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技傍身底气足 产教融合路更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1-01 07:50:00 来源:南京日报

“秋招看就业”系列报道之三——

一技傍身底气足 产教融合路更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何洁

“A08、B11、B21……”许峯是南京林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他向记者展示了今年参加校招时记录的公司“摊位”编号。和本科毕业时逛的校招相比,许峯认为最大的变化是,“除了进科研机构、农业公司,还多了乡村规划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很多新职业,感觉选择空间更广了。”

时代的发展促进经济业态、产业形态的变化,进而带动职业种类、空间的变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低空经济人才缺口达百万

“飞机解锁,人员撤离,可以起飞。”10月18日上午,随着“女机长”潘颖宜的口令发布,一架普罗米修斯1600A型号无人机带着货物从位于江心洲的中通(金崴)无人机基地起飞,12分钟后顺利将货物运抵7公里外的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科创中心。

潘颖宜自小爱钻研、喜欢动手操作。2022年秋天,刚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她和朋友看准了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潜力,自费学习了无人机驾驶技术,并考取了CAAC民用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彼时恰逢中通快递拓展无人机配送业务,潘颖宜成功应聘入职来到金崴,成为一名无人机机长兼教员。

入职近一年的时间里,潘颖宜参与测试开发了多条配送航线,包括医疗航线、商圈航线、公园航线等,负责起降点考察、航线障碍点采集等工作,为航线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还为中通培训了多名快递“飞手”。

无人机操控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低空经济正在催生越来越大的就业空间,且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增长,行业人才缺口仍在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测算,现在我国民用无人机飞手岗位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这就是南京的魅力,到处是机会。”潘颖宜认为自己享受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很多学员反馈,他们从‘跑快递’到‘飞快递’,收入和工作乐趣都增加了,让我对自己人生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南京正在申请开通低空物流应用场景,我要培养更多‘飞手’快递员。”

近年来,南京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选择日趋多元。南京正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就业带动机制,今年以来,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围绕“4266”产业体系举办招聘会149场,其中有15场是产业专场招聘会,共提供相关岗位超2.2万个。

一技傍身提升就业底气

在今年秋招中,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李玮玮成了众多企业争相招聘的“香饽饽”。然而,他的抢手并非仅仅因为名校光环,更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年半的宝贵工作经验。从大二开始,他便在网易“蛋仔派对”这一热门平台上以数字制图师的身份,绘制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

李玮玮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旁听了一堂游戏专业的课程,让他便敏锐地洞察到了数字艺术的崛起,以及它在新业态中的巨大潜力。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相关制图软件,并积极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实践机会。

一年半的时间里,李玮玮从一名数字制图“小白”,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作品的“内行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游戏圈内受到了广大玩家的喜爱,更在业界内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刚开始选这个专业的时候,父母其实不太看好我的就业前景,觉得只能当个画家或者美术老师,但随着‘新业态’的发展,我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展示了美术专业的无限可能。”李玮玮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中立足。

李玮玮在秋招中的“脱颖而出”,正是以“技”立身的生动例证。

一直以来,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尤其是新业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整合资源力量,加快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加大数字技能人才选拔力度,支持各区、各相关行业、龙头企业等围绕我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数字技能大赛。大力构建以世赛为龙头、省市状元大赛为主体、行业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充分发挥工会等各类组织作用,推动企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每年联合开展市级一类、二类竞赛项目100余项。

产教融合让人岗更加匹配

今年7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生命健康学院绿色生物制造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杨超博进入正大天晴实习,并且在他心仪的发酵工艺岗从事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如今,在该岗位实习4个月,杨超博对罐体的分布图、如何控制阀门、进行补料添料等岗位操作的具体要求了如指掌,在每月一次的安全培训考核中都能拿高分。

能这么快上手,一方面是专业基础打得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校期间杨超博就在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操作。“在学校期间,我们在校内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发酵以及生化技术,理论学习完成后,我们会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杨超博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员会根据工厂的实际环境和操作要求对同学们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在原料加热过程中,根据工艺的不同,需要配备不同比例的纯化水,企业人员在现场指导,我们对比例的配备更加精准,进入企业后能更快适应”。

产教融合,打通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南京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针对性人才培养,让技能人才的就业路更宽。

在南京埃斯顿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生产制造车间,身穿灰色工作装的王庆韬正在给机器人安装夹具并进行精度校准。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王庆韬成为一名工程师,主要从事国产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方案对接,程序编程、现场调试等工作。从产品的研发、试制、小批量到大规模量产,王庆韬对机器人产品的制造流程已十分熟悉。

“我们在学校就能学习到企业里的最新技术,提高在生产一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之所以能顺利入职埃斯顿,王庆韬认为这和学校邀请企业深度介入包括教材开发、理论课程、实验实训在内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关。

“我们通过和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流程相连接,实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春峰表示,学院与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南京埃斯顿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埃斯顿机器人学院和江苏省工业机器人4S中心,与企业联合培养能胜任工业机器人生产、应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型人才。

从各类产业专场招聘会的举办,到技能人才培育载体的全面加强,再到以赛促培、校地联合选育优秀技能人才的深入实施,南京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始终坚持“服务产业、多元办学、规范管理、内涵发展”的工作理念,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智能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业机械自动化装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多个专业。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和管理等要素深度参与校企合作,推进技工教育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融合,着力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1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技之长”汇成逐梦力量
...24年聊城市职业教育活动周现场 ■ 图/文 郝凯“这是植保无人机,我们的无人机实操课程通常设在田间地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
2024-05-21 18:29:00
培养新质生产力能工巧匠,浙江职业教育有底气
...立。这个新成立的学院,整合了校内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的资源。金职院党委书记王振洪在成立大会上说,目前航空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学校创新人才教育模式,
2023-12-27 14:18:00
...供技能人才1.2万人次。此外,自媒体短视频创作与运营、无人机操控技术应用两个培训项目将被列入南京市第二批政府补贴培训项目清单。为满足青年群体的就业需求,市人社部门将加大研发数
2023-05-15 07:56:00
28项技能展示点亮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2024年职教周活动
...活动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在滨河校区的钟楼广场,无人机表演专业的学生端着手柄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进行水上救援、植保喷洒、竞技足球表演。一排排无人机整齐有序地升上天空,随着音乐
2024-05-24 11:10:00
...淳区东坝街道青枫村田埂边,来自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年级的李昊恺正手持一个无人机遥控器,指挥无人机为眼前这片330亩左右的麦地做病虫害防治。短短2分钟,一
2024-04-07 07:29:00
炫舞蓝天竞风流 河南举办无人机应用技术技能竞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任胜利闭幕式无人机展演。人民网 程明辉摄疾风迅影,闪转腾挪……在选手们的操控下,一架架无人机犹如空中飞舞的精灵,从容地执行各项“任务”。11月25日-26
2023-11-28 19:03:00
...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科研院所扎稳了脚跟。张江辉坚信,一技之长就是人生最大的底气,只要技术过硬,不管是谁都能拥有出彩的人生。日前,太仓光电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师张江辉被江苏省委宣传
2023-06-21 02:05:00
...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余梦娇 马忆玲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无人机装调检修、健康与社会照护、互联网营销……日前结束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新”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目。多
2023-10-11 00:11:00
...毕业生马倩,她在此次大赛调酒服务赛项中夺得冠军。“一技之长是人生最大的底气。”这是马倩刚入校时,专业技能竞赛指导教师郑菊花、姚蓝萍在班里说过的话,这句话也成了马倩后来的精神指
2024-12-20 07:4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