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创刊元老李清仪身后捐出遗体奉献到最后一刻
她穿着新闻“红舞鞋”翩然谢幕
李清仪在现代育儿报办公室工作。
清明节前夕,广州福山公墓的遗体捐献纪念碑新刻上今年前3个月捐献者的名单,依次往下数,第四个名字是“李清仪”。
李清仪,1931年9月出生,2024年3月去世,享年92岁。她是《广州日报》创刊元老,上世纪80年代的主任记者,退休后返聘十余年创办了《现代育儿报》,年近70岁才离开新闻前线,又带着一颗报人的心继续行四方、看世界、写文章。她笑称自己穿着一双新闻“红舞鞋”不停旋转,一生都在践行少女时期做一个好记者的梦想,她把老一辈报人求真、务实、探索、奉献的精神带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文/广州日全媒体记者王晓云 图/李清仪家属提供
我忘不了英国电影《红菱艳》里那位芭蕾舞明星的红舞鞋。那是一双有魔力的鞋子,穿上了它,就要跳个不停,至死方休。我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宛如也穿上了新闻的“红舞鞋”。如果有人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还是选择——记者。
——李清仪
初心
去广州——考出来的创刊元老
1951年,新生的广州百废待兴,广州市委自己的机关报也还没有诞生。一家不到150人的《联合报》发布了消息,要通过考试招录一批记者编辑,20岁的李清仪独自从县城来到广州,走进了《联合报》的考场。
李清仪出生在上海,父亲很重视教育,她在上世纪30年代便已接受过西化的学龄前教育。1949年1月,李清仪从上海市女子中学高中肄业,跟随父母回到了广东南海西樵的老家,当起了小学教师。她从小耳濡目染,上海的女子中学曾经诞生过宋氏三姐妹、张爱玲这样的人物,这在小小的李清仪心中也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她有自己的人生抱负:要做一名记录时代的记者。大城市归来的少女,在青山绿水、农舍阡陌间等到了自己的机缘。
这次考试很快就有了结果,《联合报》上刊登了录取名单,李清仪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她满怀期冀地开始了记者生涯。与此同时,《联合报》社委会正在谋求广州市委接管。1952年5月,广州市委同意接管《联合报》并重组;12月1日,四开综合性大报《广州日报》正式出版。而刚刚考进《联合报》不久的李清仪,也就成为了《广州日报》创刊元老、第一代记者。
青春
在紫金——为村民要回半座山头
从《联合报》副刊部到《广州日报》文艺部,从《珠江》副刊到《文化公园》,李清仪又编又写,采写了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的专访。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向知名作家约稿,她还注重在基层发现和培养作者,从不起眼的投稿中挖掘人才,定期进行辅导,培养了一个以工人和店员为主的作者网。
1959年到1979年间,正是干事创业的年华,李清仪的青春留在了广州郊区岭头农场和紫金县。
据李清仪之女陈夏婴回忆,当时的紫金极为贫困,母亲在山区的日子异常艰苦,没有公路、电灯、自来水,还有听不懂的客家话,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母亲要自己盖屋伐木、自己打柴割草。然而这样的母亲又是如此光彩照人。
她积极改善生活。写信让身在广州的父母寄来菜种,不断实践,种出了荷兰豆、青瓜、菜心、芥蓝、豆角……她再把种子送给村民,改变了当地蔬菜品种单一的现状。
她积极为村民们谋利益。发现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有半座山头被邻队违规占用,就写了诉状,带着村民们打官司,要回了这半座山头。
李清仪曾想就此经历写一本书,书名都想好了,《山城春晓》。“把农村当成试炼我人生的另一个考场”,把经历当成财富。她让父母从广州定期寄来报纸期刊,没有停止学习和积累。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她后来重返新闻一线的养分。
报人
返聘后——创办全国第一份育儿报
“生活没有给我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但知识的大门对每个人都是敞开的。”
1979年,李清仪回到广州日报社,她铆足了劲,系统自学了新闻编辑学、采访学、政治经济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文学基本理论等。在政文部,她挖掘出了刑法实施第一年卜东昌案的重大意义;做文化记者期间,她就新生事物音乐茶座系统地撰写了一批稿件,助推这一文化现象从广州走向全国;做机动记者期间,她建议在一版开辟《周末特写》专栏并担任主笔,从不同角度展现南国风情和时代新貌,多篇稿件被《大公报》和《南方周末》转载;她马不停蹄创办并主编了专版《大街小巷》《家庭》……“我必须在紧张而又新鲜的生活里,摸爬滚打、锤炼笔头。”
1992年底,退休返聘的李清仪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她要创办全国第一份服务于学龄前儿童的报纸。她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信这在全国的报刊市场是个空白。报社同意了她的想法,她自己拉来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一起主办,请廖冰兄贺赠漫画,1992年10月28日,《现代育儿报》(试刊)发行,并于1993年1月正式发行,创刊首期便收获了7万份个人订户,一年之后发行量翻倍。
余晖
养老院——老人堆里的智多星
1998年,67岁的李清仪终于结束了她高潮迭起的记者生涯,正式退休。这之后的十几年,她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新鲜感和高昂的学习斗志,游览了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学习新概念英语,为国外专家充当膝关节置换术的“小白鼠”……
86岁时,李清仪和孩子们主动提出:我要去住养老院。
住进养老院几年后,李清仪向社工提出:请帮我办理遗体捐献手续。
被李清仪“感召”进同一家养老院的老同事钟翠如今也已年过九十,说起老友,她口中满是钦佩。就算在养老院,李清仪也还是每天坚持读报、看报,了解世界。她保持着记者的敏感嗅觉,也依然直爽热心,对养老院里大小事务都“有话说”。“这几年我们养老院换了几任院长,每一任院长上任,都要请她一起座谈,看看哪里需要改进,老人们有什么想法。”“有些老人不能自主去餐厅吃饭,送到房间里的餐食应该怎样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每月给老人家集体过一次生日,应该每人单独一个小尺寸蛋糕……这些都是在她的建议下改善的。”为大家“代言”的李清仪俨然是老人院里的智多星。
2024年3月的一个清晨,92岁的李清仪在养老院平静离世,遵循其遗愿,几小时后,她的遗体被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接收,用于医学研究。这位穿着新闻“红舞鞋”的舞者,紧跟时代步伐、一生潇洒自主的老人,以遗体捐献的方式为自己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