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萍 宋晓雪
处暑已至,意味着 “出暑” 的信号正式拉响。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暑气渐消,秋意悄悄爬上身 —— 昼夜温差拉大,空气日渐干燥,养生重点也得从 “防暑降温” 转向 “收气润燥”,跟着 “秋收” 的自然规律走,兼顾防燥、保暖与敛神。
临沂市中医医院给您的这份处暑养生指南,帮你平稳度过夏秋交替期~

处暑养生指南
一、处暑收为要,起居顺 “阴阳”
处暑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起居的核心就在一个 “收” 字,得顺应阴阳消长的节奏:
●早睡,能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呼应阳气的舒展。建议比夏季稍早入睡,晨起后开窗通风,让清新的秋气流通进屋。
●早晚温差常达 10℃以上,腹部、肩颈是保暖重点。清晨出门加件薄外套,夜间盖好薄被,别让凉风钻了空子,免得受凉感冒。
二、润燥防 “秋燥”,饮食先 “补水”
秋燥最伤肺,口干舌燥、咽喉痒痛、皮肤干涩都是常见信号。饮食得从 “清暑利湿” 转成 “滋阴润燥”:
●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煮碗银耳百合汤,或泡杯麦冬茶,给身体 “补水润燥”。
●少辛增酸:少吃辣椒、羊肉等辛辣温热食物,避免加重燥邪;适当吃点葡萄、山楂、柠檬等酸味食物,帮助收敛肺气,缓解秋燥。
●脾胃功能还没完全适应,别贪凉饮冷,多喝温饮、吃热食,粥类就是不错的选择,能温中健脾。
三、运动宜舒缓,温和不耗气
秋季讲究 “收”,运动别太剧烈,不然大汗淋漓会耗气伤津。太极、瑜伽、快走、登山等轻缓运动更合适,以身体微微发热、出少量汗为度,既能促进循环,又不会加重秋燥。
运动时间建议选在清晨,气温适宜,还能呼吸到清新空气。另外,中医说 “汗为心液”,过度出汗会耗伤阳气,运动后要及时擦汗、换衣,别吹风受凉。
四、疏肝敛心神,宁静防 “秋悲”
秋意渐浓,万物萧条,加上天气干燥,人容易情绪低落、烦躁或疲惫,也就是常说的 “悲秋”。中医认为 “怒伤肝、悲伤肺”,这时得注重情绪疏导:
●多接触自然,秋日晴空下散散步,让肝气疏泄,能缓解低落情绪。
●午后阳光温和,多晒晒太阳,补补阳气、防秋寒,赶走 “悲秋” 感。
●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养花、读书,让心神安定,顺应秋季 “收敛内藏” 的特性,静气养神。
处暑是夏与秋的温柔过渡,养生的关键就在于 “收” 与 “润”。不贪凉、不盲补,跟着时节慢慢调整,就能在秋意渐浓时,收获由内而外的从容与安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6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