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两个精准”谋共富
——对紫阳乡村振兴的思考
李录志
今年,紫阳县提出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就业帮扶精准到人(简称“两个精准”)的乡村工作目标。目标非常实在,然而怎样才能实现“两个精准”,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紫阳县农村劳动力15.7万人,务工就业11.07万人,其中县外务工8.85万人,县内务工2.22万人(含:社区工厂121家带动就业407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6692人),剩下4.63万农村劳动力在家从事种植养殖业。
要解决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就业帮扶精准到人的问题,以种养殖业为例就要对当下的种养殖业发展情况予以重新认识。以养殖业为龙头,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具体地说,养殖业要以圈养牛羊为主,促进以饲草供应的种植业;催生以饲草加工、牲畜粪便加工处理、畜产品加工为目的的加工业;带动以饲草、商品农家肥、肉类产品销售为目的的销售业。一旦形成牛羊养殖规模产业,其饲养、防疫、饲草生产、加工、收储、运输、产品销售、养殖场粪便处理等都可以实行市场化经营。
圈养牛羊和种牧草都是些简单劳动,特别便于老弱劳力和家庭妇女灵活就业。牧草的种、管、收各环节时间要求都不是很紧迫,不需要天天坚持田间管理,只要能通公路,承包地在20公里以内均可经营,适合短距离内集中安置的农民种植。东木镇农村养牛户宋士武试种结果显示,种1亩皇竹草,中等产量可达3万斤鲜草。如果与养殖大户实行合同订购,在运输车辆可到的地方交货,每亩年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一个家庭只需种2亩皇竹草就可圈养3头牛。这对那些出门无路的人,不失为一条就业创收的好路子。
紫阳现有的主产粮食作物如玉米、水稻、黄豆、红薯等,其秸秆都是上好牲畜草料。按照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原则,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种粮种草,既可保障养殖业发展需求,还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要建成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社会化生产链,丰富和壮大紫阳县的“4+3”产业链,必须要把握五个关键环节:
一、推行圈养方法。一方面,只有实行圈养,才能实现大规模养殖;只有实行大规模养殖,才能实现饲草种植、加工、供销、疫情防治、排污、粪便处理、产品加工销售以及闲置土地流转等产业兴起和联动。另一方面,就养殖成本而言,也必须实行大规模圈养。据对东木镇10余户养牛户调查测算,一头牛平均每天草料约需12元,加上防疫、固定资产折旧、财务费用等,1头牛的成本大约为1万元左右,按现行市价可卖1.8万元,年均获利3500至4000元。摊销到每头牛的费用与养牛的数量成反比。圈养30头牛,只要2个劳动力(不包括种饲草),年均获利大约为10万元左右,与打工收入不相上下。而养30头牛与养100头牛所需的劳动力投入却相差不多。
二、利用大户带动。据对东木镇调查,全镇现有牛存栏15头以上5户;存栏羊300只以上1户。这些都是最近两年起步的养殖大户。这些大户户主年龄最大42岁、最小29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最高大学本科学历。他们有外出务工经历,见得世面多,接触信息量大,想干事、能吃苦。燎原村七组王先伟是其中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现任村上副主任。前两年从北京某公司辞职回家养牛。他说外出打工前景难料,不如利用当地资源自我发展。他从养30头牛起步,现在已发展到160头牛。王先伟说,建一个产业,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理想的发展道路应当是由家庭规模扩大到合作规模,再形成区域规模,区域规模可以是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或者更大范围。只有大规模发展才有出路,一是便于培育本地区良种品牌;二是有利于提高养殖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三是能培育一批乡土人才,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三、完善合作经营。养殖大户一般都以土地流转、合同用工、饲草种植和分喂收购等形式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合作户都有一定的权、责、利。紫阳各类专业合作社数以百计,这是实现“两个精准”的一支生力军,要通过完善合作经营,让他们充分发挥力量。要对这些合作社开展清理整顿,促进健康发展。总结发展正常、发挥作用大的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那些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没有发挥作用的,要帮助他们限期按约定达标;经帮助仍达不到合作社规定标准的,应取消其享受的优惠政策。
四、改进培训方式。针对发展圈养牛羊的各工作环节开展培训,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例如饲草加工、收储、粪便处理、产品销售等都是紫阳养殖业中的薄弱环节,除了县内常规培训外,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走出去就是分批次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学习。紫阳牲畜饲草丰富,但有些大户却在外购买成品饲草,恰巧反映了当地饲草收储技术落后。政策规定,今后牲畜粪便要经处理后才能还田,紫阳有几万亩茶园,每年需要大量农家肥,因此农家肥的生产及销售极有可能成为今后一项新兴产业,要配合发展圈养牛羊同步进行培训。请进来就是由政府出面请专家来指导。紫阳在种茶、种烟叶、种红薯、种玉米、种水稻等方面,也曾有请进来的先例,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加强配套服务。据调查,养殖用地、排污、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是紫阳养殖产业发展中的最大困难。关庙村四组村民程前自,养有十几头牛和十几只羊,场地不通公路,准备用冷工具修一条500米左右的盘山公路,由于岩石坚硬,工程巨大,在开挖约4米左右时,村干部恐其力不能及,强行阻止。养牛户汪义全贷款12万元,修了300多米长的生产道路并硬化,但坡度太大,行车极其危险。宋士武说,他靠打工的一点积蓄,只能作为扩大养殖规模的启动资金,哪里还有钱去修路、拉电线。几乎所有养殖大户都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要成就一番事业虽然不应当依赖政府,但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如果政府不出面解决,那就没有办法。由此可见,养殖大户对配套服务的愿望非常迫切。
强配套服务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精准施策。全县要大力支持圈养牛、羊,由镇政府牵头,分户研究扩大养殖规模用地、排污、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报请立项解决。在甄别准确的前提下,实行扶持直通车,落实优惠政策到户。以养殖大户为中心,建设养殖园区,起到扶持一户、带动一片作用。二要推动土地流转。各镇都有不少湾、沟、槽的成片土地,因移民搬迁无人居住,这些地方是绝佳养殖场地,要充分利用,以合理方式向养殖大户流动。三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县上应支持养殖大户联合组建包括冷配、防疫、治疗、交易等全方位服务的技术合作社、面向社会实行有偿服务;落实帮扶责任,县上和镇上的领导要各自联系一户养殖产业大户,把发展牛、羊产业作为对包村联户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1 12: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