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13 22:39: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社上海11月13日电 题: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专访艺术家杨佴旻

中新社记者 陈静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当代中国画艺术家杨佴旻致力于融通东西方绘画“语言”,探索水墨画的革新,开辟当代水墨画艺术新境界,在色彩融合水墨画方面卓有建树。其绘画实践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尝试了新的路径。近日,杨佴旻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阐述其在探索水墨画跨文化复兴之路上的感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水墨画被视为中国的传统绘画。从历史角度看,为何会形成“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墨色”的风格?

杨佴旻: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前,中国画是有色彩的,“丹青”曾特指色彩。唐代之前,中国画非单色。到宋朝,画家绘画与文人画并存,院体绘画是典型的画家绘画,或者说专业绘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代表了当时专业绘画水准。

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画家崇尚禅悦之风与道家无为理念,认为唐时延传而来的艳丽色彩俗不可耐。士大夫文人一般不曾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他们有很好的毛笔用墨书写能力,也因为他们有一定政治地位,其兴趣导向得到推广。于是他们笔下似与不似的绘画逐渐成为主流。

此后,在“水墨为上”的观念引导下,画家们逐步放弃了色彩,形成以稀释后不同浓淡墨色和线条来表现画面的风格。文人士大夫自娱自乐的画作成为中国绘画的“传统”,原本正统的院体画却成为格调不高、匠气的代名词。

纵观中国绘画史,水墨画盛于宋元,明清有续,延宕至今。文人画家执着于黑白之间,对色彩望而却步。

文人绘画盛行是否意味着中国画彻底放弃了色彩?其实没有。清代时,恽南田、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致力于复兴色彩运用;到20世纪,林风眠、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吴冠中等均在墨和色的运用方面作出了不懈探索;在当代,田黎明、卢禹舜等新一代画家大胆进行新的艺术尝试。

色彩是任何绘画的基础,并非西洋绘画所独有,也属于东方。还原中国画的色彩,而非仅用墨色浓淡表现色彩变化应是当代画家的一个使命。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咖啡店》。(杨佴旻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为何要进行水墨画的革新?其中有什么难题?

杨佴旻:长久以来,文人画特别注重中国画的写意性、轻视刻画的特质,让人产生错觉:中国画、水墨画就是画个大概。禁锢于黑白世界,中国画越来越难以和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产生共鸣。

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画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并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压力下,呈现出“身份焦虑”:社会的变迁,传统文人士大夫群体的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文化馆、画院、大学、职业艺术家为主的创作机构和人群。那么千年来文人画代替专业画的情形也应与时俱进。

事实上,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刘海粟等艺术大师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转型。但是,和科技、文化、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中国画的转型显然是滞后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不少绘画界人士心中有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宣纸不近色。意思是,在宣纸上画不了颜色或画不好色彩。这已成为“百年难题”。这样的观点禁锢了人们在宣纸上创作的想象力,掣肘对创新的探索。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让水墨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多年以来,绘画界并没有深入发掘中国画、宣纸应有的刻画性。近几十年来,我一直尝试在宣纸上更好地呈现色彩。结论是:宣纸一样能画出美妙的色彩。水墨画何以新生?关键还是运用色彩观念的转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古老的中国绘画由“方言”转换为“世界语”。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杨佴旻作品《太行的早晨》。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在绘画领域,中西方应如何彼此借鉴?

杨佴旻:无论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东西方如今无不需要彼此借鉴,相互融合,进而发展。

在艺术世界中,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元素应该相互交融,构建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视觉与思想新形式、新空间,才能成就令人瞩目的艺术范例。进入21世纪,画家不应再拘泥于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话题,应有一切为艺术所用,一切为创作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所用的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祖先、前辈所创造的形式只能说明过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只囿于过去的形式,而更应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中国理应创造更多新鲜、有活力的,能为世界所读懂,属于全世界的文化艺术成果。

我认为,水墨画艺术的“现代性”应是融合中国的古典绘画传统、西方的现代绘画“语言”及个体当下处境三个方面。在创作中,我希望立足现代语境,超越国界和文化,超越自我,尽可能汲取各种思想资源,实现最佳组合。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杨佴旻作品《May Fourth Ⅵ》。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绘画界为何会提出“回归传统”?您如何看待“回归传统”这个话题?

杨佴旻:所谓的“回归传统”要看从什么视角去看。实际上人不可能回到过去,人类只可以创造未来。

过去,我们的祖先已然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艺术。对于水墨画而言,作为中国艺术家,我们更应该将中国画元素传播到世界更广阔的范围,去丰富艺术的世界,同时也要让现代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反哺水墨画的发展,才能实现文化的多方位交流和融合。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优秀作品不仅应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还应通过跨文化的视角,探索和表达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

中国画由墨相向着色彩转向,确实是近百年来中国画家实践中要解决的“难题”。林风眠正是在浓墨与重彩的交融中求得了和谐。他所开创的这一条路还在发展和成熟中,探索仍在继续。目前,在中国画坛,色彩风格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相信亦会成为未来中国画的主流。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杨佴旻作品《有花的街上》。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的中国画作品《远方》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从艺术角度而言,您认为这有怎样的意义?

杨佴旻: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我的作品《远方》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说明他们对中国画是肯定的、珍视的。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远方》。(杨佴旻供图)

单色中国画发展到了空前高度,出现了无数杰出作品。色彩应成为未来中国绘画影响世界的必由之路。我认为,水墨画的新旧不在于题材,而在于技法,在于画家自身的灵魂。技法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不是简单的笔触、肌理和色块,而是驾驭画面的缰绳。没有新的技法,就没有新的方向。(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杨佴旻致力探索中国水墨画跨文化复兴之路。(杨佴旻供图)

杨佴旻,艺术家、诗人、荣誉爵士,文学博士。曾在世界多地举办个展,中国画作品被梵蒂冈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巴黎市当代艺术库收藏,著有画册、学术专著、诗集等。【编辑:付子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现代水墨画之父成忠臣画作每平尺拍145万,行家讲国宝级
现代水墨画之父成忠臣画作每平尺拍145万,行家讲国宝级作者丛中笑《日本财经周刊》总编辑成忠臣现代水墨画《紫气》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艺术无国界,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已是大的趋
2024-05-09 18:56:00
东西问·中外对话|齐白石的“水墨江湖”,如何让外国人一见钟情?
...人民的心走得更近?吴洪亮:目前,中韩艺术家之间关于水墨画已经形成了每年交流的习惯。未来,我们会做更多的工作。在韩国的博物馆有齐白石画作的收藏,我们在进行齐白石画作国际传播的过
2023-07-03 20:21:00
东西问·中外对话|外国人爱上中国水墨画,这只“虾”有点神奇
... 提到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许多人都不陌生。作为中国水墨画的代表,《墨虾》图用寥寥数笔就让活泼灵动的虾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令人过目不忘。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国画也
2023-07-26 22:24:00
亿万粒子让“水墨”流到银幕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动画电影《深海》向中国水墨画取经,开创“粒子水墨”技术亿万粒子让“水墨”流到银幕《深海》海报 均为资料图片《深海》剧照 长沙晚报1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
2023-01-12 05:05:00
胡兵闪耀巴黎时装周,东西方文化交融展现中国时尚魅力
...,在黑色风衣的映衬下更显得格外醒目,一幅生动的中国水墨画跃然于T台之上,他身姿挺拔,与这件风衣完美融为一体。恭王府服饰秀不仅展现了劳伦斯·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通过胡
2024-09-30 10:41:00
东西问|邵亦杨:当代艺术如何呈现“和而不同”共识?
...。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明显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艺术语言。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艺术都是被动输出,没有主动与世界艺术交流,因此即便不少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呈现出中
2024-06-25 10:28:00
著名画家董廷新温哥华水墨画作品展座谈会在济南举行
...主办,山东鲁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董廷新温哥华水墨画作品展座谈会”在济南举行。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云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一级巡视员
2025-06-23 08:36:00
世界首部三维水墨国漫春节面世
...充满波折。因为三维CG动画具有写实具象的特点,而中国水墨画的精髓在于留白写意,二者之间存在天然技术矛盾。为将其最佳结合,团队开启了极具创造力的摸索试验:例如,为模拟水墨的色彩
2023-01-04 08:22:00
东西问丨传世宋画《秋芦飞鹜图》首次从海外回乡展览有何意义?
...展人。策划了《人间天堂:中国江南珍宝展》《中国现代水墨画》《中国绘画珍品:长江之旅》等展览。编著出版《完美之笔:1300—1900年的中国绘画》《中国现代水墨画:一个世纪的新
2025-05-07 21:0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针对居民对小区“单行线”停车模式的反映,10月25日,经矿机社区派人实地调研和多方协调,最终将单行方案改为“双进双出”模式
2025-10-27 22:06:00
乐器遗失急哭学生 众人援手助力寻回
一名小学生不慎将价值6000元、学校乐团发放的小号遗失,在比赛集训前夕,焦急的家长求助社区。经网格员联系,确认乐器被一位热心退役军人捡到并妥善保管
2025-10-27 22:06:00
从专业照护到智慧守护 遵义汇川健乐颐康养中心与区域养老服务升级
多彩贵州网讯“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礼千斤……”遵义市健乐颐康养中心的房间里
2025-10-27 20:24:00
大皖新闻讯 10月27日,黄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出《关于开展违规网约车投诉举报奖励活动的通知》称,为进一步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市场秩序
2025-10-27 19:24:00
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切实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近日,安徽建筑大学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成功举办首届“笔尖上的安全
2025-10-27 19:55:00
今天上什么课?合肥这所幼儿园由孩子说了算
大皖新闻讯 10月27日,“2025年合肥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庐阳片专场在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热闹开启
2025-10-27 19:59:00
跨越百公里的“心”接力!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学科协作,助县域肺动脉高压患者重获“心”生
胶东在线10月27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以前快走几步都喘得不行,现在上下楼梯都不费劲了!”近日,68岁的王女士从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心内科出院时
2025-10-27 19:49:00
山东菏泽一诊所张贴文言体《停诊告邻书》走红 当事人称:是AI生成,既意外也忐忑
大皖新闻讯 “世人多谓‘利禄无穷’,今方悟:金银可再求,慈母难再得……”连日来,山东菏泽一家诊所张贴的一则文言体《停诊告邻书》在网上走红
2025-10-27 19:24:00
南方电网望谟供电局乐旺供电所到冗洞送温暖
近日,南方电网望谟供电局乐旺供电所到蛮结村冗洞组为孤寡老人送温暖。行动中,南方电网望谟供电局乐旺供电所党支部党员服务队带着米
2025-10-27 19:20:00
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开展“童心暖夕阳 陪伴不打烊”慰问活动
鲁网10月27日讯白发藏岁月智慧,皱纹刻生活坚韧。敬老,是递一杯热茶的温度;爱老,是听一段往事的耐心。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2025-10-27 16:23:00
农机达人嘉年华 | 潍柴雷沃举办2025“遇见丰收中国”农机短视频创作者大会
鲁网10月27日讯10月25日,2025“遇见丰收中国”农机短视频创作者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主办
2025-10-27 16:23:00
文明互鉴 “当雅典遇上温州——中希温州艺术家写生与展览”在温州启幕
山海有约,文明互鉴。2025年10月26日上午,“当雅典遇上温州——中希温州艺术家写生与展览”开幕仪式在温州美术馆举行
2025-10-27 16:22:00
近日,城关前屯村村民张先生手持一个密封严实的塑料袋,急匆匆走进城关信用社服务大厅。原来,张先生在家中做饭时煤气灶回火,导致存放现金的抽屉被烧毁
2025-10-27 15:43:00
毕节市作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共绘文学发展新蓝图
10月26日,毕节市作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七星关召开。贵州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小峰,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汉文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2025-10-27 16:09:00
文化中国行·非遗“青春派”③|张万富:柳编艺人传匠心
秋日的永定河畔,林木蓊郁,杞柳成荫。9月12日,记者来到固安县张万富柳编工作室时,刚好见到他在整理浸泡后的柳条。9月12日
2025-10-27 0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