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古装历史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了太子少保,比如戚继光就被人称呼是“戚少保”。或者是在某位大臣死后,皇帝追封他为太子太傅。有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并没有立太子,却依然给一些大臣封“太子太傅”或者是“太子少保”,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太子太傅”这一官职是属于太子三师的。另外两个是“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而“太子少保”是属于太子三少的,另外两个是“太子少师”和“太子少傅”。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太师是教文的,太傅是教武的,太保是保护安全的。“三师”是负主要责任,“三少”来辅佐“三师”。起初的时候,这六个官都是实际负实际责任的,后来随着皇帝的权利越来越大,皇帝的地位越来越高,当皇帝的老师就成了一项荣誉,不再负责具体的教育工作了,专门教太子学习的反而没有这些只有荣誉称号的人官位大。
我们就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举例子,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标,而朱标的名义上的少师是李善长,少傅是徐达,少保是常遇春。但在实际上,这三个人都在朝中有着重要的职务,每天忙的要死,哪有时间来给你太子来讲课,这些职位就成了虚职。一直到明朝结束,三少都没有实际履行过职责。戚继光戚少保更是常年领军在外,前期在东南沿海和倭寇搏杀,后期又调到了长城边境和蒙古人打,作为“太子少保”连太子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然后我们再来说“三师”,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三师”是比“三少”还要大的官。既然连“三少”都是虚职,那么“三师”也就更加虚了,甚至已经到了不给活着的人封,只给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大臣死去后追封一个这样的称号。
如果你是一个大臣,即便你的功劳再大,也不太可能别封为了“三师”,毕竟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这一类的牛人在活着的时候也仅仅是个“三少”,你的功劳再大也不可能大过这些人的。
既然职位都是虚的,那么也就不用去考虑是否当时有没有太子了,比如有的时候皇帝还只是一个孩子,连皇后都没有,依然给手下的大臣封个“太子太师”或者“太子少保”。反正都是虚职,也不用你真的去教太子,给你个称号,让大家知道皇帝重视你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