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 通讯员鼓公宣
很多官方APP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犯罪分子也抓住部分群众警惕性不高等特点,通过伪装方式实施违法行为。近日,随着“3·15”临近,出现了一种退款诈骗“新套路”,不法分子采用自称是“12315”维权平台客服人员的方式,诱导容易轻信的群众下载伪造的“12315”APP,从而实施诈骗。
去年下半年,王女士给孩子报名参加某机构的艺术网课培训,结果没上几节课,该网络培训班就停办了。今年3月初,王女士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12315”维权平台客服人员,称王女士之前反映的培训班倒闭未退费的情况,其他很多家长也在投诉,现“12315”工作人员正在对此进行审核并进行退费工作,要求王女士微信添加“客服”为好友,并将其拉入“退费群”。
在群内,“客服”给王女士发送链接,王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12315”APP。王女士完成注册后,该“客服”告诉王女士,现在课程退费需以购买“国债”的方式来进行,即先转账进行充值,然后用卖出“国债”产生的利息来进行退费返还。王女士起初还有些犹豫,但她在群内看到大家讨论有关退费的问题,已有不少人成功拿到退款后,便在“客服”的引导下,先转账500元至某账户中用来购买“国债”,很快就收到了600元返现。尝试几次后,王女士见真的可以返现,逐渐相信了对方的退款方案。直至王女士购买6000元“国债”后,系统提示由于账户出现异常无法提现,需要再购买1万元“国债”方可解冻,王女士也仍然没有怀疑,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但对方依然声称王女士操作失误,还需继续转钱。这时王女士感觉不对劲,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停止转账并向警方求助。
鼓楼警方提醒,当接到类似声称退款的电话或者社交平台请求时,一定要保持警惕,退费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或官方培训机构进行核实。全国12315平台具有投诉和举报功能,不提供任何第三方维权清退或者协助清退渠道,更不会提供“国债”等理财产品。他人发来的不明链接及APP不要随意点击下载,也不要共享屏幕进行账户操作,更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请立即报警,保留好对话及转账等记录,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