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安徽郎溪:赶早春 备春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2-19 12:0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60万盘育秧土已经就位,全自动播种流水线业已下单,28亩育秧大棚也已完成覆膜……

走进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供销农事服务中心,目之所及,一幅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正次第展开。

虽然刚过雨水节气,但俗话说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赶早春、抢农时、备春耕,悦耳的田野“进行曲”已然开始奏响。

“万事俱备,就等气温回暖,播种育秧。”空旷的大棚里,建平镇供销农事服务中心负责生产的周建佑,正忙着检查喷灌设备,为接下来新一季的水稻育秧做好准备。

其实,自打正月初八开工至今,周建佑就一直没落闲,用他的话说,“春时短,农事不可缓,节骨眼上,就是趁着天气晴好,抓紧备耕。”

安徽郎溪:赶早春 备春耕

周建佑在大棚里检查喷灌设备。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目前我们服务中心的育秧大棚已经就位,喷灌设备也已安装到位。”建平镇供销农事服务中心总监陈钦松补充道,为了保障“米袋子”,今年计划育秧28亩,能管上3万多亩大田耕种,其中再生稻600亩,单季稻2.5万亩。

春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陈钦松深谙,水稻要高产,育秧是关键。

“为了提升育秧效率,确保育秧质量,今年特地购置了全自动的播种流水线,五天后厂家即可上门安装。”陈钦松说,和传统滚动式无序播种流水线相比,即将上马的全自动流水线每小时可完成2000盘秧苗的播种,不仅效率翻了一番,关键还能省种子、减人工。

安徽郎溪:赶早春 备春耕

为覆好膜的大棚系上防风绳。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这些年,在育秧的基础上,陈钦松没少总结经验,秧苗产量也是逐年提高。去年光是再生稻,两茬收上来就达到了1700斤/亩,让服务中心的秧苗还没下田,就早早被订购一空。

“预计3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育秧,经过暗化催芽,个把月之后,秧苗就可长到15公分左右,紧接着清明前后就可以下田。”陈钦松告诉记者,秧好一半谷,等到秧苗栽下去,那就是希望的田野。

多年的种植经历,让陈钦松“精耕细作”育秧的每一道工序,“别看小小的秧苗,从播种开始就马虎不得,秧盘重量要均衡,覆土太多,不利于秧苗萌发,覆土过少,秧苗根部就容易外露,不利于后续生长。”

话里话外,都是陈钦松的切身体会,也是经验之谈。

雨水过后,很快就要到了惊蛰。陈钦松说,再过上几天,气温一旦回暖,就要开始对育秧田进行开沟排水,这阵子,打的就是备好春耕“第一仗”。

夕阳西下,站在田埂边,陈钦松比谁都清楚,农时不等人,有良田良种,有良法良机,阡陌之间,皆是春的乐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9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广德:大棚育秧助春耕
...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在广德市邱村镇白云村,安徽益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大棚,已是一片春意,一盘盘嫩绿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春
2024-03-21 15:33:00
安徽广德:老农人 新农事
...,干起活来比谁都好使。眼下,春回日暖,田耕正忙。在春耕生产中,老张的各式农机纷纷“上岗”,这其中,自然离不开他背后的“勤学苦练”。老张坦言,“虽然自己底子薄、经验浅,但学会‘
2025-03-28 10:35:00
宣城郎溪:机械化插秧赋能再生稻生产 跑出增产“加速度”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走进位于郎溪县梅渚镇的阳力农作物家庭种植农场,育秧大棚内,满目葱茏的再生稻秧苗长得齐齐整整、绿意盎然。工人们正操作着运秧平板车,将承载希望的“绿色
2025-04-21 11:10:00
宣城郎溪:再生稻机插 宽窄行里藏丰收
...浓的皖南大地上,数万亩再生稻迎来插秧黄金期,在宣城郎溪梅渚镇阳力农场的育秧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将绿油油的秧苗装车,这些“绿色方阵”即将奔赴新发、社渚、凌笪等乡镇的田间地头。再
2025-04-24 16:28:00
安徽庐江:“工厂化”育秧助春耕 省时省力又省心
...化水稻育秧基地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优质稻订单秧苗,助力春耕生产,夯实粮食丰收基础。庐江台创园南圩村的工厂化水稻育秧基地的生产线。3月26日,走进这家育秧基地生产区,只见工人们熟练
2025-03-27 15:11:00
农机“唱主角” 插秧“科技范”
...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罗 鑫 本报通讯员 余克俭近日,在郎溪县飞鲤镇横闸村,来自当地锦农农业服务部的3台高速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哒哒、哒哒……”伴随着插秧机有节奏的声响
2024-06-10 01:35:00
安徽巢湖:田间地头奏响“春耕曲”
...安徽频道整修育秧大棚。马丰成供图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春耕备耕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连日来,巢湖各地的家庭农场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为确保今年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多家家庭农场正紧锣密
2025-02-21 11:12:00
宣城郎溪:“机器”秧农上阵 育苗更省力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在宣城市郎溪县建平供销农事服务中心,一条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挖机将棕褐色的基质土倾倒入2米高的漏斗,传送带随即载着秧盘向前流动。在智能化控
2025-03-17 16:43:00
...安徽日报清沟沥水、增施肥料、检修设备……走进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杨宗成家庭农场,只见工作人员正在田间地头、大棚苗床、设备车间忙碌着。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连日来,宣城市郎
2023-02-22 01:4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淄博世博高新医院:中西医结合 精准祛“疱疹”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姜媛)近日,淄博世博高新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功诊治一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通过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2025-10-31 10:57:00
络活喜进口药:科学降压,阻断疾病连锁反应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显著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10-31 10:58:00
如何找到安全有效控糖方案?NEGEFO糖尼格:从能量本源修复自主血糖调控
控糖已从一个纯粹的医疗议题,迅速演变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全球性健康产业,其发展由不断增长的患病率、预防医学的兴起以及消费健康意识的升级共同驱动
2025-10-31 10:59:00
激活秋季生长力!这些有助于孩子长高的东西别错过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转眼又到了贴秋膘的季节。对于家长们来说,秋天不仅仅意味着天气转凉,更是一个为孩子身高加油冲刺的黄金时期
2025-10-31 11:04:00
深圳永福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十要、十不要”,切记记牢!
透析十要:健康生活的基石要严格控蛋白:透析肾友需根据阶段调整蛋白摄入量。非透析阶段,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透析阶段
2025-10-31 11:38:00
如何找到真正靠谱的护脑方案?2025国际热门方案面世:新型“线粒体激活”技术问鼎榜首
看到父母开始忘记关煤气,在熟悉的街道迷失方向,或是反复询问早已回答过的问题,那一刻的心疼与担忧难以言表。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
2025-10-31 11:39:00
邹平形式多样庆重阳送健康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连日来,邹平市各地以“情暖重阳 送温暖送健康”为主题
2025-10-31 11:41:00
百果园第22期好果报恩:三红蜜柚+猕宗绿果,解锁秋日营养与美味
又见金秋,又见十月,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季节,百果园第22期“好果报恩”活动如期而至。10月9日-29日,润燥低GI的三红蜜柚与地道中华风味的猕宗绿果
2025-10-31 14:53:00
一粒小麦的增值之旅
大河网讯 从一粒小麦,到一捧面粉,再到餐桌上的一个馒头、一盘饺子……在河南,小麦的旅程远不止果腹这么简单。河南工业大学刘昆仑教授
2025-10-31 15:39:00
孕期西药使用:安全用药指南请收好
科普专家:马雪琼科普单位:赤峰市妇幼保健院怀孕,对女性而言是一段充满期待与喜悦的特殊旅程,但孕期身体的变化也让准妈妈们更容易面临健康挑战
2025-10-31 16:44:00
以免疫稳态重建为核心:远大医药STC3141引领脓毒症治疗新方向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危重症,其死亡率高达30-35%
2025-10-31 16:45:00
哺乳期用药:哪些西药会影响宝宝?喂奶时间有讲究
科普专家:马雪琼科普单位:赤峰市妇幼保健院对于哺乳期妈妈而言,生病时用药始终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一方面,身体不适需要药物治疗来恢复健康
2025-10-31 16:51:00
黄连军教授团队在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黄连军教授团队发表升主动脉术后吻合口漏介入治疗研究成果,依托影像介入科多年诊疗技术及临床数据,纳入目前单中心全球最多的升主动脉吻合口漏22例
2025-10-31 16:51:00
减盐不减鲜,中粮福掌柜减盐特级生抽高品质守护餐饮健康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推进和全民健康饮食意识的普遍提升,倡导低盐、低油、低糖的烹饪理念与量化工具使用,已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5-10-31 17:30:00
中国美学走向世界:于建华医生与《五维美学》的跨文化实践‌
‌北京好年华眼整形中心创始人于建华医生,作为拥有30余年眼部整形与年轻化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其职业生涯贯穿了医学技术与美学哲学的深度融合
2025-10-31 2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