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对央行开展国债买卖的思考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10 17:26:00 来源:张涛

在“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的宏观决策明确之后,央行开展国债买卖就成为了市场的关注,并引发了是否要进行量化宽松操作的讨论。为此,央行公开回应称,“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实际操作时国债买卖也会是‘双方向’的,根据调控需要和市场供需状况,既可能是买入操作,也可能是卖出操作”。可见,央行已十分清晰和明确地告诉市场,买卖国债不是量化宽松(QE)。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与“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市场难免不对央行开展国债买卖有所遐思,而且即便是政策层面已经做出明确回应,但鉴于国债的买卖直接涉及到央行与财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因此,对于央行开展国债买卖仍有很多值得思考之处。

首先,买卖国债的定位

央行于2013年11月29日在官网上公布的“公开市场业务概述”已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而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就属于现券交易。因此,买卖国债并非是新政策工具的创设。

按照定义,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目的则是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目前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为1.5万亿元,但当时其购债同时还有外汇交易,操作的目标则主要就是用于设立中投公司的资本金,更多是通过央行与财政合作来给财政补位——结果是央行增加国债资产和基础货币负债,进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而非用于调节市场流动性。而如果从广义上讲,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实施的量化宽松中的购债操作——资产端增加国债,负债端增加基础货币,进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更侧重于政策工具储备范畴(操作目标并非是流动性管理)。

因此,从工具定位和实际操作中,买卖国债就有了两个定位: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而买卖国债究竟更侧重哪个定位,就取决于央行的实际操作,若按照央行强调的国债买卖是“双方向”的,那就是更侧重流动性管理,即不会持续地进行资产负债表扩张。

其次,买卖国债的市场影响

与央行的回购操作不同,买卖国债对市场的影响更为复杂。目前央行的回购操作是质押式回购,且回购自带退出机制,所以体现政策的信号很清晰,即每次操作都能在流动性规模管理和短期利率宣示给出量化的信号,对于债券市场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则是通过短期市场利率的传导。

而买卖国债,则意味着央行将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势必会释放出复杂的利率信号。因为,央行每一次交易国债买卖,都可能会被市场理解为一次利率宣示,央行交易国债期限品种越多,释放的利率信号也就越多,此变化究竟会对央行利率政策和国债收益率曲线政策传导产生何种影响,很难评估。因为央行作为货币的银行,理论对于个券交易价格的影响是绝对性的,是能够主导市场的。

类似的逻辑,在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对冲流动性过剩的时期,央票的期限仅为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四个期限,考虑的因素可能就是在规避期限太多,会释放出过多的利率信号。

那么对于市场而言,央行开展国债买卖,不仅直接影响市场供需,而且还可能会释放出很多利率信号,甚至利率传导机制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对于市场影响也会异常复杂,这种变化势必会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干扰。而像美联储的扭转操作(OT)、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这些直接作用于收益率曲线的政策,其实施前提是正常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后,迫不得已的选择。

第三,买卖国债对央行的影响

要是从国债的发行和买卖而言,财政部发行国债是“财务非中性”的——追求更低的融资成本,市场机构买卖国债也是“财务非中性”的——追求资产配置效益最大化。但央行买卖国债的行为涉及到基础货币投放,涉及到债券收益率、更涉及到央行自身资产负债平衡,因此在评判央行买卖国债是否财务中性,就很困难与复杂。

因为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同向性,在维护或推动经济增长时,货币供给需要保持一定增速,这也是我们目前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难么伴随国债作为吞吐基础货币作用的上升,其在央行资产的占比理应上升,由此来保证货币供给增速与经济增长的匹配。此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央行资产价值会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例如,国债收益率上行,国债资产的估值就会面临浮亏,反之收益率下行,国债资产的估值就会浮盈。这也是发达经济体在实施QE之后,普遍面临的问题——央行资产价值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复杂影响。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央行在国债买卖严格遵守“财务中性”,即央行在国债买卖时始终是价格接受者,那么央行的资产估值就一定会受到其货币政策的影响,换而言之,央行利率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其资产价值,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央行利润(铸币税为主),疫情期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央行积累的1万亿利润曾被用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若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样——“财务非中性”,央行作为中央交易对手,天然是价格制定者,但这样可能会扭曲利率政策信号和传导机制。

综上,央行买卖国债在实际操作中确实需要保持更加灵活的政策姿态,而我们对它的评价,也需要更长的观察和认识。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央行里程碑,货币新时代
...方式。· 央行为何开启国债买卖的日常操作?第一,中国货币政策仍具有正常操作空间,央行买卖国债是丰富政策工具箱,增加投放基础货币方式。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时点更为灵活
2024-08-31 20:37:00
1000亿元,央行正式下场买卖国债
...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国债带来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从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角度而言,央行进一步淡化MLF政策利率,若往后每月末央行均公布当月在公开市场买卖,或将产生一定的货币政策信号
2024-08-30 21:33:00
鑫闻界|央行重启购债?专家:预计对特别国债发行给予支持
...质量的强大动力。文章提及,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
2024-04-25 16:43:00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央行最新表态
...债活跃券利率走势今日债券市场全线调整,与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的“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有一定关系。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通过增加公开市场买卖
2024-08-12 13:39:00
稳定汇率、暂停买债,央行回应货币政策如何积极有为
...境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文|唐郡编辑|袁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安排?人民币汇率能否企稳?为何暂停购买国债?1月14日下午,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5-01-14 22:34:00
...,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再次强调,央行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并不意味着要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而是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来定位。这一声明清晰地划定了央行操作的
2024-06-19 22:52:00
...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央行操作国债借入卖出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取向?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直言,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
2024-07-05 22:39:00
央行: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
...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稿中提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如何看待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近日,《金
2024-04-23 21:23:00
“央妈”“财爸”联手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向三里河表示,将央行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与公开市场操作有机结合,需要央行与财政部紧密配合,联合工作组建立的重要原因是要发挥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协调性和
2024-10-10 21:5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