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很多人感慨,清朝后期的汉人还记得明朝的衣冠服饰吗?其实记得肯定是记得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具体的形式肯定是逐渐模糊掉的。
其实清朝初年剃发令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也不是说一刀切,把发型服饰全给改了,像网巾、纱帽、圆领这些东西在清朝初期还是延续了一段时间的。在明末清初的诗人叶梦珠所撰写的《阅事编》当中就记载过,顺治朝初期,虽然剃发已经开始了,但是很多汉人还是带着网巾的,一些读书人会把辫子藏在网巾里面,至于衣服的形式还没有非常硬性的要求,所以很多汉人还是穿着明朝的那一套,这远远看上去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顺治三年就急转直下了,当年的明朝大臣,后来投降清朝的洪承畴主动上书,他认为虽然有些人剃了发,但是居然还带着网巾,衣服上也没有换成满洲的样子,这些行为都是拒绝服从新朝雅政,应该全给他们取缔掉,打从这开始,剃发易服,才算是真正的把过去传统的那一套衣服给抹消掉了,而从这开始,关于明代服饰的记忆也就越来越模糊。
汉式服装往往只能够出现在戏台上,所以这就出现了很多当时的老人去世之后,会选择照着戏服的方式给自己做寿衣。这种情况到康熙、雍正两朝的时候还是非常鲜明的。
朝鲜使者来中国朝觐的时候,他们在《燕行录》里面就提到过,当这些人来到京城郊外的客栈时,和一个秀才交流,看到朝鲜使者依然穿着明代的衣服,瞬间这个秀才就悲从中来,说我知道我这套衣服难看,但是我也没招,你们换衣服是花钱,我换衣服那是要命的。可是等到了乾隆年间,情况又发生变化,乾隆42年,朝鲜使者来朝觐的时候,又找了一个汉人交谈,结果这汉人看到了明式服装后,一开始先是面露惭愧,然后就开始辩解说,说我们这身马褂也挺好,留着辫子还免得花时间去梳头。可见到了这会儿,大多数的人已经忘记了过去服装的具体形式,但是依然还知道自己的祖先穿的衣服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到了清末的时候,随着大清越来越不太平,蓄发就成了反抗清朝剃发的行为。比如说像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秀全每打下一个地方,最先做的就是要求当地人蓄发。
清末的秋瑾就曾经看着自己身上的旗化服装感慨道“低头异族胡衣冠,腥膻污人祖宗耻”,也就是说哪怕这会儿人们早就忘了剃发前汉人是什么样子,但是人们还是清楚,绝对不是金钱鼠尾,所以剪辫子就成了后来藐视清朝的一种行为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