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9 16: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处于加速重构中,而在中国“智”造的推动下,中国产业链不断转型升级,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工业基础不断完备、产业链不断壮大带来了强劲创新力和无限潜力。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在第六届进博会中国馆的现代化专区里,我看到了一艘中远海运玫瑰轮的模型。它是一艘真实长度366米,可装载13800个标箱的大型集装箱船,具备先进的智能化水平。其实不光集装箱船,我国LNG船的国产化率也已接近70%,LNG船全称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由于天然气需要在-161℃才能够被液化,所以制造难度极大,也因此被冠以“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打开LNG船的产业链地图我们发现,135家配套企业分布在10个省份,主要在长三角地区聚集,上海、江苏占了117家。

把时间线拉回到十年前,当时我国LNG运输船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只有65家。过去十年间,专业生产低温阀件、低温玻璃棉、船舶电缆等一批批产业链上的制造企业应运而生。整个产业链是怎么串起来的呢?记者来到船上寻找答案。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我现在就来到了一艘正在建造的LNG运输船最核心的液货舱部分,您看我脚下这种银光闪闪的钢板就是能够承受-163℃的殷瓦钢,这种薄如纸片的钢材在2017年以前是不能实现国产的。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围护系统部部长助理 胡家耀:它的表面质量和成型要求特别苛刻,像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板,它的厚度只有0.7毫米,制造和焊接的技术难度要求都特别高,在沪东中华的这个推动下,殷瓦钢的国产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可以生产殷瓦钢的国家,随着产业链上一系列断点和短板的不断攻破,沪东中华也已成为全球LNG船手持订单最多的船厂之一。在这个研究院,记者还看到像LNG加注船、LNG陆地储罐、LNG发电船等高端新船型不断研发成功,推动着造船产业链不断升级。中国造船产业链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带动着大批配套企业共同成长壮大。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造一艘LNG船需要上百万个零件,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阀门。距离船厂十分钟的车程,我就来到了一家专门生产阀门的企业。这几年经过自主创新,这家企业已经具备了全系列LNG船低温阀门的生产能力,成为了LNG船的核心配套企业之一。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20年间,沪东中华这位“链长”带着阀门公司共同前进,让原本只有十几亩地的小车间变成了上百亩地的智能化流水车间。而紧挨着阀门厂,这样的配套企业还有好几家。建造中国第一艘LNG船时,这条产业链上的国内配套厂商只有20多家,而现在国内配套厂商已经达到130多家,产生了数百亿的产值。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造船就像搭建巨型积木,那么上百万个零部件又是如何高效精确地组合在一起的呢?在这个生产线上,记者看到每天造船涉及到的分段大概有六七百个,通过这个数字孪生系统能精准统计这些分段的位置,进行实时生产调度。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制造二部支持作业区副作业长 戴威:打开这个软件,点开始,有一个NPC读卡扫码录入就会扫到NPC芯片,就会读取分段信息,我们点开始运输,这个分段就代表它已经处在运输的状态。

智能系统的运用使得船厂的效率提升了至少20%。在造船领域,更多的数字和人工智能系统已经成功研发,并在加快落地应用。

造船业实现“建链成群” 中国“智”造提质增效驶出“新航迹”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了解到小小模型背后竟是如此复杂的工业系统和庞大产业链,再回到中国馆,看到一个个模型,联想到背后的磅礴之力,我的心潮久久澎湃。在中国馆的另外一边,我还看到了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的模型,这艘邮轮几天前刚刚完成交付,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集齐了全球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我国已经具备可以同时建造航空母舰、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的能力。未来,中国人、中国“智”造的出海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上“钢铁巨人”转型“绿色巨人” 我国造船业“绿色化”特性持续增强
...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重要举措之一。造船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记者近日在造船厂探访时发现,当前,新能源动力、信息技术持续赋能,我国
2024-03-19 19:43:00
国产大轮船“下饺子”交付,造船业释放经济复苏新信号
...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成功。就在数日前,我国造船业还“下饺子”式交付了两艘超级大轮船:10月1日,扬子江船业第六艘24000TEU集装箱船“MSC MICOL”轮交付运营
2023-10-12 14:43:00
一个县级市的中国“船”说
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彰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中国造船业发展如何?可以用几个“第一”来形容:2022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
2023-06-27 15:43:00
62比4,在韩国传统优势领域,中国走韩国的路,让韩国无路可走
...心,算是再次揪到了一起。《首尔财经》开篇就表示,在造船业,韩国大幅度落后中国。《全球经济新闻》称,这给韩国造船业敲响了警钟。韩国商业网站提到,韩国在9月再次输给了中国。 从
2023-10-16 15:49:00
...。激光切割机、高空作业车等高科技装备的引入,为传统造船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今年以来,公司捷报频传。3月19日与荷兰签订订单,3月31日与德国船东签订十艘船
2024-05-22 07:19:00
中国海军今年下水12万吨战舰,真就一年小半个法国海军?
...意的是,中国海军进入快车道发展模式的同期,中国整体造船业也在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三大造船巨头国家一直被东亚的中日韩占据。2020年开始,中国正式超过韩国成为世界头号
2022-12-27 10:44:00
原标题:三大指标居全球第一,造船业持续领跑(“中国制造”发力新赛道②)日前,全球最大新造集装箱船“MSC MARIELLA”(鑫福106)轮成功试航。该船融合了中国造船企业在集装
2023-08-17 10:25:00
海外网评:301调查损人害己,美国不要“一错再错”
...。这份请愿书中罗列了所谓中国政府“不公平”支持中国造船业的证据,并渲染中国造船、物流和海运能力的发展对美国构成了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证据根本站不住脚。
2024-04-19 14:59:00
数据背后彰显“硬核”实力 船舶产业提质升级开启“新航迹”
...运输船是运载零下163摄氏度LNG的“海上超级冷冻车”,是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之一。顺长江而上,在造船基地泰州和扬州,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是船企打造“硬核”实
2024-05-29 17:5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