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新华鲜报|行程8万海里:“雪龙兄弟”带回来什么?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4-16 20: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 题:行程8万海里:“雪龙兄弟”带回来什么?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周圆

4月16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号、“雪龙2”号全部返回上海母港。

翻阅航行日记、数据库、样品箱,看看考察队都带回了哪些成果。

这是一组定格在中国南极考察史上的新纪录:

首次由“雪龙”号、“雪龙2”号、“天惠”轮3船保障实施的南极考察;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雪龙2”号创历史纪录地8次穿越“咆哮西风带”;建设完成中国南极考察站里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5120平方米的秦岭站主体建筑;直升机单日最高吊运物资211吨……

于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的这次考察,成果不断、看点颇多。

——看一个“新”字:建成一座新站

新华鲜报|行程8万海里:“雪龙兄弟”带回来什么?

2023年12月6日,“雪龙2”号和“天惠”轮成功穿越复杂冰区。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2月7日,经过52天奋战,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

新考察站,新在建筑设计。外观呈南十字星造型,一体式设计别具一格;采用高效便捷的模块化安装,模块化率达到45%;新能源占比超60%等。可以说秦岭站为极地建筑树立了新标杆。

新考察站,也新在科研价值。罗斯海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个海洋原始生态系统,历来是南极考察的热门区域。美国、新西兰、意大利、韩国等在此纷纷建站,足以窥见其重要性。

展望未来,融新理念、新技术于一体的秦岭站,将为全球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了解罗斯海区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

——看多个“首次”:探秘“5站5海”

新华鲜报|行程8万海里:“雪龙兄弟”带回来什么?

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460多人组成的考察队脚步遍布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

先看看“5站”。考察队完成了5个考察站度夏调查,取得一批重要进展和成果。其中,昆仑站首次开展了近红外天文观测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为开展全年空天观测提供了坚实基础。

再说说“5海”。有研究者指出,我们对这些海域的了解并不比月球背面多多少。本次考察队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等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布放了我国在极地的首个生态潜标,有助于更好分析南极主要生物种群状态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

“极地生态系统评估和海陆空立体观监测能力全面提升。”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如是总结。

——看“国”字号:应用多套国产装备

冰雪大陆上时常能见到“中国智造”,这次尤其多。

在内陆腹地,测试和应用自主研发的近红外望远镜、可移动太赫兹望远镜系统、南极无人值守智慧能源系统等。在大洋考察中,生态潜标的主要生态传感器是自主研发。在秦岭站建设现场,国产机械设备占比超90%……

——看极地科普:连办3场公众开放日

新华鲜报|行程8万海里:“雪龙兄弟”带回来什么?

4月10日,参观者在观看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的部分样品。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考察船护航科考,也是科普极地知识的窗口。本航次,“雪龙”号和“雪龙2”号共计举行了3场公众开放日。其中“雪龙2”号更是首次到访香港,一系列科研交流、科普讲座活动,掀起一场“极地热”。

正如“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主席马逢国所言,原本陌生的“雪龙2”号和“极地科考”成了香港市民熟悉的词语,尤其是激发了年轻人对极地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南极万里之遥,考察成果离我们并不远。

比如,广受关注的南极磷虾。它是南大洋最大的潜在渔业资源,蛋白质含量也远高于牛肉和一般鱼类,目前主要制作成精饲料和虾油。一系列磷虾调查,能更好地了解和开发磷虾资源。

再比如,海洋中微塑料的危害之一,是通过食物链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如果人类食用这些生物,身体健康将受到威胁。本次考察队南大洋业务化调查项目之一就是分析海洋中微塑料含量。

此外,气象保障员每天定时记录气象数据,能够有效丰富数值模式,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一些设备在极端环境中测试和应用,相关技术未来可能出现在你我身边……

8.1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四圈,“雪龙兄弟”船舱和储存盘里更多的宝贝,未来的日子将陆续为我们揭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41次南极考察丨“雪龙兄弟”将结伴穿越西风带
↑这是“雪龙2”号即将穿越“咆哮”西风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栋彬 摄)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将于北京时间19日开始穿越“咆哮”西风带。南
2024-11-19 18:17:00
记者手记:克赖斯特彻奇,通往南极的门户
新华社“雪龙2”号1月30日电记者手记:克赖斯特彻奇,通往南极的门户新华社记者周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有何特色?面对记者的提问,考察队员都会给出一个关键词——南极。20
2024-01-31 14:35:00
阿蒙森海沿岸调查企鹅栖息地“雪龙2”号8小时冲破海雾
2023年12月3日,“雪龙2”号为“天惠”轮破冰引航(无人机照片)。图为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行驶在浮冰区。 新华社发2023年12月8日,考
2024-01-22 09:37:00
第40次南极考察丨“雪龙2”号和“天惠”轮结伴穿越西风带
本文转自:新华网11月25日,“雪龙2”号(前)和“天惠”轮正在结伴穿越西风带(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目前正在穿越“咆哮”西风带,“
2023-11-26 15:30:00
中国第 40 次南极科考队出征:首次由 3 船保障,将建设新的科考站
...博截图据悉,这是我国南极科考任务首次由 3 船保障,“雪龙”号和“雪龙 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
2023-11-04 15:17:00
“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在穿越浮冰区
本文转自:新华网12月3日,“雪龙2”号为“天惠”轮破冰引航(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目前正行驶在浮冰区。经过磨合,两船配合协作更加默
2023-12-03 23:21:00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2”号和 “天惠”轮结伴破冰航行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新华社“雪龙2”号11月30日电(记者 周圆) 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深夜进入浮冰区。两船随即开启冰区航行
2023-12-01 07:04: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雪龙2”号12月12日电(记者周圆)北京时间12日晚,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罗斯海新考察站完成物资卸运和人员登陆工作,并接上23名韩
2023-12-12 22:56: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雪龙2”号1月17日电(记者周圆)北京时间1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阿蒙森海海域潜标回收和布放作业。“雪龙2”号大洋队队长陈超介绍
2024-01-17 15:1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救助船、直升机齐出动!北部海区最大规模海上救助演练在烟台举行
大众网记者 陈晓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5月27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救捞系统海上救助暨防汛排险综合演训
2025-05-30 11:32:00
央视新闻讯 近日,海军航空大学在渤海湾畔组织大场次、高强度对地实弹射击训练,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参训飞行员使用火箭弹、航炮弹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弹攻击,锤炼飞行员实战能力。
2025-05-30 15:58:00
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
近日,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空中加油专项训练顺利完成,遂行任务能力有效提升近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机场
2025-05-30 16:10:00
东营海警局积极探索科技管海新模式
近年来,东营海警局在探索海域管理新模式、向科技要战斗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通过引接公用平台、与涉海单位共享等方式整合多种科技力量实现科技管海
2025-05-30 19:31:00
据媒体报道,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对此,国防部发言人作出了回应
2025-05-30 07:47: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建校5周年|商海宽:从资深海员到海院教师,为海上安全筑牢“生命线”
“直升机重心在顶部,一旦迫降坠入水中,将发生180度翻转。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要沉着冷静,别太害怕……”5月26日,河北唐山曹妃甸
2025-05-29 23:42:00
首都航空青岛中队安全员参观青岛民航博物馆: 传承航空精神 铸安全之魂
在碧空如洗的日子里,首都航空青岛中队的安全员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踏入了青岛民航博物馆的大门。这座承载着厚重民航历史的殿堂
2025-05-29 16:20:00
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回收试验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魏萱)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6:22:00
接连两起,军机客机均出事故!韩国一架军机坠落,已致3人死亡,另有一架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3名乘客。最新消息:军机上4名人员全部遇难。
2025-05-29 18:59:00
铸安全盾牌,造服务口碑——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度保安队员春训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子航)为进一步强化保安队伍实战能力,筑牢安全防线,日前,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组织骨干安保队员开展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2025-05-29 16:56:00
海阳“问天”再获突破,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飞行回收试验成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高圆圆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3:13:00
歼-10C总师:签不完,根本签不完……
歼-10C总设计师王海峰一回母校西北工业大学就被“包围”了大家排长队找总师签名网友: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举办航空论坛歼-10C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来到现
2025-05-29 08:14:00
无人驾驶收割机 麦田“大显身手”
5月28日,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1600亩小麦开镰收割。今年六合区组建10支农机应急队,以机械化力量筑牢“三夏”生产安全防线。图为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智能作业收割小麦。南京日报/
2025-05-29 08:18:00
比亚迪欧洲首超特斯拉,中国制造改写全球格局,美国不再是领头羊
x 中国车企在欧洲干了件大事!最新数据一曝光,整个汽车圈都炸锅了,4 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卖出 7231 辆电动车,同比暴增 169%
2025-05-29 00:06:00
人民币又扩圈,重要邻国送上厚礼,总统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当下,中美博弈,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小国夹在中间很难受,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搞胁迫的把戏。逼迫一些小国选美国,否则有我无他
2025-05-29 0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