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工业强市大数据:重庆坐稳第四城,谁被挤出十强,谁坐上火箭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3-09 20:52:00 来源:瘦子财经

除少数以旅游业、金融业等为主业的城市,对绝大多数城市而言,第二产业都是城市经济的压舱石。新鲜出炉的2023年地方经济数据,勾勒出国内主要城市在第二产业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格局。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公布的数据发现,2023年国内第二产业十强城市依次为(括号内数字分别为二产增加值和同比增速,下同):深圳(13015.32亿元,6.5%)、重庆(11699.14亿元,6.5%)、上海(11612.97亿元,1.9%)、苏州(11541.4亿元,3.6%)、广州(7775.71亿元,2.6%)、宁波(7540.5亿元,5.7%)、佛山(7513.72亿元,6.2%)、无锡(7376.85亿元,6.9%)、泉州(7164.23亿元,4.1%)、武汉(6800.91亿元,5.1%)。

排名第11~20的城市为:北京(6525.6亿元,0.4%)、东莞(6478.18亿元,1.4%)、成都(6370.9亿元,3.0%)、天津(5982.62亿元,3.2%)、南京(5929亿元,2.8%)、南通(5728.2亿元,7.1%)、杭州(5667亿元,1.8%)、郑州(5373.4亿元,11.1%)、长沙(5365.53亿元,5.6%)、青岛(5268.39亿元,5.6%)。第21名常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57.43亿元。由此可见,二十强的门槛在5200亿元以上。

按照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规则,第二产业约等于“工业+建筑业”。根据近些年国内城市经济特点的普遍规律,二者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通常在8:2左右。因此,第二产业增加值反映的基本是一个城市的工业经济实力,二产强即工业强。目前各地尚未公布具体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不出意外的话,以上“二产二十强”,应该也就是“工业二十强”。不过,具体排名可能稍有偏差。

综合过去两年各地第二产业和工业相关数据来看,2023年工业十强城市为:深圳、上海、苏州、重庆、广州、宁波、佛山、无锡、泉州、武汉。

2023年全国第二产业二十强城市

工业强市大数据:重庆坐稳第四城,谁被挤出十强,谁坐上火箭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公开信息

工业强市地区分布不均衡

整体来看,“二产二十强”城市的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速,有10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最高为郑州的11.1%,高出全国6.4个百分点,其他城市一般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另10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为北京(0.4%),低于全国4.3个百分点。

作为首都,北京近些年在产业发展上既做加法,也持续做减法,严控非首都功能产业增量,其二产增速较低,有其合理性。其他增速较低的城市还有东莞(1.4%)、杭州(1.8%)、上海(1.9%)、广州(2.6%)和南京(2.8%)。这些城市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外向性比较强,在地缘政治波动风险增多和全球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它们的经济首当其冲。

二十强城市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与二产增加值增速同步,差距多在1个百分点以内。比较特别的是东莞,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二产增加值增速低3.3个百分点,表明在拉动东莞第二产业增长的因素中,建筑业的贡献要远大于规上工业。

从二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其中15个属于东部地区,5个属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为零。这跟目前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状况是相对应的。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5个中西部地区城市包括一个直辖市(重庆)和4个省会城市(武汉、成都、郑州、长沙),围绕这些城市已形成不同的国家级都市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这将有助于推动更多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市迈向经济强市和工业强市。

按省域来看,在二十强城市中,广东和江苏各有4个,并列全国最多。其他只有浙江拥有超过1个城市(宁波、杭州)。这说明,广东、江苏两省的整体工业实力最强。不过,在省域范围内,这些城市的分布也不均衡,广东4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都位于珠三角,江苏4市(苏州、无锡、南京、南通)则都分布于长三角地区。

深圳优势扩大,武汉新晋十强

从单个城市来看,深圳市继2022年首次夺得国内城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双料冠军后,成功卫冕“工业第一城”,并且优势进一步拉大。其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名重庆的规模,从2022年的712.02亿元(12405.88-11693.86),扩大到2023年的1316.18亿元(13015.32-11699.14)。不过二者的增速差距在缩小,从2022年重庆比深圳慢1.5个百分点(3.3%vs4.8%),缩小到2023年的并驾齐驱(同为6.5%)。

2023年,深圳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GDP增速达到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统计数据显示,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04.2%、36.0%。深圳市也首度问鼎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相比之下,深圳的邻居东莞则有些落寞,后者2022年还在“工业十强”城市之列(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244亿元,排名第九),2023年却只能排到“二产二十强”的第十二名,大概率已被挤出“工业十强”。

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作为对外贸进出口高度依赖的城市,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持续不断的国际贸易摩擦,对东莞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之首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正是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压制的主要攻击点。

在2023年的“二产二十强”中,东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4%)排倒数第二,仅比不以第二产业为重点的北京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同比下降1.9%,在二十强中独一份。不过,从单月增速来看,东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从去年8月份开始由负转正,连续5个月保持单月正增长,呈逐步回暖态势。

东莞失去的十强之位,被武汉进占。上述专家指出,作为中部老牌龙头城市,武汉的经济本来就“很能打”,只是猝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给它按下了暂停键。疫情过后,武汉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23年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实现发展能级新跃升。

在工业方面,去年武汉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战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58户,创历史新高。主导行业电子设备、汽车行业生产恢复明显,2个行业共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烟草、石油加工、电气制造行业共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3%。

重庆坐稳“第四城”,郑州增速狂飙

最近十来年,上海、深圳、苏州三市的“工业三强”地位基本无人可撼,广州和重庆对第四把交椅的争夺则十分激烈,难分难解。2022年,重庆无论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都排在全国城市第四的位置,其全口径工业增加值(8275.99亿元)超出广州(6946.67亿元)1300多亿元,优势显著。2023年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还没披露,但二者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相差接近4000亿元,看来,广州想在今年翻盘基本无望。

与此同时,去年重庆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虽然高居全国第二,但也仅比第三、第四名上海、苏州分别多86.17亿元和157.74亿元。而2022年重庆的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海(1.08万亿元)、苏州(1.06万亿元)少2524亿元和2324亿元。综合三地已披露的2023年数据来看,重庆的工业增加值应该暂时无法挑战前三之位,大概率仍然位居全国第四。

2023年,重庆GDP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以30145.79亿元的成绩,成为西部第一个、全国第四个宣布迈入“3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其他三个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市统计局负责人在向媒体解读这一成绩单时表示,重庆的第二产业表现突出,得益于再度抓住工业“牛鼻子”,尤其是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布局下,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星”产业全面发力。像智能手表、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44.6%、30.3%,为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紧跟着重庆宣布进入“3万亿俱乐部”的广州,工业发展态势却明显弱于重庆。2023年,广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在“二产二十强”中仅高于北京(0.4%),比重庆(6.6%)少了5.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4.6%)也慢了3.2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中,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在前三季度均为负数,第四季度才勉强转正,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和0.4%。

不过,广州工业经济也有不少亮点。像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动机组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80.0%和38.2%;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8%、29.3%和21.6%。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广州工业竞争“第四城”乃至更好名次的希望所在。

二十强城市中,郑州的第二产业和规上工业发展堪称一枝独秀。其二产增加值总量虽然仅排在第18位,但二产增速(11.1%)和规上工业增速(12.8%)均远远高于其他19个城市,也是唯一在两个项目上均取得双位数增长的城市。

2023年郑州GDP突破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高居第一。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一年提高8.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比上一年扩大35.2个百分点。

记者发现,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发展,是支撑郑州工业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去年郑州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分别增长35.1%、14.4%、12%。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7.2%、13.8%、13.6%,增速均高于整体规上工业增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9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工业十强城市半年报:深圳坐稳第一城 苏州赶超上海
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经济强势复苏,二产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增长5.8%、6.0%,高于5.0%的经济增速,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其中两项数据,更加让人惊喜——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2024-08-07 07:06:00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深圳增速领跑,广州垫底
...业加快恢复是主要的亮点。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大类中
2023-05-05 10:05:00
...都在工业表现上。重庆上半年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实现增加值5886.90亿元,增长7.0%。增速在三大产业中位居第一
2024-07-25 11:49:00
2022年GDP十强城市名单出炉,重庆反超广州
...的工业制造业支撑,尤其是,2022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其二,重庆之前一直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排头兵,近几年开始降速转型,不过它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毕竟落
2023-02-04 14:27:00
全国GDP十强城市出炉 杭州上半年1万亿,位居第八
...来看,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上半年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2124亿元,同比增长4%,比一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实现平稳回升。从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
2024-08-01 09:01:00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出炉,江苏苏州增速居首
...的拖累因素是外贸和工业,当季度进出口总额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5.4%、2.7%。今年一季度,苏州经济强势复苏,外贸、工业和服务业均大幅上涨。其中,外贸进出口5934
2024-05-07 02:40:00
黑马狂飙!中国城市三大变局
...的证明。工业更是重中之重。 2022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
2023-02-01 09:43:00
中国GDP十强城市出炉,成都反超苏州,武汉反超南京!
...,同比增长6.5%。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一季度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17.60亿元,同比增长7.6%。同期,深圳全市的固投同比增长15
2023-05-02 00:44:00
2022年GDP百强城市名单出炉:江苏13市均超4000亿元
...位,杭州退居第九位。从产业结构看,去年武汉第二产业增加值6716.65亿元,增长7.3%,占GDP比重为35.6%
2023-03-16 23:2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