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秋风起,稻香飘。兴义万峰林景区连片的稻田泛着金黄,稻穗饱满压弯了枝头。位于景区将军桥的鱼稻乐园里,经营者刘光秀手持稻穗,将其送入打谷机,机器轰鸣间,新米的清香悄然弥漫。从盛夏的稻田捉鱼火爆,到金秋的稻谷丰收,这片由她与妹妹合租的四五亩田地,正书写着“一季双收、四季有景”的农旅融合新故事。
刘光秀手持稻穗,将其送入打谷机。(图/祝庆庆)
“暑假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0 多人!”回忆起旺季场景,刘光秀笑容里满是欣慰。她介绍,今年暑假,姐妹俩打造的稻田捉鱼项目成了亲子游“新宠”——山东有一家三口专程前来,孩子初次体验后意犹未尽,第二天又专程再来玩了一整天。为应对客流,姐妹俩分工明确:妹妹负责排队取号维持秩序,刘光秀则守在田边,帮孩子们穿脱防水服、清洗沾满泥水的衣物,“忙得脚不沾地,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再累也开心”。
田地里的乐趣远不止捉鱼。除了灵活的鱼儿,泥水中还藏着泥鳅、乌龟等小生物,运气好的小朋友能一次性收获多种“战利品”。即便暂时没捉到鱼,不少孩子也索性在田埂边玩起泥巴,甚至有家长忍不住加入,在泥地里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在万峰林间回荡。“大人们看山赏景,孩子有得玩,大人孩子都待得住。”刘光秀说,这正是项目受欢迎的关键。
万峰林中稻谷逐渐成熟,四处都有忙碌的身影。(图/祝庆庆)
暑热褪去,稻田又迎来新的“高光时刻”。田中种植的“野香优”品种稻谷长势喜人,预计能收获2000-3000斤。“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捉鱼体验,特意降低了种植密度,虽然产量稍减,但稻谷品质特别好。”刘光秀捧着新脱粒的稻谷,语气中满是自豪,“更没想到的是,不少暑假来玩的外地游客,早就提前预订了新米,他们说‘能养鱼的稻田肯定没打农药,吃着放心’。”
丰收的喜悦未散,刘光秀已开始规划下一季的“惊喜”:“稻谷收割完不影响捉鱼项目,过段时间就种油菜籽,等寒假到了,游客既能来玩,又能赏油菜花,四季都有新看头。”
刘光秀的鱼稻乐园,是万峰林景区带动周边乡村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依托“夏稻+冬油菜”轮作传统,万峰林周边乡村正延伸出“稻+鱼”“稻+旅游”等多元产业,并整合采摘、民宿、研学等业态,提升生态旅游档次和留客率,一步步绘出乡村振兴的丰收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