐利的眼神辨别真假。从此次“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可以看出,当前不少虚假网络新闻的产生,背后的原因是畸形的“流量观”。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并变现,很多网红、自媒体等在缺乏素材时选择自编自导自演,甚至“铤而走险”炮制假新闻,以迎合当前一些人对搞笑猎奇信息的需求。对网友来说,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需要尽量保持客观理性,可以多方面了解情况。当事实与情绪交织在一起,唯有擦亮眼睛,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方能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

对新闻媒体而言,提升专业素养是防止虚假新闻的重要一招。在报道网络动态时需要注意核实,多进行一些交叉采访,反复求证,而不要听信单方面信源,不能为了追求流量而放弃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有时候一些短视频博主明明是为了拍段子而虚构剧情,但是一些媒体看到后直接采用,把段子当新闻传了出去,这样就成了网络虚假新闻的“帮手”。

当平台能够及时监管并发现虚假新闻、网友能够识别假新闻、个人和机构都不敢制造虚假新闻的时候,我们的网络空间会更加风清气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单位账号,来转移其公信力,以牟取不法利益。问题是,李鬼就是李鬼,马甲再逼真,仿冒再处心积虑,也变不成李逵。也要看到,一些仿冒,以假乱真的新闻账号,特别能迷惑那些辨识能力不强的
2023-05-16 17:26:00
大皖新闻讯 9月30日,黄山学院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近日,学校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发现,QQ、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名为“黄山学院万能墙”“黄山学院表白墙”等账号,
2024-09-30 22:52:00
...施电信诈骗的目标。诱导消费者进行积分兑换的运营商“李鬼”,踩踏了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涉嫌虚假夸大宣传、价格欺诈、销售假劣商品、仿冒混淆销售。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
2023-01-13 15:39:00
...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清朗网络生态更是容不得“李鬼”作祟。对于网络空间而言,“规则即生态”。当监管始终不松劲、平台坚决敢担当、公众积极齐参与,三方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让虚假
2025-07-25 21:22:00
网上虚假信息多,记者也犯了难
...,还不包括楼层等加价收费在内。要是这样,你就遇到“李鬼”了。日前,老叶较真报道了市民徐先生的搬家遭遇(本报6月22日第七版)。老叶较真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涉事的那家公司名叫“
2023-07-13 04:05:00
...金”、“博时养老”、“中信建设”等多个金融机构类“李鬼”。对于仿冒App、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实施诈骗等行为,多家金融机构日前均进行了澄清与警示。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当提高警
2024-01-24 07:07:00
蜂蜜制品当药卖?药监部门教你避开“李鬼”坑
...电(潘沁文 周其)“牛黄丸”还是“牛磺丸”?买药遇到“李鬼”怎么办?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浙江药监部门为消费者支招——要到正规药店购买药品,网购时一定要查看商家资质。3月
2024-03-14 22:01:00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记者 驿桥本报讯 浦发银行湖州长兴支行日前成功拦截一起利用伪造App网络诈骗案件,避免了客户经济损失。当天下午,客户黎女士到该行办理业务,神色焦虑,要求该行
2023-09-22 07:09:00
49元本地部署?198元“永久会员”?三千“李鬼”网站寄生DeepSeek
...现,有消费者在应用商店下载DeepSeek遭遇形似DeepSeek的“李鬼”APP,被“永久会员”坑骗198元;有人误信所谓“本地部署”的话术
2025-03-15 08:5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节目以《山西太原:“银发族”错峰出游升温》为题,报道了我市老年人利用旅游淡季、价格走低时机
2025-11-10 07:19:00
西安市长安区女子屈女士在一高校一餐饮档口打工。今年8月,因工作时不慎摔倒,她被医院诊断为骶骨骨折等。后因与档口就停工养伤
2025-11-10 07:56:00
婚房装修,本是喜事一桩。然而,一名工人在施工中不幸意外触电身亡,让新房蒙上了阴影——业主不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更担忧房屋因此成为“凶宅”而贬值
2025-11-10 07:56:00
近日,刚从北京某房地产公司离职的杨先生反映,公司为其开具的离职证明中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导致他在办理公积金追缴时被主管部门指出“离职证明存在问题”
2025-11-10 07:57:00
南京唯一,社区家庭医生陈璐滢上榜“中国好医生”
陈璐滢(左)在工作中。 受访部门供图南京唯一,社区家庭医生陈璐滢上榜“中国好医生”“有问题,找陈医生!”□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你就是门口视频里讲高尿酸时该怎么吃的医生吧
2025-11-10 08:00:00
首届进博优品交易会下月在上海举办
11月9日,2025进博优品交易会宣介会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举办。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南报网讯(记者杨凡)11月9日
2025-11-10 08:00:00
南报网讯(记者江芬芬)近日,南京市鼓楼区正式发布“鼓楼企业成长突破赋能工程”,这是全省首个落地的专门为民营企业智慧赋能的企业成长突破工程
2025-11-10 08:00:00
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再掀高潮 河北省迁安市:大型原创现代评剧《新的长城》感动全场观众
摄制|河北日报记者郭宝强见习记者靳庆军图为迁安大型原创现代评剧《新的长城》演出现场。郭宝强摄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2025-11-10 07:49:00
【有理有句】38.83元,见证一位老党员的为民情怀
主创:王舒娴 曹霓 匡柏学 闻玉强 詹蔷 李砚青统筹:李墨 陈俊旺 伍佳佳 张文耀【责任编辑:王舒娴】
2025-11-10 07:15:00
让陶瓷成为跨文明对话“通用语言”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秋雨中的乌镇浸润着千年水乡的诗意,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为这座古镇注入数字时代的澎湃活力
2025-11-10 07:03:00
海洋周展览会上 一个“小家伙” 照见渔业大未来
展览会现场,“智能水下捕捞机器人”吸引众多嘉宾关注。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昨天一整天,来自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生林鹏
2025-11-09 08:31:00
中国车载CT临床应用标准体系在厦发布
中国车载CT临床应用标准体系在厦发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11月7日,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汪建华教授团队牵头制定的中国车载CT临床应用标准体系发布会在厦门举行
2025-11-09 08:31:00
三明永安:举办明台(永安)童谣之旅主题活动
东南网11月9日讯(通讯员 吴梦茜 刘蕊 文/图)11月8日下午,明台(永安)童谣之旅主题活动在永安市曹远镇霞鹤村成功举办
2025-11-09 09:41:00
11月7日,“投资静安,赢接进博”静安区2025年进博交易会暨招商推介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中,数字王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王国”)与静安区大宁功能区签约落地
2025-11-09 10:14:00
“人民咖啡馆”声明致歉!将迅速调整更名
据向阳视频,近日,全国多地出现了以“人民咖啡馆”为店标、且装修高度相似的店家,引发争议。11月8日,要潮人民咖啡馆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
2025-11-09 1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