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中国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出现了很多称霸一时的帝王,但是这辉煌的背后肯定是离不开为他打天下的将领,这些将领的呼声甚至有超过帝王的风头。虽然这些将领为这些帝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功高盖主这并不是帝王希望看到的,甚至想杀之而后快,帝王认为这些将领都会给他皇位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中就有三位将领完全可以代表这些人,甚至只要这三位大将愿意,完全可以轻松取代帝王。那么这三位将领究竟是谁?他们又创下怎样的丰功伟绩?
国士无双“兵仙”韩信
韩信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生活的很拮据非常缺乏金钱,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吃,几乎人人都非常讨厌他。韩信也是被逼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到河边钓鱼想要以此来维持生计。但是韩信的钓鱼技术有点差,接连几天都没有什么鱼,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这时刚好有一群大妈在河边洗衣服,其中一个大妈看韩信有点可怜便把随身携带的饭食分给了他。
这个大妈也是连续给韩信带了很多天的饭食,韩信暂时不用再为食物的事情发愁。可惜终究有分别的那一天,大妈的衣物都清洗完了与韩信进行道别,在分别的那天韩信非常认真的对着大妈说到:“我会记住您的这份恩情,等到我发达的时候一定会报答您的”。大妈非常生气的对韩信说到:“我给你饭吃又不是图你的报答,只希望你以后能找一份正经的事情来养活自己”。韩信点头示意,默默把这份恩情记在了心中。
这一天韩信像往常一样在大街上闲逛,一个屠夫突然拦住了他的去路,挑衅的说到:“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每天还带着武器出门,但是胆量非常的小。你要是有种的话直接拿着武器刺死我,如若不然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思考了一番便直接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当场引得围观群众嘲笑连连。
秦二世二年,陈胜与吴广举起反秦大旗,项梁带领大军平定江东往北边进发,韩信抓住这时机加入了项梁的大军,但是在军队里面完全没有什么名声。直到项梁战死之后又投奔了项羽,直接任命韩信为郎中,在成为项羽的兵之后,韩信也是非常迫切的想要立功,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都没有采纳。韩信感觉自己的才华被无视,便离开了楚国投入了刘邦的怀抱。
献策平定三秦
韩信加入了刘邦的阵营之后依旧没有被重用,直接让韩信去管理仓库,依然没有出头之日。但是萧何非常的欣赏韩信,多次向刘邦举荐此人,但是依旧没有重用,韩信对其失望透顶便逃走了。萧何得知这件事之后连忙去追韩信,恐怕失去了这个人才。等到追回韩信之后,萧何连忙找到刘邦再次大力举荐韩信,刘邦被萧何说动了便直接封韩信为“将军”。
韩信成为将军之后,刘邦召见了他说到:“萧何曾在寡人面前多次赞赏你,一直认为你是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你可有什么良策”。韩信思考了一下对刘邦说到:“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对手应该只有项羽一人,其他人都不足为虑,那您觉得自己的兵力能和项羽一较高下吗”。刘邦思考了一下说到:“寡人确实不如项羽”。
韩信也点头示意说到:“确实项羽的实力是无可质疑的,项羽一声怒吼就可以吓的大军瑟瑟发抖,但是他终究是匹夫之勇,不会重用人才。虽然项羽待人非常的宽厚,但是在当自己的下属立下大功的时候,没有对其加官进爵,做事非常的优柔寡断。而且虽然项羽的实力冠绝天下,让很多的诸侯都心甘情愿的臣服,但是在封赏的时候只把自己的亲信封地为王,这让很多的诸侯都感到非常的不满。
只要是项羽的大军路过的地方都是生灵涂炭,大部分的百姓都非常的讨厌他,他已经失去了民心。如果您可以善用有志之士,合理的论功行赏,何愁拿不下这天下。而且这三秦的君王联合项羽坑杀了20万左右的大军,让所有的秦国民众都对其恨之入骨。如果您可以带领大军攻下三秦,废除秦国残酷的律法,相信很多的秦国百姓都会拥戴您。”
韩信身死三族被灭
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建议,开始了他的征伐之路。安邑之战韩信带领大军平定了魏国。井陉之战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攻破赵国与代国。潍水之战韩信带领大军连夜做1万左右的沙袋堵住上流,等到龙且放松警惕的时候水淹齐楚两军。核下之战韩信采用围歼战术打的楚军溃败不堪,逼得项羽只能割断脖颈而死。
汉六年十月,有奸臣上奏诬陷韩信有谋反之嫌,刘邦得知之后立即把韩信贬为“淮阴侯”。但是韩信却不认为是有其他人诬陷,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功高盖主,刘邦妒忌他的才能。韩信对于刘邦的做法愤恨不已,于是便拉拢陈豨造反。
韩信对陈豨说到:“你手握重兵,也是刘邦最相信的人,要是有人告发你反叛,刘邦肯定不会相信。倘若要是接二连三的有人告发的话,刘邦肯定会率领大军来围剿你,倘若我愿意协助你的话,这天下唾手可得”。陈豨对其深信不疑立即带领大军进行造反,韩信则做他的内应。
但是让韩信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弟弟居然到吕雉那里,说明了韩信想要造反的事情。吕雉收到这个消息,立即与萧何达成共识准备设计杀掉韩信,萧何以陈豨被处死的消息,把韩信骗到长生宫将其斩杀,并且灭掉韩信的三族。刘邦平定叛乱回来之后,听到韩信已死的消息开心不已,这样他的江山就更加的稳固了。
秦始皇手下第一悍将王翦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经历秦国四代君主,在嬴政年少的时候就跟随左右,被始皇帝尊为师长,戎马一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一武将功臣。《史记》评价,他与杀神白起相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伴君如伴虎,面对着暴戾嗜杀的始皇帝,他仍能功成名就激流勇进,可见他不仅是名将更是明智之将。
王翦前半生非常低调,虽然经历四代帝王,又帮助嬴政平定了叛乱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但直到嬴政开始亲政之后,王翦才开始崭露头角。嬴政时期,六国之中虽然能人辈出,但是真正有实力的只有赵国与楚国,四大名将之中白起与王翦是秦国人,而另外两位李牧与廉颇都是赵国人。春秋时期,因晋国被韩赵魏三件取代,史称三晋。
战国末期的赵国也是人才尽出,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两人,还有明相蔺相如以及南越王赵佗,就连嬴政也是出生在邯郸,其真名应为赵政。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三晋,在进攻赵国时后恰好遇上了李牧,王翦一方面让杨端和包围邯郸,一方面打的李牧坚守城池不出来,让他不敢回去援救邯郸。
王翦知道李牧如果不除掉的话,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很快的取胜,于是便禀告秦王再行反间计,派奸细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令赵王怀疑李牧有投降和谋反的可能,而将其除掉。
以逸待劳攻灭楚国
公元前224年,王翦讨伐楚国,楚国是当时除了秦国之外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刚被灭国的韩魏两国,当地民众反秦运动很容易与楚国反秦作战发生联动。这一点从李信蒙恬带兵20万却大败而归就可以看出,面对这灭六国的最后一次硬仗,四朝元老的老将太了解帝王之术了,前有吕不伟后有范雎,这些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所以他在得到嬴政的60万大军之后,不惜晚节不保背上取悦迎合的骂名,也要表演出出征路上五次讨要赏赐的戏码,以免除秦王的猜忌,楚国派出的大将正是项羽的爷爷(项燕)非常难对付,到了楚地之后王翦非但不战,反而休养生息驻扎于此令楚军逐渐失去耐心,正当楚军向东调动之际,突然出兵斩杀项燕。
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平定楚国以后王翦自此功成名退,王翦一生用兵非常稳。秦昭襄王时期,他用计谋除掉了丞相范雎的仇人魏齐,非常轻松的赚取了应候的人情。嬴政时期,他前有书信平定成蟜叛乱,后又建议赐死吕不韦以绝后患,伐赵时的反间计,从内部瓦解强敌,攻楚时的以逸待劳敌疲我打,伐赵灭楚的两次战争,只是老将军戎马一生的缩影。
可以从中看到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两大将军的比较更凸显了王翦的政治智慧,老将军不但用兵雄才大略,做人也是眼光高远不漏锋芒,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无辜含冤,白起悲愤自刎,廉颇流落他乡郁郁而终,唯有王翦一人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并福泽子孙。
智勇双全郭子仪
唐朝名将郭子仪,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侍奉了很多的君王。郭子仪的成功离不开武则天的赏识,是武则天改变与革新选拔官吏的制度,正是这个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让郭子仪成为了武状元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
唐明皇在位的时候,郭子仪就已经是位列三品官职了,他也是那时候最有名的大将军。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郭子仪凭借少量的军队大破敌军,收复了大唐的江山。李恒在位的时候,郭子仪率领大军前往长安,与敌军进行激烈的战斗,斩杀敌军6万余人,郭子仪的名字响彻战场,吓的敌军溃散而逃,解除了大唐的危急。
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收复了大部分的河山,可谓是战功赫赫。再到李适即位的时候,却给了郭子仪一个闲职,把他的副元帅等一些要职都给他罢免。郭子仪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但是也没有办法避免帝王的猜忌,功高盖主这显然不是帝王想要看到的,终究是郁郁而终。
结语
历史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才数不胜数,但是能得到好的结局的人才几乎没有几个。韩信被吕雉与萧何设下计谋斩杀,并且灭了三族。郭子仪被撤了副元帅之职,终究是郁郁而终。唯有王翦得以善终,并且福泽子孙。
本期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各位读者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