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通常情况下,“一问三不知”是贬义的说法,本意是被问对象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全然不知。现实生活中,“一问三不知”常常是不学无术的代名词,但也有令人击掌叫好的时候。
曾读过一篇文章,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作《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之后,台下学生向丁教授提了三个问题: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令在场所有人意外的是,对于这三个问题,丁肇中竟一连答了三个“不知道”。他接下来的解释更是发人深省:“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做科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你可以为它放弃其他一切的事情,为了名和利去做科学是很危险的。”
先哲圣贤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类似丁肇中教授这样的“一问三不知”,缘于不虚伪,不造作,当然是值得称道的。毋庸置疑,诚实,是“一问三不知”的境界之一。就“一问三不知”而言,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放下”——一种类似于郑板桥老先生“难得糊涂”的人生化境。据说有一位年逾百岁的长寿老翁,在别人请教他长寿的秘诀时,只说了十二个字,即“不知世事,不知生死,不知有身”。不知世事,也就没有了争斗和纷扰;不知生死,也就没有了恐惧和忧虑;不知有身,当然也就进入无欲无求,物我两忘的境地了。
时至今日,“一问三不知”,或者是真的一无所知;或者是知道得太多,为了迷惑对方,偏要装傻充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